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腐败“转型升级”

2011-08-15 00:51蹇庐氏
支部建设 2011年8期
关键词:高息牟利转型升级

■蹇庐氏

可怕的腐败“转型升级”

■蹇庐氏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现在喊得很响的一句话。想不到,某些官员在赌咒发誓要着力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时候,居然也在“着力调整牟利结构,实现腐败的转型升级”。

最近落马的广东省茂名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光亮,这些年来就一直通过实施权力“产业化”捞钱,且进行了牟利的“结构调整”,实现了腐败的“转型升级”。这一可怕的“创新”,着实令人惊诧!

杨光亮把当官作为捞钱牟利的“产业”来运作,也因此成了手握权柄的“生意人”。在他那里,收受贿赂虽然“进账”可观,但这种“粗放式经营”已经不是敛财的主要手段。

他的敛财完全是“多元发展”。比如,他把收受的贿赂作为“原始资本”进行广泛的投资,购买债券、基金、股票,买房炒房,甚至还放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以18%的年利率向老板放贷,且动辄数百万元,还在企业入股参股。他的财富实现了暴发式增长,增值速度令人瞠目。目前,已查明其家庭有银行存款约6500万元,债券、基金、股票价值1300多万元,高息放贷获利数千万元,在茂名、广州、珠海等地还购置了数十套高档楼盘和别墅豪宅。

至于帮房地产商解封20亩土地便收受650万元贿赂、正常公务也“吃拿卡要”等行为,则更多地说明他的贪婪,以及把当官作为生意经营的疯狂。

总之,杨光亮这个腐败者在腐败“转型升级”的“探索”上,真正是“开动脑筋”并且“不遗余力”。

当然,之所以能够使贿金如此快速地“增值”,离不开权力的“护航”。如果没有手握权柄,向谁去高息放贷?又向谁去投资入股?更不用说能够购买数十套高档楼盘和别墅豪宅了。

所以,穷究其实,腐败的本质仍然是权钱交易。

因此,腐败“转型升级”,一方面显现出腐败的“繁衍”是多么迅速,一方面也透露出腐败今后的可能路径,那就是权钱不仅结盟更加“牢固”,且更可能会演化出官员的资本化和资本的官员化,使权力和资本“携手同行”,出现如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教授所称的“资本集权主义”。

这,的确是让人忧心的。

因此,面对腐败“转型升级”,我们的反腐败也必须“转型升级”,用火眼金睛洞穿权力“产业化”牟利的表象,在打击腐败“粗放式经营”的同时,坚决遏制腐败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高息牟利转型升级
假抽奖 真陷阱——谨防快递包裹成为二维码广告牟利工具
职业放贷人问题研究
高息股定义改写 中电领展不吸引
浅析银行贴息揽储现象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代购毒品适用法律之困惑
通过居间介绍的方式赚取毒品的行为定性
牟利性网络谣言的危害及其法律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