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举隅

2011-08-15 00:44陈太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证属泻心汤黄连

陈太全 杨 艳

四川省苍溪县元坝医院,四川 苍溪 628415

甘草泻心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大枣组成。笔者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减,用于消化内科,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兹举病案5则报道如下。

1 便血

李某,男,70岁,因“腹泻4天”于2010年9月12日入院。既往“贲门癌”病史,先后在某肿瘤医院放、化疗7次。查体:贫血貌,余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0g/ L,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日2次,2次输入悬浮红细胞共4U。9月17日复查血红蛋白仅34g/L。肛门指检见指套上染有黑便,大便隐血试验 (+)。禁食,加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口服。9月18日查房,主诉:头昏、乏力,间断黑便。诊见:面色萎黄无华,口臭微干,舌质淡边有瘀斑,苔黄,脉弱。证属脾虚不摄,胃络瘀阻。法宜健脾益气,化瘀止血。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甘草10g,半夏、黄芩、人参各15g,乌贼骨、瓦楞子、蒲黄炭、地榆炭、白芨、龙眼肉各30g,黄连8g,阿胶15g等。1剂水煎,少量频服。9月19日查房:加服上方1剂后出血停止。又服2剂,头昏、乏力明显好转,未再出血48小时后换为归脾汤加减补血,益气,摄血。于9月25日好转出院。随访未再发。

按:①本例乃胃癌日久,脾胃已虚,感受湿热病邪,再伤脾胃,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液外溢,故予甘草泻心汤加减使脾气健运,中阳得展,则湿浊自祛,出血自止,较单独运用“奥美拉唑”和“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效果显著。主要用于出血较缓的非门脉高压性出血 (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1]。②出血后,虽然患者贫血,面色无华,但只要有口中秽臭、舌苔黄的特征不变,就可应用本方,不可误用“黄土汤”之类温阳。

2 胃痛

罗某,男,70岁,因“腹痛3天”于2011年2月12日入院。查体:中上腹压痛,余 (—)。胃镜检查示糜烂性胃炎伴陈旧性出血。血常规、粪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1日2次,口服“枸橼酸铋钾颗粒”等治疗4天仍无明显缓解。2月16日查房:胃脘隐痛,按之痛减,声低懒言,舌质红苔薄黄,脉弱。证属脾虚湿蕴。法宜健脾渗湿,清热理气。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甘草、苍术各10g,半夏、厚朴、人参各15g,黄芩20g,黄连6g,乌贼骨、瓦楞子、蒲黄炭、白芨、茯苓、薏苡仁各30g等。1剂,水煎服。2月16日查房:加服上方1剂后疼痛明显好转。又服2剂,痛止。于2月18日好转出院。

按:本例整体辨证属脾虚型,但纤维胃镜辨证属胃热型[2],故结合看来属脾虚湿蕴型。胃痛虽病始在胃,但因素体脾虚或久病及脾,终致脾虚湿蕴。近年来,随着人们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在急、慢性胃炎 (包括出血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中,这种类型似有逐渐增多之势,单纯脾胃虚寒者不甚多见,故不可单纯清热或温补。

3 泄泻

何某,男,37岁,因“腹泻2年”于2009年8月10日初诊。主诉:胃病15年,小腹隐隐作痛2年,痛则欲便,便后痛减,肠鸣漉漉,大便稀溏,1日少则2~3次,多则5~6次,肛门坠胀,便意不净。每遇饮食不慎 (进食稍多、油腻稍重、生冷食物)即复发。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先后在各医院多次诊治无效。查体:左下腹压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濡。证属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法宜和胃补中、升清止泻。予甘草泻心汤加减:甘草10g、半夏15g、黄芩15g、黄连6g、人参15g、乌贼骨30g、瓦楞子30g、苍术15g、厚朴15g、茯苓30g、山药30g、莲米30g、菟丝子30g等。间歇配用中药煎剂 (党参、焦白术、五倍子、蒲公英、苦参、黄柏、败酱草、乌梅各30g,干姜、茯苓各15g,黄连10g)每日临睡前保留灌肠服。2剂即大便成形,腹痛好转,尚有肠鸣,左下腹仍压痛,每晨4时上腹痛。续服4剂,大便正常,腹痛消失。以资生健脾丸善后。嘱其治疗期间,禁食寒凉、生冷、辛辣及不洁食物,恐食复。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临床上,胃病及脾、脾病及胃者并不少见,治疗时,需脾胃同治。甘草泻心汤寒温并用,补而不腻,使脾胃之气得复,升降调和,阴阳通达,其泻可止。

4 口疮

湛某,女,56岁,于2010年12月10日初诊。因“中上腹痛、牙痛半月,舌下溃烂、疼痛1周”在县某医院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微量元素、抗“O”、类风湿因子、癌胚抗原均无明显异常,经口服“葡萄糖酸锌、维生素B2”等药不见好转。诊见:舌下淡红、溃烂,舌淡红苔黄腻,脉弱。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治宜健脾益气,清热除湿。予甘草泻心汤和归脾汤加减:甘草、苍术各10g,半夏、厚朴、人参各15g,黄连6g,黄芪50 g,龙眼肉、茯苓、薏苡仁、酒黄芩30g各30g等水煎服,同时配合外用“桂林西瓜霜喷剂”喷患处。1剂后疼痛大减,3剂痊愈。嘱其治疗期间,忌辛辣食物。

按:口疮,多由脾胃湿热所致,少数由阴虚火旺而成[3]。甘草泻心汤补虚泻实,简单实用,治疗口疮,包括复发性口炎、感染性口炎 (如:舌乳头炎、牙龈炎、疱疹性口腔炎、义齿损伤所致口腔溃疡等),较西医治疗效果显著,病程明显缩短。

5 肛肠病

王某,男,72岁,于2011年3月22日入住我科。既往“食道癌”病史,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手术切除,在“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化疗1次。主诉:食道癌术后半年,术后一直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排便困难,大便时干如羊粪,时稀如清水,肛门坠胀、疼痛,便意不净。查体:肛门指检见肛门紧张,触痛明显,余 (—)。大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示直肠炎。舌红苔黄厚浊,脉弱。证属脾胃虚弱,湿热乘虚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治宜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予甘草泻心汤和枳实导滞汤加减:甘草、苍术各10g,半夏、黄芩、人参、厚朴、枳实、槟榔各15g,黄连6g,乌贼骨、瓦楞子、茯苓、薏苡仁各30 g等。同时外用中药煎剂(五倍子、苦参、黄柏、蒲公英各30 g,芒硝60 g,大黄、荆芥20 g)熏洗,马应龙痔疮膏每晚睡前塞肛。3月25日查房:2剂后,排便较爽,大便成形,圆柱状,但脘腹仍胀闷。继服4剂,排便爽快,大便正常,纳增。于3月28日病愈,带药半月出院,随访半年未再发。

按:本例患者系食道癌手术、化疗后,脾胃重伤,内蕴之湿热病邪乘虚下注大肠,蕴阻肛门,故肛门坠胀、灼痛,便意不净。升降失常,脘腹胀闷。传导失司,故大便异常。若以湿热论治,单纯清热除湿,必致泄泻;若以脾胃虚弱,单纯补虚,必致腹胀。

5 体会

甘草泻心汤原本为脾胃虚弱,痞利俱甚而设,其功能主要是和胃补中、消痞止利,其病机主要是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中焦,升降失其常度[4]。现用于多种临床病症,疗效颇佳。以上病证虽各有不同,但均有相同的病机,即脾胃虚弱,虚实夹杂。临床运用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脉证:脉濡或软弱无力,是其关键,结合症状特点多可辨证。虚证与湿证均可出现上述脉象,是因为精血虚而不荣于脉,或湿气阻压脉道。

②由于病情不同,临床使用时,常灵活化裁:出血者,加蒲黄炭、地榆炭、白芨;湿盛者,加苍术、厚朴、茯苓、薏苡仁、莲米;脾虚胜者,加重人参,酌加黄芪、龙眼肉;气滞者,加枳实、槟榔。总之,应用广泛,加减颇多。

[1]方先业,石建华.实用急诊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6-80.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

[3]王德鲣.中医耳鼻喉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

[4]梅国强.伤寒论讲义[M].湖南科技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证属泻心汤黄连
巧调饮食对抗关节炎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
《中医研究》杂志论文要求
老想大便不等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