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思考

2011-08-15 00:50邓宇轩冯建波姜华帅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9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民主党组织

邓宇轩,冯建波,姜华帅

(浙江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基层党内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是我们党稳健推进党内民主这一系统工程的起点。而发展党内民主监督,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党内民主监督作为保障,就没有真正的、健全的党内民主,也就没有真正的健全的民主集中制。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对于扩大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始终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是加强和维护基层党建的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基层党内民主稳步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包括指导基层党建的思想理论建设、基层党支部班子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各项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监督作用,才能保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文明更加健康地向前推进,党的基层才会更加牢固。例如,当前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展民主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素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阴市华西村,缘何一年更比一年好,年年实现新跨越,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关键是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新书记吴协恩坦言:“华西村的账,从1961年到现在的45年,都可以公开给世人看。”在“华西之路”展馆,不管是普通村民还是村干部,每户家庭的资产情况和收入待遇等一一上墙公示,村务公开,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只有充分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制度建设上,才能坚持和健全党内选举、民主集中、党内监督等各项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做到正确的集中和科学决策;在作风建设上,才能发扬求真务实、廉政勤政、艰苦奋斗的传统,始终保持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

其次,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强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团结带领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正处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率领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水平、领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各项民主制度、民主监督管理制度等的健全和落实程度,以及农村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程度。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内民主监督作用,党组织的各位成员才能讲真话,讲心里话,积极参与讨论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才能调动每个党员的积极性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才能维护每个党员的各项基本权益,保证基层党组织在监督之下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各项政策的实施代表了党内大多数人的真正意愿,在党的基层形成一种良好的民主监督氛围,从而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促进基层党组织齐心协力办大事,办实事,广大群众才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2]。

二、当前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对于扩大基层党内民主,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纯洁性,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起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党内民主监督的发展,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监督条例(试行)》,用以推进党内民主监督发展进程。

但是,在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必须加以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基层党员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或责任感较差,有的只知道党员应尽的义务,而不知道或不主动享有党员的权利;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感兴趣,对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的发展不闻不问,对党内事务漠不关心,对党内民主监督完全没有概念;有的对组织的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不善于积极参加讨论或提出建议,完全听从领导安排;有的对错误的言行不反对、不愿管或不敢管,听之任之,更谈不上监督。二是有些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的选举,没有施行候选人情况介绍或任前公示制度,选举过程也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普通党员对党组织领导人的监督缺少操作性强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奖励措施,也缺少相应的指导措施,畏惧权贵,不敢监督,明哲保身;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受理时限、反馈方式都缺乏程序性的规定,操作起来也受到行政权力、监督部门、上级干预等的约束。三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和一些作风上存在问题。有的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家长制”作风,不尊重班子其他成员的意见,独断专行,甚至对于一些党内事务管理过细,出现大包大揽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给党内其他成员的监督造成障碍。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则是生活作风腐化,玩忽职守,甚至把这些不良之风带到整个党组织,沆瀣一气,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导致监督工作无人执行,无法执行。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员素质不高,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党员素质是发挥党内民主监督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年龄结构偏大,其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知识贫乏。再者,由于党内平时以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等方面的教育居多,对如何引导基层党员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所忽视,束缚了党员思想。二是党的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监督有时流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虽在完善制度规章建设上有了很大进步,但有些制度不到位、执行中随意性大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就使得民主监督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基层党务工作透明度不高,党员知情权缺少应有的保障。知情权是党代表监督的基本前提,有些基层党组织对于一些敏感事务以各种理由加以“封锁”,比如人事任免、财务收支、项目招投标等,缺少应有的透明度。由于党务公开只是原则性规定,这无疑制约了党代表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受党内错误斗争的消极影响。历史上我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政治运动不断,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批判、压制和打击,使党员不敢讲真话,不敢提意见,不愿批评人,这就使得一些党员在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时,往往有危及自身安全的种种顾虑。

三、发展党内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基层党员的素质,提升基层党员的参与党内事务的能力。党员的素质关系到党内民主监督的水平。基层党员要行使监督权,有效地介入党内重大决策过程,不但要求基层党员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表现,还要有较高的党内议事能力。通过有计划地学习培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提高基层党员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广大基层党员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民主监督不仅是党员的基本权利,更应该被看作一种义务被广大基层党员积极正确地行使。

2)健全完善基层党内监督制度,细化监督方式,规范监督程序,做到党内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使民主监督工作长足有效地开展,就必须建立可靠而强硬的制度,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党规党纪[3]。这为党内民主监督正常开展提供了制度上和纪律上的根据,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2003年年底,党中央颁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是我党加强党内监督,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重大举措。《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诚勉、舆论监督、询问与质询、罢免与撤职要求及处理等10项监督制度。对这10项党内监督制度,既要坚持和完善,又要不断进行创新,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落实,并逐渐探索出更加合理、更加细致、更加规范的操作程序,以不断加强基层的党内有效监督[5]。

3)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构建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结构体系。选举制实际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监督。党员充分行使选举权是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的关键,是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最有力的监督。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革提名制,落实差额选举,逐步实现竞选制,把最优秀的党员和干部推向主要领导岗位,淘汰、罢免不称职的领导干部。科学配置党内权力,防止基层党组织内权力失衡,甚至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严厉杜绝“家长制”作风。毛泽东曾批评过这样的现象:“一切事情第一书记一个人说了就算数。这是很错误的。哪有一个人说了就算数的道理呢?……只要是大事,就得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认真地对于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6]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党员的监督积极性,推进党内民主发展,促进党内政治文明建设。

4)基层党组织领导应该积极起好监督模范作用,努力营造民主监督的和谐氛围。邓小平曾指出:党员应“对于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7]。基层党组织领导要把握好民主监督的方向,并且对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党员要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即使个别党员考虑不周或方式不妥,要加以说服引导,决不能打击报复或冷眼相待,挫伤监督的积极性。要自觉接受监督,尤其是正副书记应自觉把自己摆到一个普通党员的位置,在监督别人的同时要自觉接受监督,做民主监督的模范带头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他人。也要坚持民主监督激励制度,对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责、表现突出的党员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党员民主监督积极性,营造敢讲真话、能讲真话、愿讲真话的民主监督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发展基层党内民主监督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党内民主监督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推动党内民主化进程,保证我党的工作科学稳定地发展。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抓好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工作,实事求是,不断地总结经验,以便更新和完善已有的制度,并且制定合理细致的方案去落实。只有这样,党内民主监督才能深入人心,我党政治文明建设才会取得长足进步。

[1]董有福.强化党内民主监督机制[J].政工学刊,1998(5):8.

[2]张汉忠.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思考[C]//“创新领导科学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于连锐.贯彻《党内监督条例》的难点与对策[J].理论研究,2004(6):19.

[6]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民主党组织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新时代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建设研究
生态民主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制度
市政协成立民生建设民主监督组
关于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策略和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