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2011-08-15 00:49钟爱保娄英英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管理

钟爱保 娄英英

(1.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200)

党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钟爱保1娄英英1

(1.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200)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人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60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不止并交了一份高分答卷。60年后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步入现代化转型的深水区,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因素与各种国內外不和谐因素相互作用,集中释放于社会层面,令现有的社会管理不堪重负。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中国如何加快社会改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无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执政60余年后的新考题,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将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新智慧。

中国共产党;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管理创新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人执掌政权比作“进京赶考”。60年来,中国共产党赶考不止并交了一份高分答卷。在60年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中,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和人民的检验。现在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已步入现代化转型的深水区,面临持续发展的困局:物价楼价高企、收入分配失衡、贫富差距扩大、权力腐败滋生、医疗教育就业等各种民生难题久拖未解,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领域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此起彼伏……这些因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因素与各种国內外不和谐因素相互作用,集中释放于社会层面,令现有的社会管理不堪重负。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內,中国如何加快社会改革,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应对社会风险,无疑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执政60余年后的新考题,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将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新智慧。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内容。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一,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很多方面已经很难深入,说明过去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滞后经济结构大约15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社会体制改革,那么,中国社会结构要到2025年左右才能达到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积累频率大、解决难度也大的社会矛盾和风险。新的历史时期,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已不再单纯依靠经济指标,而要更加看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力求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科学发展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对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的具体化,必将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思想。纵观我国改革开放第一个30年,经济领域是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下一个30年,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实问题,践行科学发展理念,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势必要将改革的触角向社会领域延伸,重点解决社会建设滞后的问题。

第二,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当今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遭遇社会转型拐点,正步入“风险社会”。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热点领域不断积聚能量,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极端事件增多,消极腐败现象和严重犯罪活动影响严重,还有一系列天灾人祸给公众内心带来的颠簸、震动,无不令中国人对于“风险社会”的体味更加深刻。而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不协调、不科学、不可持续的负面效应和社会断裂,集中投射、释放于社会层面,对社会管理的压力重负不言而喻。我国社会管理体制能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几乎决定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中国发展前景。

第三,社会管理创新,是实现人民诉求的务实举措。改革开放积累的巨大物质财富,显著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广大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追求逐步从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正义、地位和尊严,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人身财产安全、个人尊严维护、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权强私权弱、公权随意侵犯私权、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如征用土地、城市拆迁等环节频频出现的公权随意侵犯私权现象;医疗、住房、就业、食品安全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机制等公共体系建设还需加强完善,

第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而又不管、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

二、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困局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国家的长治久安迫切要求社会管理的创新,然而,当前社会管理存在一些困局,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富增加的数量性与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在改革和发展中,一方面要让绝大多数人能够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有一个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为人们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一个人人普遍受益的过程。但财富增加的同时,资源分配却不合理,机会占有与资源掌控明显不对称,社会分化的速度在增快,引发了社会不公感,当前主要有“五大不公感”:一是分配不公感;二是机会不公感;三是起点不公感;四是参与不公感;五是话语权不公感。这种不公感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将导致社会流动性低,也就是社会结构固化,父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较大程度决定着子辈的收入、教育和地位,使社会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增加不和谐因素,造成经济长期停滞。

第二,政府组织的强势性与社会组织发展的滞后性。传统社会管理表现为政府凌驾于全社会之上,习惯于包揽一切社会事务,习惯于对社会成员的控制而非服务,习惯于替公民做主而非共同治理。过去的社会是一元化的,同党的领导容易统一。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多元化,结构多元、利益多元、诉求多元,政府已然无法延续“一方独大”的管理模式,需要社会力量及时融入,使“大社会”名副其实。社会组织既是政府的助手和伙伴,也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润滑剂和缓冲器,还是社会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但目前社会组织发展滞后;有的难有合法身份,有的难有资金保障,有的难有人才支撑,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或者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社会组织的立法进程缓慢。因而社会组织无法分担不该政府承担的职能,造成有的社会管理事务存在“多头管理”,有的新事务又无人管理。

第三,“单位人”管理的垂直性与“社会人”管理的扁平性。计划经济时期个人都被禁锢、隶属于一个单位中。农民由生产队管,居民由街道和单位管。基本生活供应全靠票证,离开户口本与票证,一日难度,寸步难行。那时社会管理简单易行。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得到空前解放。使人们由隶属的“单位人”变成自由的“社会人”。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但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公平正义诉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治理等等一系列问题就产生了。比如,农民工建设了城市,但却很难在城市中居住下来,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如何调动流动人口建设流入地的积极性,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各项社会福利,让流动人口不至于因心态失衡引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了城市化发展不能回避的紧迫问题。同时,人们的交往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人的社会交往已经不仅仅是实体的交往,不仅仅是面对面的交往,而变成了网络的交往与沟通。据统计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超过4亿人。在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捂住再慢慢应对。可是互联网让信息迅即甚至呈几何级数传播,往往“网下刚冒烟,网上已燃烧”。本来一个小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信息一传播到网上,马上情绪激愤。加之,互联网还有强大的组织功能,它可以把全世界各地看似一点联系也没有的人在不知不觉间组织在一起形成集体行动。近年来,国内外的重要政治经济事件的发生都与网络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是各国政府致力于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公共需求的无限性与公共服务的有限性。进入新世纪,我国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但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且呈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公共服务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随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面对公共服务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共服务不足与群众需求强烈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实施经济赶超战略,使各级政府过度关注和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和牺牲社会发展及公众利益,忽视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等公共事业方面的建设,导致公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单一提供者导致服务质量低下,效益不高,“电老虎”,“水老虎”,“铁老大”,“电信爷”,公共设施“跑、冒、滴、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公共领域的写照;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城乡非均衡性。农村居民从政府那里所获得的公共服务相比城市居民要少得多,制度建设的不足导致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缓慢以及公共建设质量问题、政府官员腐败、不公平竞争等。公共需求增多与公共服务提供不充分、不对称、不便利的矛盾比较突出。

第五,直接利益的可控性与非直接利益的不可控性。2008年,从贵州瓮安、云南孟连、重庆、海南三亚一直到甘肃陇南,接连出现群体性事件凸显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非直接利益冲突成为中国社会群体冲突的主要形式。中国社会过去的主要群体冲突是直接利益冲突,直接利益冲突是利益受到损害的人民群众以制度或者非制度渠道表达物质利益诉求。直接利益冲突的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即参与冲突者是物质利益受到损害的相关人群,他们的诉求比较单一,就是寻求物质利益的补偿。非物质利益冲突表明参与冲突的大多数人群同事件的发生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同时关注的不是物质利益问题的诉求和解决,而是对社会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对公平、公正观念产生了不满,这种不满长期积压在心里,群体性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发泄的渠道和借口,中国非直接利益冲突折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社会冲突正在由物质性冲突较多转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从直接利益到非直接利益的转变,表明冲突内涵和类型发生了本质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出现与直接利益的诉求是相关的。但在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是非直接利益者加速群体性事件的扩大化。近年来各地不断发生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近期中东、北非等地发生的社会动荡对我国的潜在影响也不可小视。

三、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发表的 “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中,再次重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多管齐下,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一,创新社会管理,源头治理是根本。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更加重视教育公平,使大多数人能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目的,从而增加社会活力;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职业培训的范围,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使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找到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覆盖面,做好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转移接续工作。总之,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发挥改善民生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第二,创新社会管理,转变理念是前提。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理念决定出路。要用开放的思维管理开放背景下的社会事务,用市场的手段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问题。既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和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更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服务社会、反映诉求、科学管治的新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整治命令”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从政府“包打天下”向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转变,从习惯“灭火”向突出源头治理转变,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向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转变。

第三,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是关键。政府应明确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责任,对于一些涉及社会公平、民生以及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领域,比如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不但不能退出,而且要加强投入与管理,否则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公信力的降低。其次,政府应该积极培育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制度环境,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优良的外部环境。我国现有的政府职能应该进行有序转移,让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的职能和作用,让社会组织承担一部分社会治理职能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管理者与社会的 “共同治理”。再次,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前,都应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估论证,将评估论证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开辟多种渠道,调动、吸引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理。最后,加强政府对多元主体的管理和监督。当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从政府转移到非政府组织的同时,政府必须肩负起相应的管理和监督职责,保证多元主体间的依法、有序、高效的良性互动。

第四,创新社会管理,建立机制是核心。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变革创新对社会管理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考虑社会管理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顶层设计。首先,构建便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创造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权利格局,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机会的平等;构筑合理化的利益表达渠道,特别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畅通困难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在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完善利益表达的法制体系建设,依法规范利益表达的内容、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准则、程序等内容,引导不同群体实现利益表达的理性化、经常化和秩序化。其次,构筑有效的矛盾疏导和监测预警机制。积极注重社会心态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研究制定城乡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由相关部门组成预警监测机构,根据预警指标体系进行随时监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社会预警指标体系的评估,对社会矛盾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加强矛盾疏导,不断提高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再次,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社会矛盾调解是当前有序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式。要充分挖掘民间资源,充分利用科学合理的乡规民约,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化解调处矛盾纠纷,构建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最后,建立健全虚拟社会综合管理机制。网络在日益影响着生活的同时,也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时政的有效途径。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倾听民意呼声的新方式,坚持依法、自律、包容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通过网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实践是动力。社会管理创新不单纯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措施,社会管理不是把社会‘管住’,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社会的活力,使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国内外十分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鼓励社会管理创新的“公共服务奖”,2010年10月,我国确定全国35个市和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旨在通过这些试点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对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基层的实践创新。如重庆、四川等地对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人口服务管理提出了具体意见。北京市还创造了农村社区化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深圳市总结出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数字化管理的经验。很多地方整合基层力量,建立综合管理队伍,解决基层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各地还针对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很多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要不断总结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实践案例,从中发现典型。同时,社会管理只有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扎根,才能有生命力。

Reflections on our Party's enhancing 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ment in social transitional period

ZHONG Ai-bao/LOU Ying-ying
(1.party school of Nanchang county Party committee,Nanchang,Jiangxi 330200)

China,as the world's second biggest economy instead of Japan,with over-three-decade rapid economic growth,more than six decade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now has entered"the profundal zone",with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edicament.The interaction of negative factors brought about by the growth and kind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disharmonious elements makes a bad impact on the society so as to overburden the present social management.How to strengthen our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test the new wisdom of CPC facing new questions,after Party building for 90 years and holding power for over 30 years,of how to accelerate Chinese social reform,conciliate social conflicts in time and cope with social risks effectively in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and even in the long run.

CPC,social transitional period,innov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D619

A

1672-4445(2011)06-0031-05

2011-05-09

钟爱保(1964-),江西南昌人,中共南昌县委党校校长,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娄英英(1967-),女,江西临川人,中共南昌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李淑兰]

猜你喜欢
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利建设与管理》征订启事
聆听两会
——关注自然资源管理
2020年《水利建设与管理》征稿函
运行管理
管理就是沟通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解秘眼健康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