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1-08-15 00:44张贻传潘搏庆上海康藤安饲料有限公司上海市04江西省分宜县农业局江西省分宜县336600
中国猪业 2011年9期
关键词:嗜血种猪霉菌

张贻传 严 谨 潘搏庆(上海康藤安饲料有限公司,上海市 04;江西省分宜县农业局,江西省分宜县 336600)

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张贻传1严 谨2潘搏庆2(1上海康藤安饲料有限公司,上海市 201411;2江西省分宜县农业局,江西省分宜县 3366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Glasser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引起病猪发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和多发性浆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因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很多[1],而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通过疫苗和抗生素控制本病难度很大,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控制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已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帮助多个规模猪场成功控制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现叙述如下,希望对广大养猪场(户)有所帮助。

1 病原

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首次报道了当时发现在患猪的浆液性分泌物中存在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该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多形性,形状多样包括短杆、球杆、长杆、丝状。该菌生长时需要V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呈现卫星现象,在鲜血琼脂上呈小而透明的菌落,不出现溶血现象。副猪嗜血杆菌目前已知有15个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 13最为常见(占 70%以上)[2]。

2 流行特点和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存在100多年了,但是绝大多数养猪历史在10年以上的老养殖户在2002年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副猪嗜血杆菌病,在2002年之后,特别是2005年之后副猪嗜血杆菌病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的猪场,让养猪场(户)措手不及。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已经有超过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成为猪场头号细菌性疾病的势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可以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两个发病特点来寻找。

特点一:副猪嗜血杆菌病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常见的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猪瘟、霉菌毒素中毒等(近年来玉米霉变情况严重)。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之后经历了2001年和2006年两次大流行[3];2001年,与圆环病毒感染相关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在中国南方流行,2002年在全国各地规模猪场爆发PMWS[4]。

特点二:应激能诱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应激因素包括:寒冷、高湿、氨气浓度超标、断奶、转群、疫苗接种和阉割等[5],因此在昼夜温差大的春秋季节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会比较高。冬季需要保温,如果猪舍通风设施不完善,易出现舍内氨气浓度超标,易诱发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4~10月份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如果猪场发生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或者其它流行性疫病,在流行疫病康复后的2~10周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高发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一般体重在40kg以上的猪感染率比较低,特别是体重在60kg以上的生长育肥猪感染率更低。妊娠母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可引起流产。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主要引起仔猪进行性消瘦,腹式呼吸,关节肿胀(特别是后肢关节),病猪体温 40~41.5℃,食欲不振,被毛粗乱,病猪行走时脚尖点地,少数病猪伴有腹泻。有些外表健壮的猪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后,会出现突然死亡,这部分猪一般会伴有口吐白沫或者是神经症状。保育阶段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为断奶1周左右,此阶段多继发于圆环病毒感染;第二个高峰为保育后期(约60日龄左右),此阶段多继发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且与保育后期更换饲料有关。

3 病变

剖检病死猪和典型症状猪可见单器官或多器官浆膜炎,常见肺、胸腔壁、心包等因纤维素性渗出而发生粘连,腹腔出现腹膜炎、肝周炎。关节腔可见有很多淡黄色粘液,偶尔关节囊也可见到纤维素性渗出。肺部实变,胸腔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的可见切面周边出血。急性死亡的病例可见大叶性肺炎病变,气管中充满泡沫。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细菌分离宜采取出现轻度纤维素性渗出的肺脏(正常肺脏和病变肺脏交界处)。

5 治疗

对于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有条件的最好用药前做药敏试验)。但是副猪嗜血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在同一个猪场对不同批次的患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猪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几个月甚至几天就会发现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在还未出现症状之前添加抗生素预防,虽然可以暂时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但会在之后造成更严重的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

6 预防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个猪群免疫力低下的指示病,它的发病说明猪场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或者管理不善。因此我们要从源头控制,找出并消除原发病因,提高猪群免疫力才是有效预防该病发生的办法,用抗生素和疫苗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综合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 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降低霉菌毒素危害并提高猪群免疫力的根本措施。玉米宜选用水分比较低的陈玉米,所购玉米粉尘和破碎粒子较多的时候应过筛。夏季麸皮保存期不应超过3天。

正确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可以减少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危害。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品牌繁多,良莠不齐,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时候,不仅要看生产厂家是否正规,而且还要看产品的主要成分。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酸)等。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成分有两大类,一是硅铝酸盐类:包括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二是甘露聚糖和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硅铝酸盐主要吸附极性比较强的黄曲霉毒素,对极性弱的其他毒素吸附性差,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的硅铝酸盐对极性弱的毒素吸附能力有所增强,但依然不理想,而且这一类的吸附剂会吸附营养元素,比如VC、VE等[6]。甘露聚糖对极性弱的霉菌毒素有较好的吸附能力,但是对极性强的霉菌毒素吸附能力不如硅铝酸盐。因此目前吸附效果较好的霉菌毒素吸附剂都是硅铝酸盐和甘露聚糖的混合物,其中甘露聚糖占20%。鉴于目前玉米等饲料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不严重,但是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等极性弱的毒素超标比较严重的现象[7],建议减少硅铝酸盐的使用量,增加甘露聚糖的比例,以增强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同时减少营养元素的损失。

6.2 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

猪场出现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或者圆环病毒感染时,必须送检3头以上病猪,采病料做PCR抗原检测,检测阳性的猪场才需要接种疫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宜选用弱毒苗,接种时间可根据猪场的实际发病猪只日龄来确定何时免疫,一般可以安排在实际发病日龄前2~3周接种疫苗。

6.3 淘汰猪瘟抗体水平低的种猪

部分保育阶段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高的猪场,通过监测全场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往往会发现有30%左右的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处于或者低于保护临界值,这部分种猪即使再次接种猪瘟疫苗,抗体滴度也不会明显上升。事实证明淘汰这部分猪瘟抗体水平不高的种猪,能大大降低保育栏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

笔者2009年曾经在浙江某猪场(300头生产母猪)尝试过这个方法,在淘汰29%的种猪以后,保育栏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从50%降到了4%左右;同样,在拜访福建龙岩某规模猪场的时候,笔者得知该猪场2010年采用类似方法淘汰了30%的种猪,保育栏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从40%降到了3%左右。

6.4 减少应激,做好保温

猪场应拥有比较完善的保温设施,如地暖、保温箱、保温灯等,窗户应严实且能密闭。要关注天气变化,降温时应及时做好保温工作。冬天不能用水冲洗圈舍,防止湿度过高,对于湿度高的猪场可以安装除湿机。

减少应激的措施还包括:小公猪阉割在出生10天左右进行;断奶以后小猪滞留产房一周;保育阶段可以全程添加酵母硒以增强猪只的抗应激能力。

6.5 均衡营养,补充青饲料

保育猪饲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特别是饲喂蛋白偏高的饲料容易引发副猪嗜血杆菌病。有的猪场保育料和小猪料营养水平差距过大,也容易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延长保育料饲喂时间(一般保育料饲喂到仔猪30日龄,但是可以延长饲喂到仔猪50日龄),然后再换小猪料。

把病猪挑出集中护理,饲料以青饲料为主,降低猪群密度,加强保温,不仅有利于病猪的康复,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猪群的感染率。

6.6 全进全出

将产房和保育栏建成小单元,调整生产计划做到产房和保育栏的全进全出。将整单元彻底清洗消毒,空栏1周以上再进猪,可以明显减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率。

6.7 疫苗

因副猪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往往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可以尝试制做自家灭活菌苗控制本病。

7 小结

要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必须对其有正确的认识,把它作为猪群免疫力低下的指示病,找出造成免疫抑制的一个或多个原因加以消除,提高猪群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切不可掉以轻心,亦不可慌乱,应注意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平衡饲料营养的同时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1]陈兴荣,梁耀根,梁志鹏.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山东畜牧兽医,2010(12):26-28.

[2]斯特劳(美).猪病学.赵德明,张仲秋,沈建忠,译.第八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491-498.

[3]花象柏.对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认识和回顾. 动物医学进展,2008,29(10):97-10.

[4]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96-200.

[5]毕英侃.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其防治.养殖技术顾问,2010(9):171.

[6]戴玉瑞,石宁,李绍钰.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吸附剂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兽医,2009(11):12-15.

[7]敖志刚,陈代文.2006-2007年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中国畜牧兽医,2008(1):152-156.

book=27,ebook=137

猜你喜欢
嗜血种猪霉菌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