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一”
——学生发展的新天地

2011-08-15 00:44黑龙江刘玉玲
职业技术 2011年11期
关键词:齐齐哈尔合一学期

黑龙江 刘玉玲

“校企合一”
——学生发展的新天地

黑龙江 刘玉玲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为平台、以实践为主线,探索适合院校情况、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一之路,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是符合人才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必由之路。

校企合一;学生发展

如今的人才市场,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从毕业生的角度看,由于受经济危机的持续性影响,毕业生找工作仍然很难,所以出现了“有人没工作”的现象;而从企业的角度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对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区高薪难求好技工,出现了“用工荒”,即“有工没人做”的现象。如此的错位,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了培养学生的学校身上。而作为学校,不得不去思考高技术人才究竟该如何培养。

一、“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校企合一”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

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鼓励各大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而且学院以及政府等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有了明确认识。但由于缺乏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如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在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和必须的监控制度方面遇到的问题使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到教学实践之中等。此外,传统的校企合作在形式、内容、宽度、深度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一成为各高校完善人才培养的关健,进一步填补了校企合作在学生培养上留下的空白。

(二)“校企合一”是人才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体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困难已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企业的需求以日益多样化的形式影响着高校的教育和发展。另外一方面,就高校而言,学校的人才培养没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很难找到符合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换言之人才培养定位不准或者培养模式与定位不符都将成为影响大学生培养和就业的重要因素。

校企合一使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即企业,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员工”的模式,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经营资源、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融合。

因此,校企合一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内在需要,能够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同时也是学生生存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

二、“校企合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校企合一”办学模式发展的新思路,例如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总结“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从自身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新路。现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谈一谈“校企合一”的探索之路。

(一)开设“第三学期”实践教学

第三学期是齐齐哈尔工程学院2003年创设的基于真实职业环境的实践教学学期即学生在每年的6—8月由学院统一安排进入社会真实的实习单位,与专业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实习模式。第三学期实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又促使学生主动要求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该学期,学院以岗位技能和就业为指导,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第三学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学生实习由被动变主动;由单一实习到就业+实习;实习管理和教学文件逐步规范,考核方案具体、明确,实习成果质量高等。第三学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合作等通用能力,实现了上岗即顶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品质,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创办“专业企业”实践实训教学实体

为了保证学校教育产品的质量,结合自身的优势,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提出了要“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使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公司,使自己的学生在专业公司里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已经成具有熟练技能的职业人,做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工作。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院针对企业生命周期短、经营风险大、转向快等因素,企业不愿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土地征用和厂房建设等特点,学院建成了机电类和汽车类两个实习基地的厂房、齐齐哈尔第三机床有限公司、北京现代4S店、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等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实习。实现了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能够涵盖学院开设的42个专业的实习内容,丰富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内涵。在完成公司项目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与用人单位一致的管理经验等,同时还为学院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

(三)实现“三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学校方面,实现了管理与经营相结合,实训与实践相结合,办学模式从合作到合一的转变;学生方面,实现训练方法从模拟到真实的转变,训练水平实现从技能到技术的转变,训练角色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并利用校企合一和产学一体,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改革,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为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过渡创造了平台。

三、探索“校企合一”的有效途径

(一)从市场需求出发,了解企业需求,做强专业

对于人才的培养,只有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学生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所以,学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衔接。学校必须让企业从一开始就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增强课程针对性,注重职业人精神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正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为了加强校企合一的深度,企业与学校双方应形成共识,政策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学校走进企业,企业融入学校,用学校好的人文资源给企业文化的传递和员工素质的培养提供支持,同时,学校汲取企业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编辑 吕智飞)

猜你喜欢
齐齐哈尔合一学期
齐齐哈尔老年大学校歌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齐齐哈尔地区一例鹅圆环病毒的PCR诊断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人剑合一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