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穷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上腹部恶性肿瘤经验

2011-08-15 00:51张振兴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仲景枳实胆囊癌

张振兴 陕西中医学院 咸阳 712000

王克穷(通讯作者) 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王克穷主任医师,谙熟经典,临证善用经方。其临床应用大柴胡汤具有以下使用指征:①小柴胡汤证兼见便秘者;②按之心下满痛者;③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下利;④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临证中具备上述任一条,即可应用本方。兹就王老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上腹部肿瘤的经验介绍如下。

1 病案举例

1.1 胃 癌 黄××,男,68岁,退休工人,于2007年5月15日以“胃癌术后2个月,2次化疗后5天”入院。患者于2007年3月2日确诊为胃癌,术后病理示:(胃窦)溃疡型腺癌Ⅱ级,癌已侵犯肌层,上下手术切缘未见癌残留,小弯淋巴结6枚均示慢性炎, 送检肝固有动脉旁淋巴结2枚均示癌转移,胃网膜淋巴结3枚均示慢性炎。2007年4月14日起先后行ELP方案化疗2次,药用:亚叶酸钙200mg 第1~5天,5-FU1 000mg第1~5天,DDP20mg第1~5天,化疗后第5天,出现剧烈头痛,尤以前额为甚,伴口苦,恶心呕吐,大便3天未解。腹诊:按之心下满痛,右胸胁苦满,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方宗大柴胡汤原方,具体用药如下:柴胡18g,黄芩、大黄各10g(后下),清半夏、白芍、枳实各15g,生姜3片,大枣3枚,4剂,水煎服,1天1剂,分两次温服。

2007年5月25日二诊,自述服上药第2天,头痛,口苦,恶心呕吐,心下满痛锐减,大便已通;今上药已服完,诸症痊愈,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继用六君子汤加味善后。

1.2 肝 癌 杜××,男,46岁,2009年1月3日以“肝癌介入术后1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10月4日陕西省肿瘤医院CT示:肝左叶可见最大不规则肿块,大小约6.2cm×6.2cm,边界不清;诊断意见为“肝左叶癌治疗后”。2008年10月15日在我院行肝癌介入术,药用阿霉素50mg、卡铂400mg、氟尿苷1 500mg,过程顺利,安返病房。刻诊:发热(38.5℃),伴口苦咽干,心中温温欲吐,按之心下满痛,大便2天1次,小便正常。舌淡暗,苔黄腻,脉弦。《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遂以大柴胡汤合大黄附子汤,易细辛为丹参:柴胡24g,黄芩10g,大黄12g,枳实、清半夏各15g,白芍30g,附子6g,丹参12g,白术、鸡内金各15g;水煎服,服药3剂,诸症若失。其后又行介入治疗2次,反应同前,仍宗上方,均获佳效。

1.3 胆囊癌 宋××,女,57岁,2010年6月9日以“胆囊癌剖腹探查术后72天”入院。患者于2010年4月21日于西安某医院确诊为胆囊癌肝转移,术中诊断“胆囊癌”,因无手术根治时机,遂行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病检示:(肝右前叶)中分化腺癌,形态及免疫组化支持胆道上皮起源。症见:面色萎黄,乏力,纳差,按之心下满痛,二便可。舌淡暗,苔薄黄,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弱。诊断:胆囊癌肝转移,辨证:少阳阳明合病,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局部微波热疗;中医予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佐以气血双补,方宗大柴胡汤合十全大补汤加味,用药如下:柴胡15g,黄芩10g,白芍30g,熟地15g,枳实30g,大黄10g,党参30g,鸡内金、白术各15g,茯苓30g,甘草10g,清半夏、当归各15g,黄芪、薏苡仁各40g,莪术15g。4剂,水煎服,1天2次口服;同时口服西黄胶囊化痰消瘀,8粒,1天2次。

6月13日二诊,患者诉乏力好转,按之心下满痛之症减轻,纳差、舌脉同前; 6月17日三诊,精神食纳较前好转,乏力改善,夜休可,二便正常。腹诊:心下轻度压痛,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后以此方增减治疗,病情稳定。后因并发颅骨转移,2010年10月多发脏器衰竭而死亡。

2 讨论

张仲景用大柴胡汤,有三条腹症描述:“心下急”,“心中痞硬”和“按之心下满痛”,可见本方病位均不离“心下”。结合医学解剖学知识可知:肝、胆、胰、胃肠等脏器均部分分布于剑突下两肋弓夹角区域,正为中医所谓“心下”,为运用大柴胡汤治疗上腹部肿瘤提供了解剖部位依据。“心下”是人体的半表半里,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同时由于心下下接胃腑,又为阳明谷道经过之处,所以心下又为少阳邪热内逆阳明的门户,而肝癌、胆囊癌、胃癌、胰腺癌等都可影响肝胆胃肠生理功能而形成少阳阳明合病,从而又为运用大柴胡汤提供病理病机依据。从临床上看,上述三条腹症可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大便秘结等症并见,若只有“按之心下满痛”者,亦可使用本方,如《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并治》云:“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北尾春圃[1]曾治一男年三十五,发热十日,脉虚微,谬言乱语,耳聋,不食,大便时时泻下。思其脉当予人参,势在必死。然按其心下,或挡之拒按,或面颦示苦。察其眼目,外观虽疲惫不堪,而其眼神,睑上睑下,皆具光彩。与大柴胡汤数贴,知饥进食,而得复元。从本医案来看,医者径投大柴胡汤,全在“按其心下,或挡之拒按,或面颦示苦”的细微诊查。王满囤等[2]根据胆区、脐上1cm和脐左大肠区压痛,对伴“呕不止,心下急”者用大柴胡汤,可供临床参考。黄煌教授[3]认为,只要患者体质比较壮实,营养状况良好,肌肉坚紧,胁腹部满痛,按之充实、有压痛感或不适感,舌苔黄白且比较干燥,有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病史者,即可使用本方;结合临床,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有上述症状、体征者更用之无疑。

临证加减:若少阳阳明合病而体质较虚之人,当用《伤寒大白》[4]之大柴胡汤,即将仲景大柴胡汤之枳实易为理气健脾的广陈皮、甘草;若少阳阳明合病而表现为正气虚弱,或恶液质者,则易大柴胡汤为和解枢机兼通下实热之轻剂柴胡加芒硝汤;若少阳阳明合病而邪热伤阴较重者,则当用《外台》卷一引《范汪方》[5]所载之大柴胡汤,即仲景大柴胡汤去枳实,以苦寒质润的知母易苦燥之黄芩,加人参、炙甘草、葳蕤,清热益气养阴,增水行舟;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当用《太平圣惠方》[6]之大柴胡汤,即仲景大柴胡汤去大黄,易白芍为赤芍,加槟榔、白术、赤茯苓;若气血两虚者,合十全大补汤;若疼痛明显,则加附子、丹参镇痛;若有瘀血性腹征,体质强壮者合桃核承气汤,体质虚弱者合当归芍药散,介于二者之间的用桂枝茯苓汤;若少阳阳明合病而阳明里实较重者,当用《易简方》[7]之大柴胡汤,即仲景大柴胡汤去酸收有碍泻下的白芍,从而使该方更具药精力专之妙;若表里俱实而里实为重者,当用《痢疟纂要》[8]方之大柴胡汤,即仲景大柴胡汤去芍药加芒硝;若头部两侧疼痛,且痛势较剧,伴寒热往来,腹胀或痛,便秘等证当用《指南方》[9]之大柴胡汤,即仲景大柴胡汤加大生姜之用量,再加炙甘草,并治痰嗽、腹胀及里症未解者。临证加减当精思细辨。

综上所述,大柴胡汤可明显改善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而孟氏等[10]通过43例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确认大柴胡汤有上述作用,足资临床参考。

[1]杨乔.北尾春圃辨用大柴胡汤验案二则[J].辽宁中医杂志 , 2007, 34(8): 1153.

[2]王满囤, 王懂臣.难辨之大柴胡证用腹诊法及大柴胡汤之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 2005, 27(11): 837-838.

[3]叶志超.黄煌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验3则[J].江苏中医药 , 2003, 24(10): 33-34.

[4]清·秦之祯.伤寒大白[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88.

[5]唐·王焘.外台秘要·卷一引《范汪方》[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66.

[6]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十一[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8: 311.

[7]宋·王硕.易简方.观宜堂藏版[M].文化丁丑秋九月补刻:30.

[8]清·熊松园.瘟疫传症汇编·痢疟纂要·卷九[M].熊氏家垫藏版: 6.

[9]明·朱棣.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 14.

[10]孟凡力.大柴胡汤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消化道肿瘤43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3: 22-23.

猜你喜欢
仲景枳实胆囊癌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