黑龙江省援建剑阁县十大重点工程

2011-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1年20期
关键词:剑阁县体育中心建设

侯 明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剑门大厦

5.12汶川大地震,剑阁县公共服务实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损失惨重,在灾后重建中,很多公益设施纳入了灾后恢复重建的范围。地震前,县公共服务实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办公地点分散,设备不全、条件简陋。公共服务实施和社会公益设施是政府对外办公的重要窗口,直接面对和联系着群众,有较大的影响力,如何又好又快的加强这批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当地居民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恢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和在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中将起到显著作用,也将为当地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剑阁县作为山区县,土地资源匮乏,地方财政薄弱,人均可用地少,建设用地资源更是奇缺。涉及公共服务项目的重建如果分别单独建设,不仅将占用大量的建设用地,而且将耗用更多的人力、物力等行政资源。为贯彻落实“向高空要土地,向高层要品位”的县城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路,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节约资金,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经剑阁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统规统建剑阁县公共服务中心。

2009年6月中旬,剑阁县委、县政府确定公共服务类项目集中建设思路后,邀请黑龙江援建前线指挥部全程参与项目集中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根据前线指挥部的意见和建议敲定建设方案。黑龙江省有关方面将县政务服务中心、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档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阵地及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援建项目纳入剑门大厦(剑阁县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思路明晰后,剑阁县推行体制机制创新,以国有资产为纽带,推行工程项目代建模式,实行投资、建设、使用的“三分离”,对原来分散由各单位负责的项目建设、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县政府授权县国资局作为业主单位,全权负责项目运作。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任副指挥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要求项目涉及到的各单位通力协作,全力协助业主单位的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各自项目的功能需要、管理需要、安全需要和业务性质需要分别提出建设要求。

2009年11月30日,黑龙江援建剑阁县市政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的剑门大厦正式开工。剑门大厦整合了县政务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活动阵地、老年人(老干部)活动中心、婚姻登记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劳动技能鉴定服务中心、工商联、成人教育中心、剑门关旅游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党校阵地建设、发改服务中心、地震观测业务用房及应急指挥中心、人民银行等20余个项目,总投资1.3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重建基金和黑龙江援建资金,其中黑龙江援建资金3970万元。

剑门大厦地处县城龙江大道修城坝至沙溪坝连接线节点处,项目占地面积20亩,总建筑面积25677.98平方米,建筑楼高 80.40米(21 F/-1 F),是剑阁县灾后重建项目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建筑主体最高、涉及单位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项目之一。项目由四川省商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核工业西南建设集团公司承建。共配备管理技术人员共计22人;投入施工人员268人,其中技术工人115人,占工人总数的50%以上。

剑门大厦项目实施过程中,剑阁县委、县政府加强领导,要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剑门大厦的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对待,要求他们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不惜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来推动工程进度;建立项目建设的组织机构项目建设指挥部,具体落实项目指挥长、副指挥长、业主单位县国资局、建设领导小组基建办公室以及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严格要求并督促检查各个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以此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县领导无论是建设资金的调度,建设方案的确定,还是工程进度的跟踪检查,都亲临一线,靠前指挥,保证重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重建工作中,不论是党委、政府的班子成员,还是一般干部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抓好督促指导,主动帮助施工单位解决实际困难,督查建筑质量,掌握建设进度,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县主管该项目的领导陈勇副书记,经常在夜里12时还未休息,亲临现场检查施工情况,组织解决施工中的难题。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一是加强业主对现场的管理。将基建办人员分成三组(即现场、督查、后勤组),对现场进行分头管理;二是严格执行监理例会制度,坚持每周一监理例会;三是坚持质量安全建设、监理、施工三方联建制度,每周四又建立组织对现场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四是严格施工方质量自检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施工单位的质量自检,凡没自检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五是所有工序坚持旁站式监理;六是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值班制度、和监理单位签到制度。

在施工中,尽量采用了电动机具、运输吊装机械,提高机械作业水平,以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同时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作业中,积极采用微机管理、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Q C小组活动,并尽量采用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积极开展现场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全面促进了施工效益的提高。

2010年11月,主楼完成封顶。2011年2月份完成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预计2011年8月投入使用。届时,剑阁县的群众们到政务中心办理事务,在体验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的同时,将会切身感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感受到执政为民的一片真心。

剑门大厦作为剑阁山水森林旅游城市的地标建筑,同清江河对岸的温泉度假区、绵广高速公路相呼应,增添城市天际线,丰富了城市景观。同时注重功能配套,在保证所有项目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在大楼合理布局文化、活动、培训等面向群众服务的设施,并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等附属设施。黑龙江参与援建的剑门大厦建设项目的整合建设响应了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实现资金有效利用,公共资源共享,节约土地近百亩,节约资金近亿元,成为四川省20个灾后重建项目经典案例之一。目前正申请天府杯和省级文明标准化工地,并已经初验合格。

剑阁县体育中心

剑阁幅员3200平方公里,人口68万,辖57个乡镇。2003年迁址以前,所有大型体育活动均在老县城的公园坝举行,后公园坝被开发为温州商城。县人民政府迁至下寺镇后,体育馆建设虽然纳入了城市建设规划中,但由于资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落实。5·12大地震,全县体育设施设备和基础设施损失惨重,有统计的各类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到600万元,灾后很体育多场所成了受灾群众的避难场所和活动板房搭建区,导致已有的体育场所及设施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灾害,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抗震自救,在灾后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了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迅速维修恢复了部分体育设施设备等,并着重搞好了剑阁县体育项目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2008年9月4日至9日,剑阁县产业重建前期工作组赴黑龙江省就推进龙剑两地经济合作、加强产业援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把体育中心的建设作为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同意剑阁建设体育中心的规划方案,决定投入援建资金,尽快完成群众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并由黑龙江省援剑前线指挥部负责指导实施该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4197万元,其中国家灾后重建资金3057万元,黑龙江援建资金1140万元。

体育中心基础设施援建项目分为两期实施,由广元向纬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地质勘察作业,于2008年5月9日交付地质勘察成果资料。三通一平工程由广安智丰建设有限公司实施,工程规划设计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实施,于2008年9月完成相应的规划设计图和施工设计图。2009年9月初完成了项目立项、财政评审、招标等前期工作,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由四川省华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体育中心项目中选监理单位、广安智丰建设有限公司为基础回填工程施工单位、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剑阁县体育中心体育馆施工单位。2009年10月22日正式破土动工。投入技术人员30人,施工人员最高峰每天达260人。前后使用60米塔吊、空压打桩机、搅拌机、400千瓦发电机等重大设备。

剑阁县体育中心是剑阁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剑阁县下寺镇大仓坝规划区,绵广高速南侧、剑门河北侧,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心所在地紧临县城主干道和滨河路,周边规划道路环绕,区域交通便捷,利于大量人员疏散。体育馆建设思路集中体现了黑龙江援建从“民生”入手确定的“救灾、救民、救急”原则,到“民富”让剑阁县有经济“造血”功能的援建思路。中心规划包括一个综合性体育馆和一个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可用于举办大型赛事和集会、演出、会展等活动。中心规划占地面积37253平方米,规划建设总面积15336平方米,其中综合性体育馆建筑面积10611平方米,设计观众席2500座。室内健身中心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体育馆采用长方形平面,观众席多数集中在视觉条件良好的南、北两侧。内场布置尺寸为28.58米×45.78米,可举办手球、篮球等比赛。南侧一层按功能分为运动员区、贵宾入口区;东、西、北侧一层分别为新闻媒体区,竞赛管理区。在西侧一层还设置有体育场必须的设备技术用房,以满足平时及赛时所需的功能、技术要求。贵宾休息室设置在西侧一层右侧,可直接到达主席台;二层其余部份利用看台下部空间,在布置卫生间、小卖部的同时设置观众疏散厅,以满足场馆的疏散要求。南、北侧三层设置屏幕控制室、评论员室、广播、记时记分室等功能用房,可用于观看、转播及管理比赛。室内全民健身中心为一层建筑,设置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大厅尺寸为40米×70米,可布置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场地并有较为完善的附属设施,令整个体育中心既能充分满足竞技体育的要求,又照顾到商业服务及群众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体现了现代体育建筑多功能综合化发展的特点。

通过考虑建筑物的特区域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在与环境相协调上追溯城市的人文心理,抓住历史名城的特征,用具象的建筑手法,创造出坚实古朴、厚重大气的建筑形象,使城市环境和建筑物融为一体。整个体育中心具有突出的古蜀汉建筑艺术母题,浑然一体。在建筑立面上,强调通过材料细部营构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人体尺度,让体育建筑更具人情味。建筑设计一方面体现体育运动蓬勃向上的拼搏精神,一方面体现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绿色奥运精神,注意体育馆与室内全民健身中心的建筑造型协调。体育馆采用简化的牌坊、飞檐、穿斗构架等传统建筑要素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貌相协调;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则既要表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又不能刻意改变其弧形钢构屋顶所表现的建筑物的张力及动感,通过处理表达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过渡。

为了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指挥长,黑龙江前线指挥部领导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经常深入工地,坚持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钢架屋面工程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高度重视文明安全施工、设备材料和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等工作,给予工地施工人员最大限度的关心和帮助,在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期间均到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慰问和指导,并送去粮、油、肉等物品,有力地促进了工程优质高效的成果。在各级领导特别是黑龙江前线指挥部全体援建人员的关心支持下,体育馆项目真正做到了优质、安全、美观、快捷,成为了模范工程。

2010年5月11日,体育中心项目正式竣工,经省市相关部门检查验收,一次性达到了省安全文明标准化土地,并取得了证书和标牌。建成后的体育中心已成为剑阁县的标志性建筑。2010年5月24日,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铃来现场指导,评价该工程为四川省县级体育场馆中最标准、最美观的体育馆之一,完全能满足省级单项比赛活动的开展。体育中心作为集训练、竞赛、群众健身和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育基地,截至目前已经承办了4次市级专项性体育赛事,效果良好。今后,该项目将为实施全民健身,推进群众体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县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环境;提升地区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剑阁县体育中心建设
剑阁县剑门豆腐发展与原料供给关系研究
深圳湾体育中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召开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会
龙剑同心夯实发展之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