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钩针术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

2011-08-15 00:44王志英彭智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3期
关键词:钩针肿痛结晶

王志英 彭智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新容奇医院疼痛科,广东 佛山 528302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痛风的特点是容易反复发作,需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根据痛风的临床特点我科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11月对62例痛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齿钩针松解术,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11月到2011年4月共选择62例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 (1年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关节肿痛,均曾予药物治疗,对秋水仙碱治疗有效)。患者年龄28~88岁,男54例,女8例,患者就诊时在四肢关节均有不同程度、部位的肿痛。

2 方法

患者在无菌治疗室卧位或坐位下暴露肿痛部位,皮肤消毒、铺巾、用0.5%利多卡因1~2ml局部麻醉后行齿钩针松解术,钩松肿痛关节部位的粘连和硬结,出针后挤出瘀血和尿酸结晶。通常可看到白色细沙样物,反复挤和抽吸,可拔火罐的部位用火罐拔效果更佳。术毕敷创可贴,嘱患者3天内减少活动,治疗部位不湿水48小时,治疗后第2天口服别嘌呤醇、苯溴马隆1周,消炎药3天,多饮水,控制饮食,3天后复诊,以后电话随诊 (3个月、半年各1次)。

3 结果

62例患者中,61例只治疗1次,3天后复诊疼痛和红肿均基本缓解,无需二次治疗。1例连续治疗3次,因患者全身多处关节有较大的痛风结节需多次治疗才能清除干净痛风结晶。电话随访:3个月及半年内有8例再次发作。均是在治疗以外的部位发作,此8例经再次齿钩针治疗,3天后痊愈,半年内未再复发。所以严格的讲齿钩针治疗后治愈率100%,半年复发率0%。

4 讨论

痛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进食含有过多嘌呤成份的食品,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身体未能将嘌呤进一步代谢成为可以从肾脏中经尿液排出之排泄物。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如果有诱因引起沉积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的尿酸结晶释出,那便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出现过敏而造成炎症。于是在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痛,开始多在足部和下肢,后发展到身体的其他关节[1]。

目前临床上对痛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控制饮食为辅。痛风病本身不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可是痛风药物会对肝肾造成严重损害,引发尿毒症和肾衰竭的产生[2]。所以在药物治疗时存在许多担忧令患者不能坚持用药,而且对于反复发作的关节肿痛患者即使血中尿酸降到很低了还是会痛风发作,究其原因是原本沉积在关节和肌腱周围的尿酸结晶不易重回血液并被排除。这些结晶像定时炸弹一样在关节和肌腱周围随时会被引爆 (在暴饮、饱食或运动后)。根据痛风的临床特点我科用大连的朱国庆教授发明的齿钩针术取代以前的封闭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齿钩针的前端属半月型钩,内钩为刀刃,外钩为钝圆形,针尖扎入90度后推入钝圆的一侧,先行钝性分离再用刀刃钩松粘连部位或硬结,并挤出淤血和尿酸结晶。此法不仅可以排出尿酸结晶还可有缓解肿痛改善病灶局部血运的作用,对表浅的关节肌腱病变安全有效[3]。从结果看,此方法治疗后病灶部位的痛风半年复发率明显降低至0,而文献报道药物治疗的1年内平均复发率为62%[2]。而且用齿钩针术后我们让患者缩短了用药时间,只用1周的药物治疗配合长期的饮食控制。在治疗部位以外的其它部位的半年复发率并不比单纯用药高。由于我们只观察了半年时间,对于文献报道的1年复发率可比性相对减弱。

从以上结果看,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用齿钩针术治疗可很好很直观的将痛风结晶排出体外,快速缓解关节肌腱肿痛,并明显降低痛风的复发率,缩短用药时间,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刘苹.原发性痛风21例诊断与误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

[2]葛宁,董碧蓉,张晓军.痛风急性期及缓解期治疗方案的选择[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03).

[3]赵香花,.针刀手术是中国现代微创外科手术[J].中外医疗 ,2008,(21).

猜你喜欢
钩针肿痛结晶
“长大”的结晶
小钩针“钩”出致富路
离家出走的钩针奶奶
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自拟吉杰呐博“粗茎秦艽”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痛40例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折入边装置钩针驱动机构的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