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扬州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2011-08-15 00:53徐金晶拜锦美臧素娟
绿色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扬州市绿色食品农产品

徐金晶 ,拜锦美 ,成 强,臧素娟

(扬州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江苏 扬州 225101)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消费就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需求,食品安全与否不仅关系人民的身心安全及农产品市场安全,也必将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1]。绿色食品寄托着人类对于食品安全的向往,也体现着对公众安全的责任和使命[2]。扬州市近年来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不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测体系,扎实推进绿色食品申报认证管理和证后监督,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绿色食品已成为扬州市农业产业化和区域农业生产的新亮点。到2009年底,全市有效使用的绿色食品161个、用证企业48家,江都、高邮和宝应分别为全国粮油、稻麦和荷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9万hm2,绿色食品将成为扬州市农产品重要的支柱产业,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 加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2.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扶持政策

2.1.1 建立健全认定认证体系

市、县两级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13个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农业部门都设立了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

2.1.2 完善考核机制

市政府专题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并把绿色食品认证、质量抽检合格率等列为市委市政府农业农村综合考核项目。市农业委员会结合市政府下达的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研究下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制定具体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生产管理、质量抽检、绿色食品认证、绿色食品监管及市场监测等5个方面共15项指标开展百分考核。

2.1.3 明确扶持政策

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认证与监管工作。市发改、科技和农业等部门明确,各类支农项目必须与“三品”认证挂钩,没有“三品”品牌的一律不予扶持。宝应县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政策意见》,明确了新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品牌,分别奖励 1万元、5 000元、3 000元的扶持政策;江都、高邮、仪征等地也都建立了“三品”认证奖励基金,获得一个“三品”品牌,奖励3 000~5 000元。

2.2 规范认证行为,严格审核把关

2.2.1 坚持主动引导,强化证前培训

为保障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有序开展,每年初都要因地制宜围绕扬州市粮油、蔬菜、果茶、禽业、奶业、水产等优势农产品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主动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沟通,列出申报认证计划。对有申报意向的单位,先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有关知识的培训,市、县绿色食品办公室组织绿色食品检查人员上门服务,指导企业按照绿色食品申报认证的要求,制订质量文件,规范生产行为,编制申报材料等。

2.2.2 强化现场检查,突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做到所有绿色食品认证必须实施现场检查,强化生产过程和生产记录的检查与核查,严格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标准化等关键因素的审核,并将市政府《扬州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列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及该地区现场检查重点内容,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食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2.3 严把材料审核关,保证申报质量

严格审查认证申报主体资质、生产过程控制能力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对现场检查和申报材料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企业按时整改,努力提高认证合格率。

2.3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质量安全

2.3.1 建立健全监管员队伍

根据绿色食品管理办法,扬州市先后组织举办了“绿色食品企业监管员”、“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培训班,培训了近500人的绿色食品监管与服务队伍,承担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宣传指导、技术培训、协调配合等工作,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2.3.2 加强绿色食品标识管理

加快绿色食品认证步伐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健全绿色食品标志印制、使用管理及督查制度。组织引导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倡导诚信,严格自律,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2.3.3 强化证后跟踪检查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执法检查,对获证单位生产规程、档案记录、标志使用及农业投入品控制等方面开展现场检查。此外,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组织1~2次绿色食品包装、标识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假冒、伪造、租赁、买卖及超期限、超范围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书或标志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绿色食品标志的权威性。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根源,落实整改措施,帮助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2.3.4 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扬州市于2002年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目前已具备386个项目,397个不重复参数检测能力,是具有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农业环境检测能力的综合性检测机构之一,也是绿色食品环境检测定点检测机构。近年来,一直承担省、市下达的绿色食品农业环境例行监测和监督检测工作。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也逐步建立,全市有5个县(市、区)经编委批准成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站),其中仪征检测站已通过了省级计量认证,江都检测站正在申请计量认证,宝应、邗江正在实施国家县级农产品检测站建设项目。

2.3.5 加强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监测

围绕扬州市农业主导产业开展产品抽查,有计划地开展绿色食品基地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并依据规定公布检测结果,促进企业自律。

2.4 注重品牌建设,提升竞争能力

2.4.1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标准化是为贸易服务的,是交换技术的条件,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3]。围绕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2003年以来,扬州市先后制修订省农业地方标准96项、市农业地方标准51项,基本覆盖了扬州市粮油、畜禽、水产、蔬菜、林果、特种经济作物等六大类主要农产品,推进了扬州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如,扬州市蒋王蔬菜园区,先后制订了7个地方标准、19个企业标准,46个企业内部管理标准。尤其是江都、高邮和宝应在创建粮油、稻麦和荷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绿色食品的组织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业化经营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并将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册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

2.4.2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9个、市级50个。扬州市以标准化示范区为依托,大力开展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和服务。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了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培训2万人次以上。

2.4.3 广泛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示范基地建设

从2004年开始,围绕扬州市主要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先后在蔬菜、荷藕、鸭蛋、肉鸭、鸡蛋、肉鸡、肉鹅、生猪、茶叶等产品上建设了21个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示范基地,有力促进了绿色食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2.4.4 强化宣传推介

近年来,在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省农洽会、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国内展览、展销的同时,扬州市充分利用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示范园区这个平台,每年都要集中组织赴台、赴港等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全市已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各1个,省名牌产品14个,省名牌农产品7个。高邮鸭蛋、宝应荷藕先后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高邮双兔米业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宝应湖”牌有机大闸蟹连续两届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等。

3 结语

发展绿色食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4]。但由于受农业经营规模、产业化水平、农业生产者素质和标准管理体制等因素制约,政府主管部门要在产业规划、生产指导、绿标申报、市场开发、质量监督、产品检测等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绿色食品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条件,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姜宗亮.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检验检疫,2008(5):24~ 26.

[2]林胜华.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82~84.

[3]曹继晨.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农场经济管理,2008(3):60~ 61.

[4]毛可进.基于总量分析的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市场风险评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5):47~49.

猜你喜欢
扬州市绿色食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南朝古道场 淮东第一观——记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
农产品争奇斗艳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