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对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与贡献

2011-08-15 00:48李春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先锋队先进性思想

李春兰

(中共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我党对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与贡献

李春兰

(中共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党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最根本的就在于党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实践品质,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开创性贡献

以毛泽东为核心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从基本国情出发,为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使之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对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完整的先进性建设思想。

明确提出了“两个先锋队” 思想,科学规定了党的性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对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作了科学界定。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思想是毛泽东对党的性质的科学规定,也使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所坚持的重要理念。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里头出了一部分比较先进的人,组织成一个政治性质的团体,叫共产党”。强调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本色,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毛泽东在领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征程中,逐步形成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原则。《古田会议决议》标志着从思想上建党这一重要原则的形成。以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毛泽东建党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党保持先锋队性质的首要前提,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最初切入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等人对党建理论的独创性探索与贡献,使党的先锋队性质理论得到了发展,并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坚持民主集中制,保持组织上的先进性。在长期建党实践中,毛泽东创造性的阐明和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理论,使之成为根本的组织制度。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强调 “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在1962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从两个方面说明了民主对于集中的基础作用,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是为了建设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党,增强党的战斗力,保证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认识更趋成熟,分析论证更加系统化。对于民主集中制的辩证认识是毛泽东对列宁民主集中思想的发展和提高,是对马列主义的极大贡献。

加强党风建设,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 始终重视党风建设,是毛泽东党的先进性建设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将党的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毛泽东明确提出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生动地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的科学态度,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与贡献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党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立足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总结经验教训,阐明了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邓小平始终致力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特别是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分析了用制度建设党的根本性和极端重要性,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保证。这一思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得到了充分反映。党的十三大强调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要“走出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邓小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适时修改党章,规范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必须修改受极左思潮影响的不能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党的章程。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体现出邓小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对十一大党章作了很大修改,成为一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比较充实完备的党章。党的十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条文修正案》,对十二大党章中的部分条文又作了修改。党章的修改和充实,明确了各个发展阶段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从根本上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美国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194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放假一天,但很多地方会将假期延长到星期天。

改善党的领导,提出了党政职能分开是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存在党政不分的现象。这种领导体制实际上削弱了党的领导作用,降低了党的领导水平,严重制约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此,邓小平对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提出党政分开的科学原则。推行党政职能分开,“是为了使党委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监督工作,这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而是更好地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从而使党的先进性建设排除了一些制约和影响因素,有效的确保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发挥。

贯彻“四化”方针,坚持了优秀干部具有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标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干部是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着重抓了干部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了选拔具有德才兼备的干部,邓小平提出了“四化”标准,并指出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根据邓小平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的思想,中央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交流的制度,使干部制度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有力的推动了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突出贡献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对党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总目标,强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一个首要和根本的问题,就是确立党的先进性建设总目标。江泽民同志依据时代特点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任务,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即“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总目标充分反映了当代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深刻而集中的回答,构成了江泽民执政党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

明确阐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保证,强调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江泽民同志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必须把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强调:必须把反腐败斗争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作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全党同志必须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反对腐败,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江泽民同志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和论述,切实抓住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

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要任务,强调必须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的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江泽民同志强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党的生命,关系人心向背。江泽民同志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制度建设对党的先进性建设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党的肌体始终保持健康。”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入手并注重制度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

四、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围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检验党的建设的重要标准,努力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领作为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容。强化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是党实现对构建和谐社会领导权的重要体现,也是党进行先进性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性本质,体现着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实践使和谐社会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由社会主义的低级和谐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高级和谐 。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一环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密切联系的。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一致的。党的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先进性又必须体现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上,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增强党的先进性。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高五大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干部队伍是否优良,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和先进性的实现。

强调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从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出发,针对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党的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做出了深刻论述,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部署。这次讲话不但对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障。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同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李春兰,女,(1967——)秦皇岛市海港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党史党建,2003年12月撰写的《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入选河北省宣传部党史办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并获奖;2009年9月撰写的《建国以来我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与实践》入选河北省党史学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奖。

猜你喜欢
先锋队先进性思想
大同市文联、市文艺创研中心党员先锋队下沉社区疫情防控
篆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上海海昌海洋公园:打造文化游乐综合体先锋队
密云区市政市容委老党员先锋队:“不退岗、不褪色、不落后”
中央苏区时期少年先锋队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