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对低位肛瘘的诊断价值

2011-08-15 00:51张文智杨高怡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索状外口肛管

张文智 杨高怡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超声科 杭州 310003

肛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多为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并使单纯型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1]。按瘘管位置高低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低位肛瘘是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笔者对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住院的低位肛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低位肛瘘患者90例,男74例,女16例,年龄17~48岁;临床有肛周皮肤破口反复流脓、流液等症状,伴或不伴疼痛,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术后愈合86例,复发4例。

2 方 法

患者膝胸卧位,应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频率7.5MHz,先套好塑料探头保护套,涂耦合剂,以肛口为圆心连续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以时钟方位法,观察肛周有无异常管状低回声及血流信号,发现病灶重点观察其与肛管、肛门括约肌及周围组织关系,有无血流信号。

3 结 果

单纯型65例,占 72.2%。肛周可见低或低与强混合条索状回声(瘘管),一侧与皮肤破口相通(外口),另一侧与肛管交界并相通(内口),条索状回声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65例中与手术符合63例。复杂型18例,占 20%,见二条以上条索状回声,一至二处与肛管相通,二处以上与皮肤相应破口相通,条索状回声部分相连,走行不定,少部分表现为扭索状,周边彩色血流信号较丰富。18例中与手术符合13例。混合型7例,占 7.8%,与手术符合7例。

4 讨 论

肛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多为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瘘管造影术被认为是确认瘘管走向的有效手段,但造影术仅有瘘管的平面影像,不能反映括约肌及肛管的准确信息。如坏死组织及稠厚脓液填充瘘管,造影剂难以充分显示瘘管及内口,甚至不能完全显示瘘管,并增加患者痛苦。高频超声应用于低位肛瘘的诊断,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本组低位肛瘘诊断符合率92.2%,漏诊2例,系由于瘘管较细,走形弯曲,加上括约肌干扰或者斑痕干扰,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

肛瘘因病程迁延日久,瘘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回声较高,走形及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晰,多表现为低回声,合并气体时为低或强混合型条索状回声。超声诊断,对于外口的描述应包括象限、距肛口距离、数量;对瘘管的描述应包括数目、走向、方向、长度、最大宽度、内部回声高低;对内口的描述应包括象限、距肛口距离、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据报导,复杂性肛瘘术后复发率30%~50%,再次手术复发率10%[2],主要原因是瘘管走向不清,内口判断不准确,支管分布遗漏,以致不能清除病灶。但超声对提高诊断瘘管形成前的窦道、脓肿是否破溃肛管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吴在德.外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46.

[2] 胡伯虎,李可宁.实用痔瘘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278.

猜你喜欢
索状外口肛管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六)
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尿道外口狭窄9例治疗分析
按大陵穴拯救“鼠标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道外口狭窄在临床中的治疗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报道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双钳固定宫颈用于宫颈外口粘连探宫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