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2011-08-15 00:44张立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怒江州怒江环境保护

张立江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科研办,云南 六库 673100)

怒江州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张立江

(中共怒江州委党校 科研办,云南 六库 673100)

怒江州要实现“生态立州”的战略目标,就要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做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怒江州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怒江;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历史昭示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增长,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如果生态破坏了,资源糟蹋了,家园毁坏了,这样的经济增长又有什么意义?从目前的情况看,怒江要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就要主动避让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做法,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提高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一、怒江州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8年,怒江州委六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民族自治州“立州之本”的高度来诠释,这是怒江对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庄严承诺。近几年来,怒江州委、州政府坚持“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绿化造林、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全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68%提高到现有的72.9%,呈现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的良好局面,广大农村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但是,怒江州生态环境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不断加重。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的腹地,自然保护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58.3%,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怒江要实现建设国家级水电基地和有色金属基地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水电和矿业,必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而目前怒江现有的中小企业起步晚、层次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存在无序性,矿山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再加上怒江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性,近几年来,每年的丰雨季都引发不同程度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地表径流带来的水土流失威胁矿区安全,并造成河床堵塞改道、水体功能下降、农田沙化、土壤板结、农作物减产等危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损失。例如,2010年发生在贡山境内的“8.1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及危害是巨大的。11212人受灾,因灾死亡12人,失踪80人,重伤9人,轻伤30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3282人,房屋倒塌102户。受泥石流威胁急需转移安置762户、2895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据怒江州环保局调查,由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安全隐患大,全州现有657个滑坡、泥石流点,4万多人仍生活在滑坡体下,急需搬迁。

2、城镇环境问题面临重大压力。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引起的废弃物排放量也相应增加,而怒江各县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粉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噪声等将使城镇水、空气等环境承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农村面源污染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填塞河道,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导致水质污染加重,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难以解决。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再加上矿山尾矿、城乡垃圾、工业污染等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耕作土壤的危害日益显现,农产品有害成分增加的问题急需解决。

4、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能力不强。目前全州各县产生的医疗废物没能集中处理,大量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安全隐患非常突出。对危险废物的产生源、数量和性质的调查不够深入,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处理收费制度存在缺陷,安全处置问题突出。

5、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目前,怒江流域80%左右的人口仍以传统的农林牧渔业为主,农民50%的收入来自种植业,再加上农村能源结构单一,老百姓只有靠砍伐树木来满足基本的燃料需求,全州仅农村生活用柴量每年就达50万立方米,特别是2000米以下河谷地带的人类活动加剧,使河谷地带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

6、投入不足,环境保护监管的能力有待提升。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怒江州财政无力安排足够的经费,全州各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还较为薄弱。环境执法队伍人员不够、素质不高、装备不足,环境监管中查处和打击力度不够,执法、监测、应急能力依然严重滞后于新形势赋予环保工作的要求。

二、促进怒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措施

做好怒江州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站在“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高度来看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要求,促进怒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立州之路。一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和“森林云南”建设的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州”发展思路,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依法治林为保障,以调整产业机构为抓手,大力推进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森林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要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加快生态立州步伐,把怒江建设成云南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的转变,提升林产业的总产值,确保到2015年,实现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35%的目标。

2、做好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怒江州资源丰富,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83条大小支流分别汇入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开展怒江州生态功能区划工作,使怒江州区域地段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拟订出和发展方向相结合的保护改造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规划,从而为国土规划、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物种保护区规划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3、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十二五”期间,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要围绕“三基地、一品牌”的战略目标,坚持“生态立州、科教兴州、电矿强州、文旅活州”的发展思路,把促进优势资源开发作为重要依托,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以水能、矿产、旅游、生物为代表的优势资源开发实现重大突破,为加快实现怒江“二次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要努力做好如下的工作。一是坚持“疏”“堵”结合,实行分类审批,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重要污染源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企业。通过工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逐步解决结构性污染,降低高能耗、高物耗、排污量大的行业在全行业中的比例。二是拓宽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加强怒江优势自然开发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电、矿、旅游、生物资源”的开发,形成“以林保水、以水发电、以电护林,电矿共荣,旅游、生物产业共兴”的循环经济模式,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是严格城镇环境整治与保护。按照城镇总体规划,优化城镇功能区布局,加快城镇环境建设。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为根本目标,以公众关心的环境敏感问题为主要切入口和工作重点,着重解决白色污染、城镇噪声、油烟扰民问题,以及由于城镇迅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建筑扬尘和垃圾管理与控制问题。四是积极开展农村污染面源防治工作。对农业农村各类污染面源开展全面调查,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计划,纳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中;科学使用农药,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逐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污染;合理施用化肥,积极推广有机肥、复合肥和农作物专用肥,全面实行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减少化肥进入水体的总量,加强对禽畜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防止农村河网的富营养化;减少废地膜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发展节水农业,五是努力推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及管理。努力推进怒江州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试点工程建设,完善运行管理体制、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大对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工作;完善法规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监管能力;要尽快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的调查工作,制定针对性措施,积极防治。

4、拓宽资金来源,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保护环境需要投入,投入过低是不可能满足需要的。今后惟有增加投入,才可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一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环境保护资金,环保专项资金年投入额力争占当年GDP的1~1.5%;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内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直接用于环境保护。二是要深化“以奖促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三是编制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大申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资金,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工作。四是要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外资的进入领域,鼓励外商及民间资金投入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开发、环保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建设。

5、加强环境管理及预警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强化执法监督,确保环境安全。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紧扣重金属污染等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力遏制环境事件高发的势头。二是提高人员素质,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行动。对各级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要通过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政治思想和管理业务素质,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对社会民众,要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生态伦理道德,推行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全州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四是不断增强环境科技的支撑能力。推进环境科技创新、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开展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做好环保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监管体系框架;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推进低碳产品认证、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五是建设全州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监测能力。

6、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要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发挥更加主动有效的作用。一是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综合作用,加大基础能力建设的力度,加强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对水土流失地区、江河堤防治理地区、生态脆弱区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能力,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怒江、澜沧江、州县乡(镇)面山、生态脆弱区、矿山破坏严重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中低产林改造等重点生态工程;抓好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的兑现工作。三是继续实施《云南省沘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沘江河兰坪段污染治理工作的力度。四是做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启动生态州、生态县、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深入实施“七彩云南怒江保护行动”和“森林云南怒江建设”,以生态乡(镇)示范带动生态州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7、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最关键的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要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只有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使自然力更大限度地持久地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可能更好地借助自然界来满足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经济才能稳定持续发展。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转化规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而不能消灭规律。经济发展是人类生活水平高低的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则是能否生存的问题。现阶段,要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文关怀来善待自然环境,在利用工程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然的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对环境保护工作来说,这是成本低、效率高,长远看更加科学合理的途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F127

A

1671-2994(2011)05-0109-03

2011-08-27

张立江(1964- ),女,云南石屏人,中共怒江州委党校科研办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责任编辑:刘建文

猜你喜欢
怒江州怒江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州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作品赏析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