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吗?

2011-08-15 00:42鲍盛钢
中国工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空心化东南廉价

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吗?

为什么日本是中国的前车之鉴?因为日本奇迹与中国奇迹都基于相同的发展模式,即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中国模式事实上是日本模式的延续和集大成者,但是日本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速增长后已经经历了两个“失落的十年”,那么中国经济在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是否也会走向失落和停滞呢?

日本为何成为第一?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廉价劳动力和日本人的勤奋精神,由此吸引全球资本特别是美国资本涌向日本,美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转移至日本,同时开放其市场,日本由此制造和加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那么日本奇迹为何犹如昙花一现,很快陷入失落呢?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的失去,日元升值导致制造成本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下降,进而导致产业的转移,产业的转移和外包导致日本产业的空心化,就业率的下降,经济增长的停滞以及债务的攀升。

产业的转移导致日本的失落,而中国承接了从日本转移的产业和加工制造业,成为世界新的工厂,由于中国的规模之大是日本不能相比的,所以中国经济奇迹更加耀眼,对世界的影响更加巨大。

首先,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

那么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年后是否也将走向失落和停滞?中国将重蹈日本的覆辙吗?事实上中国已经面临这一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前三十年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城市,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升,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下降,许多企业已经将生产线转移至中国的中西部城市,其中也包括跨国公司,因为那里仍然具有劳动力的廉价优势和政策优势,因而对资本仍然存在诱人的利润空间。中国经济增长由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一方面推动了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预示中国经济不会马上陷入由于发展而陷入失落和停滞,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至少十年。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产业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将面临产业空心化和就业压力,经济增长将趋于失落和减速,许多企业将面临要么加快产业升级,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要么破产关门,要么跟随向中西部或者海外转移。最后中国经济增长从东南向中西部的转移也预示一旦中国中西部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成本的提升和利润空间的下降,以及中国东南沿海城市产业升级跟不上,那么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失落和停滞。对此日本的“二十年失落”应该是中国的前车之鉴。

猜你喜欢
空心化东南廉价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安徽省县域农村人口空心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道东南赛题与2020年高中联赛数论题的渊源
乡村振兴视野下贫困山区村庄空心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
The Road We Choose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廉价月饼
东南DX7荣耀版山东区域限定上市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