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气滞型便秘

2011-08-15 00:44李红梅郑国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支沟天枢气滞

李红梅 郑国荣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病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等原因所致的肠道失司,发病机理多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临床上以气滞最为常见。

1 中医学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早在数千年前就有对便秘的记载,历代中医古籍中均有对便秘的详尽描述。《黄帝内经》首次将便秘称为“大便难”、“秘结”、“秘涩”等;汉代张仲景将便秘称为“脾约”、“闭”、“阴结”;隋代医家认为便秘的发病机理为津液不足、水不能行舟;金元时期的朱丹溪则曾在《丹溪心法》中指出老年便秘的病因病机多为“中气不足”和“阴亏血损”。关于气滞型便秘,中医认为忧思郁怒或久坐不动,或肝郁化火,而致便秘。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不良的情绪刺激可引起肝疏泄失常,乘脾犯胃,腑气不降,从而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现代医家也通过多项临床研究发现情志因素[1-3]在便秘的致病因素中占主导地位。情志因素为便秘形成的内因,六淫之邪致病为外因;陈金泉等[4]根据湿为阴邪,易损伤气机,易伤阴位的理论,研究了23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多数患者直肠及乙状结肠粘膜有炎症水肿现象,与中医的湿胜则肿相吻合,故陈金泉等人认为水肿为湿邪侵袭所致,湿邪蕴结于大肠,阻碍气机升降,从而形成便秘;窦学俊[5]认为便秘包括干结和传导失常两方面,而传导失常则是气机失畅的一种表现,而疾病多为内外部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通过“气机”这个核心的环节而引发;翟建宁[6]等也认为大肠的传导功能是否正常,依赖于气机升降有序,清气得升,浊气得降,方可正常传导,糟粕下行,大便乃通。所以,气滞为便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2 祖国医学对气滞型便秘的治疗研究

气滞型便秘为肝脾气滞,腑气不通所致,近代医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气滞型便秘的治疗重在顺气导滞。临床主要给予以下治疗方法。

2.1 中药方剂 中国古代医家叶天士在治疗便秘过程中认为,治疗便秘,重在阳明通降,后世医家[7]总结叶天士治疗经验,认为热郁三焦,气阻不通,则清热通降肺、胃、肠,肠胃雍热,气不下行,则于清热燥湿药中反佐吴茱萸,主要加强理气、燥湿、下气的功能。现代医家在治疗气机阻滞所致的便秘中也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余在先[8]对150例气滞型便秘患者均给予必通汤口服,在治疗1-3个疗程后通过症状评分,评估疗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9.2%。叶玲[9]等运用承气乙字汤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承气乙字汤为汉方乙字汤加《伤寒论》中的小承气汤组成,治疗2个疗程,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 (80%)。临床中也可见许多长期服用泻药的药物依赖性便秘患者,多见于瘦弱的女性或老年人,多以脾虚为主,针对此类患者,史仁杰[10]认为可选用健脾益气之香砂六君丸,酌情给予消食、渗湿、理气之品。闫道普[11]等也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了研究,选取该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56例老年气滞型便秘患者,实验组以五磨饮子为基本方,实验证实总有效率为92.8%,闫道普等人认为五磨饮子可疏肝调脾,顺气行滞,升降有序,可使肠道气机恢复正常,临床运用五磨饮子治疗气滞型便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2.2 针灸 从古至今,针灸在治疗便秘方面疗效确切,早在《灵枢·杂病》就记载有“腹满,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不能大便取足太阴”等。

2.2.1 毫针刺法 张智龙[12]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对255例气秘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取穴支沟,毫针垂直刺入,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对照组电针相近位置非穴点,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积分呈现递减趋势,在治疗后1周开始起效,结肠运输实验显示,72小时观察组结肠标志物排除率差值为30.238±17.651,而对照组为3.033±13.51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支沟穴具有调气通腑的功能,对于气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证明了支沟穴不仅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还可调节结肠运动情况,支沟穴可改善便秘患者的结肠运动功能,增加结肠动力,从而缩短了结肠传输的时间。另外中风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便秘,王东升[13]认为中风患者便秘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腑气不通,气机阻滞,浊气不得降,治疗上应重在通附泻浊,取大肠的募穴天枢为主穴,辅以水道、大横、腹结等穴,以毫针刺入,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仪,该研究中通过症状积分评定疗效,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2.5%,与口服药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2.2.2 针药结合 刘超等[14]用泻法针刺中脘、行间、合谷、天枢、大肠俞,同时配合顺气行滞之六磨汤,临床取得显著疗效。邵丽华等[15]认为,小儿实证便秘多由饮食不当,过食辛辣刺激食物而导致的胃肠积气,大肠传导失常,治疗上采用针灸佐以四磨汤治疗,针灸取穴为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合谷、曲池,采用间隙提插捻转法,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4.2%。针刺与中药的有效结合能够提高便秘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2.2.3 针刺结合推拿 方向军[16]在治疗老年便秘时,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方法,针灸以天枢、支沟、上巨虚、足三里为主穴,气滞者泻行间、太冲,推拿腹部取穴中脘、天枢、大横、关元,背部取穴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长强,气滞者加按揉中府、云门、章门、期门、肺俞、肝俞、膈俞,以患者自觉酸胀为度,临床疗效显著。

2.2.4 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制成糊状,或中药熬成膏,再将其直接敷贴在穴位、患处上,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睿[17]以大黄、决明子等药碾碎,用蜂蜜调成糊状,敷贴神阙穴,用此法治疗肠道积热、气机阻滞所致的便秘172例,总有效率为100%。潘洁玲等[18]也将三棱、莪术、大黄、冰片、皂英五味药制成药饼,敷贴于神阙、关元、气海、天枢穴,治疗实证便秘 (包括气秘和热秘),对照组给予口服一清胶囊,1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53.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用药中大黄为泻下主药,三菱、莪术为破血行气之品,对气滞型便秘恰恰对症。石丽霞等[19]将大黄、厚朴研成粉末后,用丙二醇、乙醇调匀后敷神阙穴,同时以仅用大黄糊敷神阙穴作对照,研究发现,加入厚朴后对便秘的治疗效果远胜于仅用大黄糊敷神阙,特别是对于湿邪停留,损伤中焦及食积气滞所致的便秘有较好的疗效。穴位敷贴作为一种无创性穴位治疗,有作用直接、适应症广、取材广泛、价廉药俭、无创无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是对于穴位敷贴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2.5 穴位注射 梁宜深等[20]取双侧大肠俞,穴位内注射丹参注射液,同时结合针灸,针刺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天枢、支沟、行间、阳陵泉穴,治疗气秘,取得较好的疗效。

以中医药及针灸治疗便秘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和特异性,但在疗效的评价标准上不统一、不规范,临床与实验研究仍未能有效的结合,缺乏恰当有效的合理化评价指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宗旨,运用循证医学的观点,规范疗效评定标准,逐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以利于在临床工作中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

[1]乔明琦,王文燕,张惠云等.肝气逆肝气郁两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及情志致病方式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2):117-119.

[2]周立平,任伟,薛攀等.青少年焦虑情绪与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性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25-728.

[3]何红艳,贺平.功能性便秘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6):400-402.

[4]陈金泉,杜刚毅,彭林等.功能性便秘患者乙直结肠粘膜形态与《内径》湿淫所胜大便难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97-98.

[5]窦学俊.在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研究中重视气机疏泄的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6):1-2.

[6]翟建宁,金小晶.从气机理论论治功能性便秘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20.

[7]宋起佳,苏云放.从《临证指南医案》看叶天士辨治便秘的特色[J].中医药学刊,2006,24(5):912-913.

[8]余在先.自拟必通汤治疗气滞型便秘15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1):3-4.

[9]叶玲,任伟涛,郑明霄等.承气乙字汤治疗肠道气滞型便秘60例[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1):56-57.

[10]史仁杰.药物依赖性便秘的辩证及治疗[J].江苏中医药,2005,26(5):49-50.

[11]闫道普,于海荣.加味五磨饮子治疗老年气滞型便秘56例[J].临证经验,2009,12:13.

[12]张智龙,吉学群,赵淑华等.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7):475-478.

[13]王东升,王顺,孔令丽等.腹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7-9.

[14]刘超.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 [J].黑龙江医学,2008,32(8):615-616.

[15]邵丽华,戚宝和.针灸佐四磨汤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5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70.

[16]方向军.针推结合中药治疗老年便秘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574-575.

[17]陈睿.神阙穴敷贴治疗便秘[J].中国针灸,2002.22(8);541.

[18]潘洁玲,王澍欣,林凯玲等.穴位敷贴治疗实证便秘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3):68-69.

[19]石丽霞,张振家.中药敷脐治疗各种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病学杂志,2006,26:985-986.

[20]梁谊深,谢胜,冯金娟等.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29-30.

猜你喜欢
支沟天枢气滞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