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城乡统筹的实践及特色

2011-08-15 00:44何艳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城乡农民农村

何艳春

(中共个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个旧 661000)

开远市城乡统筹的实践及特色

何艳春

(中共个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个旧 661000)

云南省开远市在城乡统筹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他们把握住战略机遇,准确定位城市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实行整体推进,把该市的城乡统筹工作较快地向前推进。

开远市;城乡统筹;实践;成就;特色

我国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了我们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十二五”改革和攻坚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总体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着力破除二元化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探讨和解析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开远市自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统筹城乡发展县级试点以来,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独特的开远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开远市城乡统筹的实践和特点

开远市审时度势,抓住发展机遇,准确定位“幸福开远”的城市功能和发展方向,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政策扶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起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爱民惠农,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形成云南省乃至全国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中的成功模式,为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积累了经验。

1、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战略机遇。一是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系列的中西部地区扶持优惠政策出台,将为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二是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开远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近邻,是西南出国及出海最便捷的通道,是“桥头堡”战略的最前沿阵地,可以辐射东南亚诸多国家。“十一五”以来,开远抓住云南省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前沿城市和滇南中心城市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取得历史性突破,开远城乡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抓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开远市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建材基地和滇东南的物资集散中心,正处在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新型现代的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科学的发展方式转化,由单纯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中,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市场化发展要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农民变成城市居民带来的消费需求旺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能够释放巨大的结构生产力。

2、高瞻远瞩,准确定位城市的发展方向。开远是北回归线上的宜居之地,民风淳朴、人文昌盛,是“全国武术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是云南省首批“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是云南文化先进市、甲级卫生城市,连续四年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开放兼容、崇文尚武”成为了开远精神的核心价值。开远市在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过程中,一是把自己放在全省、全国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来谋划,民生关爱工程至今有20多项领先全国,30多项领先全省,50多项领先全州,完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即经济发展好、增强自信感;生态环境好、增强舒适感;民生保障好、增强优越感;道德风尚好、增强友爱感;社会秩序好、增强和谐感;城乡统筹好、增强成就感。二是践行科学发展,整体推进“四大文明”建设工程,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实施综合配套、整体推进,聚集发展、借力发展,集成创新,打造亮点战略。三是优化城乡生产力与人口空间布局,加快城乡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民生保障高水平覆盖。四是先行先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美化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荣,打造“幸福开远”。

3、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把开远市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西部地区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示范区、整体推进“四个文明”发展的样板区。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向优势特色区域集中、农村土地向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人口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二是推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党建和社会管理。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4、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政策扶持。一是开远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对等,实现了对农村投入和城市投入的“平分秋色”。2006年以来,市财政为新农村、特别是水电路等农村薄弱环节建设的投入超过10亿元,实现所有自然村道路硬化;2007年基本解决全市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8年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2008年实现村庄夜晚全面亮化。2010年实现所有自然村道路硬化、村村有公厕、广播电视“村村通”、路灯照亮所有村寨。二是开远市投入大量财政用于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乡医疗实行“同比例报销”,报销额度还向农村倾斜,市民最高每人可报10万元,而农民每人最高可报15万元。加快实施农村低保,目前农村低保覆盖率达36%。对农村7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实施生活补助。实施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定和出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三是普及城乡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2008年一次性排除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房,安排专项资金资助农村学生,建立从幼儿到博士生就读奖励机制。每年投入资金在农村建篮球场、足球场、文化活动室等,鼓励村委会组建文艺演出队,每年每个村委会由市财政补助文艺活动经费5000元,如今有近800支农村文艺队活跃在开远城乡。四是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对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1万元的开办费;对评选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给予5万元奖励;财政出资对农产品经纪人和社员进行培训;每年组织合作社理事长外出考察培训;实施“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融资模式,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对各类相关贷款给予3‰的贴息;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实施。三年来市财政投入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

5、以提高农民素质为起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远市在探索城乡统筹发展中,一是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创新农村投融资载体,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和社会筹资等多渠道融资,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实施小额信贷扶持政策,投入新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开远市通过10万吨的水泥补助,带动农民投入2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9年放贷新农村建设资金2.23亿元。二是农村组织化程度空前提高。每年投入培训资金100万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至2010年共举办培训班400余期,培训农民近20万人次;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训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为合作社的成立和免费登记注册提供“一站式”服务,全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90家(已注册登记78家),有核心社员7326人,带动农户48509户;有农村综合服务社96个,便民超市199家;有各类农民协会近20个,会员3527人;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0家,辐射带动4.11万农户,全市近50%的农户加入农村合作组织。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扶持发展水果、蔬菜、生猪等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鼓励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创建农业品牌,全市20个合作社已有13个农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17.58万亩。三是启动乡村旅游开发,吸引资本流向农村,吸引城里居民到农村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力争把开远建成全国、全省有名的农村合作经济示范市。四是调整开远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2010年开远市生产总值达84亿元,财政总收入11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2900元增加到现在的5336元,增长70.8%。随着农业合作化组织的发展壮大,农民收入增加的势头将会更猛,农村经济拉动消费增长,必将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发展,增强开远综合竞争力。

二、开远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是产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到目前为止,开远市组织实施了建设项目741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3亿元,成立了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第一家融资担保公司、全州首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办公室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全州首家标准化综合服务社、全州首家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初见雏形,农业总产值累计达59.6亿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开远市累计投入城乡建设资金24.9亿元,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民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用电难、看电视难、照明难、保健难等14个难题。三是民生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五年来采取免费、补助、奖励、保险等方式实施的90项民生工程,涵盖了社保、济困、助弱等方方面面,其中20多项领先全国,30多项领先全省。四是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开远市大力发展城乡现代化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打造凤凰谷片区14个特色乡村旅游新兴产业和鲜花大道、莲花湖景观,科学规划基础设施,注重建筑格调,追求休闲时尚和身心修养;提倡和探索村民自治,培养村民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农村人生活过得像城里人一样幸福,进一步解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问题。五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取得历史性突破。开远市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实现住院医疗费同比例报销,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趋向均等。社会保障体系渐趋完善。

三、开远市城乡统筹的特色和亮点

开远市在抓城乡统筹发展中,观念新、眼界宽、思路清、投入大、投入增、措施实、办法多,全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老百姓带来实惠。

1、创造性提出新农村建设“三大主体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开远市创造性地提出“三大主体论”: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和党委政府。农民干自己的事、参与集体的事、支持公益的事;农村集体组织组织发动农民干集体的事、帮助指导农民干自己的事、支持公益的事;党委政府干公益之事,帮助指导基层组织和农民个体干集体的事和农民自己的事。三大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党委政府主动担责,基层组织异军突起,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得到空前提高。三大主体论的确立,为开远市合作化浪潮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引发了新农村建设的巨大能量,推动了开远更深层的社会变革。新型农村合作化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推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社区化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深层次促进了开远城乡社会的深刻变革,从更深层次推进开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提出并实行“整市推进”和“综合推进”。开远市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横向上采取“整市推进”,即实施整市推进、全面突破战略,不搞一村一点,也不搞一乡一片,而是全面覆盖,囊括全部村子,村村有项目、寨寨有工程,是开远市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普惠式”成为开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纵向上采取“综合推进”,即实施“综合配套、纵深推进”战略,一次性出台了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植、村容村貌整治等内容的14个配套性文件,涉及城乡发展规划、空间格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文化发展、劳动就业、生态建设、综合改革、党的建设等,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方方面面。这种纵向到底的综合推进,加上横向到边的整市推进,使新农村建设全面开花,掀起农村合作经济建设的新高潮。

3、供销合作社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供全方位服务。近年来,开远市供销社深化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城乡统筹发展需要,扭转长期亏损的经营状况,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完善建设1个市级配送中心、3个区域配送站、300个村级便民超市的日用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形成了市有配送中心、区域有配送站、村有综合服务社和便民超市的连锁经营格局,为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同时,由市财政支持提供社员培训、合作社的成立和运转等人才和技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开远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

D912.81

A

1671-2994(2011)05-0061-03

2011-07-16

何艳春(1967- ),女,云南石屏人,中共个旧市委党校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城乡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