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2011-08-15 00:44郭亚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郭亚丁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121)

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郭亚丁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党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121)

党的思想路线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着党的整个理论创新,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形成和发展。在今天及今后的中国,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根据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

党的思想路线;思想理论;根本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思想路线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证明,也是现实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根本法宝

1、党的思想路线深刻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是人的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客观物质世界,这体现到思想路线上就必然要求一切从客观物质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绝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和热情,只凭书本上的个别观点和结论,去臆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二是人的认识是在一定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特别是在整理感性材料时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在获得理性认识后又需要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以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为改造世界的实践服务。这体现到思想路线上就必然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三是人的认识要从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把握,这体现到思想路线上便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四是人们获得理性认识后还必须使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实践证实的真理也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到思想路线上就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以上可见,党的思想路线集中而完整地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因此,要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高度去深刻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增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理论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思想路线是贯穿党的理论始终的一条红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在建党初期,虽然党并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但党的创始人确实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自由和解放的理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等,都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观察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根本任务。我们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的选择。在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中,表明了党的创始人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中国问题。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思想路线的形态表现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可能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以中国问题为对象而只空谈哲理,也不可成为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具有鲜明时代和民族特色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及其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直接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继承和发展、实践的总结和提高。而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形成的第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就是从实际出发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早在1929年的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①他在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以及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章中,多次提出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上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②可见,毛泽东之所以能在党内首先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因为他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反对离开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体系,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其一系列正确理论观点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所形成的,是经过中国实际检验的正确思想理论。这些正确思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结果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理论精髓是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一种理论体系之所以被称之为体系,不仅是因为其有一个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中心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与观点,还因为其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其中,而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这个理论的精髓。正是凭借着特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总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理论成果才逐渐系统化而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新时期,正因为我们党坚持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不会有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党的思想路线这个理论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活力并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丰富与发展的进程中,党的思想路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维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是其一直保持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纵观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每一次丰富与发展,无不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坚持了党的思想路线,并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不断开拓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2、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从历史上看,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形成发展的历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前提。正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推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针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新情况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关键性问题,提出和回答了执政党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四大从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科学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要求,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个中心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统一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所包括的内容,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贯穿着党的思想路线。这个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科学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执政党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以人为本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于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理论等等。

以上重大理论的提出与关联,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刻反映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③毫无疑问,“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这条道路”的开拓和发展,就没有“这个理论体系”;没有“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就不可能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但“这条道路”的开辟和“这条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党坚持思想路线的结果。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更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就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总结,其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际。这个理论立足于中国国情,全面反映中国实践发展的要求,深刻总结了中国经验,植根于“中国土壤”,体现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它已经成为团结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践已经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引领当代中国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较系统地正确回答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党的思想理论相衔接,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相吻合,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一致。如邓小平理论中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判断和阐述、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所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对党的先进性论述,科学发展观所阐述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观点等,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和要求。

2、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由于时代是一个客观的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人们对一定时代的认识以及基于这一时代所提出的思想和理论也是发展的。要始终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不能以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新的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实践总是要突破旧的理论,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源于过去实践的思想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时代的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写出永远有效、在一切时代都能照搬照套的“本本”。我们党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大的教条主义错误,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当时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与具体行动纲领,其认识论根源就在于他们不知道发展了的实践要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其要害则在于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某种“时代错位”,背离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可见,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通过研究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和现实需要回答的实际问题,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我们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性地向前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④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起始阶段、需要经历若干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漫长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实践和理论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属于一个大的理论范畴,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个理论体系,从静态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辐射力,内容涵盖广泛,理论空间广阔;从动态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开放性,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完善的。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科学的突飞猛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的发展。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 7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2页。

③④《党的十七大文件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D261.1

A

1671-2994(2011)05-0066-04

2011-07-18

郭亚丁(1958- ),男,浙江忂州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所长,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政党与政治。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