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起河道清障当事人被拘留报道的思考

2011-08-15 00:43姚桂林聂庆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取保候审公安部门行洪

□姚桂林 荣 秀 聂庆华

(荆门日报传媒集团,湖北 荆门 448000)

纠正稿件中的错误是记者、编辑、校对及签版总编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实践中,纠正文字、语句差错相对比较容易,而要发现稿件中的新闻事实方面的差错难度相对大一些。在现实工作中,还有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的错误甚至是很难避免的。

1999年至2000年,我们对本地一农民河道清障被拘留事件的报道就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事件披着客观“合法”的外衣,记者深入采访披露“真相”,事后发现却伤害了报道对象。时过半年,报道对象因家庭原因,遂讲明真相,经调查,才发现当初的报道错了,并借助专业报刊的力量,还原真相,最终还报道对象一个清白。

表象蒙蔽

1999年11月,本地林业公安部门将某镇一村民刑事拘留,拘留理由是其违反了《森林法》。

接到这样的线索,本报记者当即赶到当地林业公安部门,查阅了大量的卷宗资料,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

卷宗记录:1999年6月,该村欠村加油站承包人许某的油款3万元,村里便将汉江行洪河滩30亩1570株意杨树作价3万元还给了许某,当月许某又将意杨林转手卖给了周某;当年7月2日至6日,周某带人来砍伐这批意杨树,事后被刑拘。

意杨树被砍3个月后,当地林业公安部门才下达拘留书。这份迟到的拘留书,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林业公安部门掌握了其违法事实;二是周某在审讯记录中签了字;三是周某还办有取保候审手续。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荆门日报》于当年11月在一版刊发了《乱砍乱伐被刑拘,农民×××被罚种苗木7500棵》。

真诚面对

转眼到了2000年,周某的儿子想报考军校,经咨询,他才感到政审的重要性:受冤枉自己认命,可这个冤枉还会牵连儿子。周某决定给自己讨个说法。

当地四防指挥部得知周某砍伐汉江行洪河滩的意杨林而被刑拘的消息后,明确指出,清除此地河道行洪障碍是依据1998年国家颁布实施的《防洪法》第42条规定:对河道、湖泊范围内阻碍行洪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执行,金划滩村栽植的意杨林,已经成为行洪阻水障碍物,必须清除。1998年8月,当地四防指挥部下达了除障通知书,同年9月开始执行。由于当时正值汉江行洪期,意杨林被水淹没,除障任务艰巨没能完成,按照规定,此除障通知继续有效。所以,周某砍伐意杨林并未违法。

周某砍伐意杨的行为究竟违不违法?如果违法,砍伐1570株意杨为什么不判刑?如果不违法,为什么还要对其作出取保候审?如果真的没有违法,为什么林业公安部门不撤消取保候审的处理?

带着这些疑问,该村多次找到林业公安部门讨说法,均没有下文。在万般无奈之际,周某专程来报社拜访,根据周某所反映的情况,记者及时询问相关执法部门,在做好这些准备基础上,记者专程前往该村,所调查的情况几乎都说明了一点:周某并没有违法。

权威释疑

记者掌握着充足的材料,请求当地林业公安部门撤消对周某的处理。但当地林业公安部门当时的负责人说,事情已经过了半年,早已过了诉讼时效,撤消已经没有必要。记者将情况告诉周某时,这位汉子哭着说:我受点冤屈倒没什么,可是那张取保候审的处理会影响孩子的读书、当兵。处理机关不肯认错,周某就是想告状也没有受理的地方。

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为周某平反?一些朋友建议,将周某的事情写出来,刊登在专业报刊上,这样就能给他一个交待。2000年5月,记者将写好的《我依法清障你为何抓人》一稿,与周某及当地村民见面,核实了所写的全部内容后,邮寄给《中国水利报》。当年5月底,《中国水利报》加编后,将此稿刊发出来了。

事后思考

拿着一个个盖有公章的材料,凭借摁着手印的卷宗,结果还是报道错了。

难能可贵的是,对报道对象负责,虽历尽困难,最终还了报道对象一个公道。剖析错误,总结教训,自我反省,不仅仅是为了不再犯错误,而是要以此为基点,提高记者的采访报道智慧。

现代社会,信息渠道多样化,各种各样的信息满天飞。如何辨别信息的真假,考验着每名记者。记者要多看、多问,多方核实,而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杜绝差错,应该从采访开始。记者的采访提问,第一要开门见山,抓住要害。采访的目的,是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关于新闻事件的真实经过。从人的天性来看,每个人都会趋利避害,向别人袒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保守对自己不利的秘密。采访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一场心理攻关。第二,要问得具体,问得深入。问题具体,对方回答起来才有针对性,才能讲出细节。遇到重点细节时,可以把采访对象的话复述一遍,让被采访者补充和把关,这样采访才能更深入、更有效。第三,要处处留心。当遇到听不清楚的问题时,可以先记在采访本上,采访结束时再向采访对象进行核实。

采访中,记者的记录,一要准确。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错误,记者在作采访笔记时就一定要学会记关键问题、关键语句。人名、地名、数字和事实经过等等,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二要详细。人物的语言、行为、表象,事物的环境、场景、过程,都要记得清楚、详细。同被采访者谈话时,不仅仅是被动地听,而是要边听、边记、边思,把随时想到的问题迅速地记录下来。有疑问的地方最好当时就问清楚;当时问不清楚的,事后要做进一步核实。三要重核实。记者采访时一般都是边听、边问、边记、边看、边思。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对于需要核实的细节,要一边采访,一边核实清楚。即使采用录音机、录音笔等采访工具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以防一旦录音不清或录音损坏,无从核对。对于一些政治性比较强、自己又感觉无太大把握的稿件,适当的情况下最好能返还给采访对象或其所在单位的有关领导把关,无异议后再予以刊发,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差错的出现。

猜你喜欢
取保候审公安部门行洪
滹沱河(南水北调—机场路)南岸高标准行洪区行洪通道布局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单独运用时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研究
谈如何充分发挥公安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浅谈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难点与建议
中国为农民工追讨欠薪140.3亿元
新入职警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取保候审适用问题探析
薛蛮子重病被取保候审
淮河干流行洪区调整布局初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