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万”行动开创杭州林业新局面

2011-08-15 00:45撰文林福平李朝秀
浙江林业 2011年7期
关键词:森林公园树种林业

□撰文/林福平李朝秀

为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日前,杭州市林水局专门出台了《林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千万株适生乔木扩绿、千万亩森林氧吧康体、千万棵景观植物添彩、千万株珍贵树种藏富、千万方森林蓄积固碳”等“五千万”行动,努力实现“平原林业增绿、生态林业增氧、景观林业增彩、富民林业增收和碳汇林业增汇”的“五林共增”目标,全面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优化提升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杭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推进“五千万”行动,稳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努力提升森林生态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一是全面推进“千万株适生乔木扩绿”行动。围绕“平原林业增绿”目标,紧紧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切实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认种、认建、认养和认育活动,努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风尚。“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平原绿化17.99万亩,组织参加义务植树1000万人次,累计种植适生乔木树种1000万株以上。2011年,全市已完成新建平原绿化3.48万亩(乔木193万株以上),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37.4公里。

二是全面推进“千万亩森林氧吧康体”行动。围绕“生态林业增氧”目标,大力兴建森林休闲绿道,积极开发利用森林天然氧吧,不断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度假需求。“十二五”期间,争取全面巩固提升85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进一步加强105万亩市补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完成新增130万亩省重点公益林优质林分面积,累计达到680万亩以上,使全市1627万亩森林年均释放氧气达到630万吨以上,力争在第二条绕城高速范围内建成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区负氧离子浓度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500个以上。

三是全面推进“千万棵景观植物添彩”行动。围绕“景观林业增彩”目标,逐步改善单一林相结构,切实增强山体彩化效果,全力打造森林景观廊道。“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实施景观提升和林相改造工程,全面完成4万亩“三江”两岸景观提升工程、5万亩环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13.51万亩松林改造工程和14万亩阔叶林改造工程,推广山核桃生态栽培面积13.8万亩,累计补植彩叶树种达到1000万株以上。2011年,全市完成1万亩环千岛湖林相改造工程、2.66万亩松林改造工程和2万亩以上阔叶林改造工程,推广山核桃生态栽培面积2.82万亩,累计补植彩叶树种达到200万株以上。

四是全面推进“千万株珍贵树种藏富”行动。围绕“富民林业增收”目标,按照珍贵树种进基地、进城市、进村庄、进公园、进道路等多途径发展的要求,积极倡导林木珍贵化,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拓展珍贵树种产业链,蓄宝于山,藏富于民。“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建市级珍贵树种繁育基地5个(累计8个),新增珍贵树种发展面积5万亩,推广种植500万株以上,抚育现存珍贵树种500万株,通过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和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等散生培育发展珍贵树种30万株以上,累计培育珍贵树种1000万株以上。2011年,全市新增珍贵树种面积1万亩,推广种植100万株以上,累计培育珍贵树种600万株以上。

五是全面推进“千万方森林蓄积固碳”行动。围绕“碳汇林业增汇”目标,积极搭建碳汇建设平台,持续开展森林抚育试点,不断优化林分结构,切实增强碳汇功能。“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完成造林更新2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新增森林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以上,年固碳能力达到970万吨,让杭州成为我国森林碳汇建设的样本城市。2011年,全市完成绿化造林面积6.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4.55%,新增森林蓄积量200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4530万立方米以上,年固碳能力达到890万吨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按照“基地设施化、旅游节庆化、资源集约化、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杭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林业,积极推进规模经营、系列研发、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做大做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一是持续推进设施园区建设。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山垅和中低产田等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笋竹林和干果等,鼓励发展以林菜、林药、林牧、林苗为主的林下经济,积极拓展森林食品基地发展空间。新建市级林道1000公里,实施低改20万亩,建设森林食品基地15万亩,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综合区3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0个,精品园31个和市级设施林业园区8个。

二是持续推进森林旅游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或股份合作,积极利用和提升现有49个各级森林公园及70多处生态旅游景点,积极开发设计森林旅游节庆活动,努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链,切实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重点推进半山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和富阳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梯度升级市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

三是持续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切实抓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落实林地定额管理制度,积极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进一步促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使全市新增林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深度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内涵,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责任意识,繁荣发展杭州森林生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是积极创建生态教育基地。充分挖掘森林文化成果,不断完善西溪湿地、天目山等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积极创建省级生态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基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网络,充分展示杭州得天独厚的森林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借助各种生态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使公众认知森林文化,享受森林文化,让生态文化成为公众心中的时尚魅力。

二是积极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丰富多彩的大型主题活动,普及森林生态文化知识。多点设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大力营造市民林、碳汇林、友谊林、“三八”林、夫妻林等各类纪念林,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认种、认建、认养和认育活动,积极开发设计如杭州竹笋节等节庆活动,不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三是积极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以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为契机,做大做强森林文化、山水文化、竹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创建工作,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对森林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完成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城镇11个,森林村庄56个,新建市级园林绿化村175个,县级绿化村200个以上。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以优化资源结构为突破口,不断创新资源综合利用的机制体制,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创新管理机制体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切实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的融合度。

一是积极开展分类分档补偿。遵循“优质优价、同质同价”的原则,稳步推进“分类补偿、分档补助”试点工作,按照公益林所处的不同区位和不同林分质量,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积极开展森林生态补偿动态管理,建立健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于因森林火灾、盗伐滥伐等原因出现森林生态质量下降的,相应调低补偿标准。

二是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筹建杭州市林科院为契机,以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为目标,统筹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森林生态效益动态监测和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研究,不断完善林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林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林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广25个以上示范性、带动性、创新性强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育200名科技示范户。

三是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集体统管山“均股均利”主体改革完善,及林权管理平台建设、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林木保险、森林采伐管理、林权纠纷调处等各项改革,实现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主体改革全面完成,使林权抵押贷款年保有规模达到5亿元,种植大户林木综合保险投保面达到80%以上,公益林火灾险政府统保面达到95%以上,进一步提升林权纠纷排查化解能力,探索“花小钱,保平安”的调处机制和法律援助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森林公园树种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森林公园游记
land produces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