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

2011-08-15 00:42
种业导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导刊主管部门种业

肖 婷

(开封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开封 475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已颁布实施十多年了,这些年种子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开放,市场更加繁荣活跃。每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把加快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入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在给种子产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对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更高标准的要求。

1 加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是种子管理的核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这种管理职责是国家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更是促进、提高、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所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下大力气,加大人员、资金、设施的投入,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切实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

2 加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自身建设

种子质量是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种子法》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这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当前新形势的从事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机构,不仅要有先进的、规范完备的检测设施,同时还要有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其从业人员必须备条件为:具有相关专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从事种子质量检验工作三年以上,经省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3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市场管理队伍

虽然《种子法》已实施十多年了,但目前种子市场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销售未经审定农作物种子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个体经营商户无证生产、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销售无包装、标识不全的种子和采取假包装侵权的违法行为较多,坑农害农的案件和种子质量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这些都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隐患。所以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狠抓种子质量管理,切实加强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因种子质量而起的纠纷案件,并将处理结果公布于众,以有效地避免因使用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依法严肃处理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处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企业和个人,以达到规范、净化种子市场的目的。

4 加强对种子企业和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种子企业实行种子质量监督抽检,是实现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有力措施之一。监督抽检工作是在种子企业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其经营的种子所做的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对于每个品种的每个批次的种子都要严把质量关。其次就是通过对种子市场的监督抽检,达到管理种子市场,规范、净化种子市场的目的。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检的经费投入,扩大抽检面,并及时将抽检种子的质量信息向社会公布,增加质量透明度,形成企业生产优质良种,市场经销优质良种,农民选购优质良种的良好氛围。

5 加强对种子生产和经营“两证”管理与审核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种子生产企业申报种子生产许可证所提交的种子,首先应检查其亲本、原种的来源、质量是否可靠,对非正常渠道提供的来路不明的亲本、原种种子一律禁止使用,对繁育的种子予以报废处理。同时对种子生产繁育、加工贮藏、包装运输等环节都要认真把关、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劣质种子和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对于申请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单位对其人员、资金、技术、设备、仓贮、晒场、包装、经营场所等各项内容都要认真审核,对其经营的种子质量要监督检验,严把质量关,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销售无包装和标识不全的种子,杜绝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坑农害农、危害国家粮食生产案件的发生。

6 种子企业必须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现在大多数种子企业都是由过去的国有种子公司转制而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员素质和相应的检验设备等条件已远远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有些种子企业仪器设施陈旧老化,亟待更新,人员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充实提高。种子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种子法》和《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配备规范的检验设施和人员,强化企业的自身建设,为搞好企业自身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创造条件。种子企业应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并完善企业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形成自我检验和监督机制,对种子质量实现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种子质量的局面,要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种子质量不仅仅是领导和检验人员的事,还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7 开展实施种子质量认证制度

实施种子质量认证是现代种子企业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必然发展,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是一套有效控制种子质量的手段。按照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出较完善的《质量手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种子质量保证体系,从而实现对种子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实现种子质量认证,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确立全员的质量意识,是企业自我约束、保证种子质量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2011年第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农作物种业竞争力,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如果国家能够从农业部到省、市、县,自上而下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垂直管理机构——“种子管理局”专门从事农作物种子的管理、检验、示范、推广,那将对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李奎亮.小麦良种繁育的质量控制措施[J].种业导刊,2010(7):16-17.

[2]詹根印.种子质量安全检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J].种业导刊,2009(1):12.

[3]杨红旗,焦宏廷,李莉,等.我国种子企业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种业导刊,2009(6):7-9.

[4]王少杰,王锋,李琳,等.种子市场经营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种业导刊,2009(6):14-15.

[5]宁国安,薛运旺,王少杰,等.浅谈良种销售与技术服务[J].种业导刊,2009(7):14-15.

[6]王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解析[J].种业导刊,2009(10):17.

[7]朱佩,王桂林,李冰.种子质量检验在现代种业体系中的发展与应用[J].种业导刊,2008(5):18-19.

猜你喜欢
导刊主管部门种业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房地产导刊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