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教学

2011-08-15 00:44黑龙江綦明霞田雨
职业技术 2011年8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黑龙江 綦明霞 田雨

浅谈启发式教学

黑龙江 綦明霞 田雨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育界所广泛使用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论。本文主要对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特点、步骤与策略以及教师与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启发式教学;方法;策略;人的主体性

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思想都涉及到人的本质观和教学观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基础之上的教学思想及方法论。“启发”一词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一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启”和“发”是有前提的,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此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1]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理性认识攀登。

启发式教学的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建构和塑造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知、情、意、真、善、美的完满人格,并以此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和学会的终极目标。第二,启发式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体现了教学过程的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统一;教与学相互作用的统一;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第三,启发式的课程观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与学生心理逻辑的统一。科学性原理强调教学内容的组织: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建构准则,强调理性知识起主导作用,突出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这是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基础。心理逻辑性原则强调学科、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统一。第四,启发式教学过程的模式,表现为“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激创”的结构序列,在这一过程中伴随不同阶段不同方法的组合,体现了多种方式类型。活动的方式体现了认知与非认知的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互作用统一的特点。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不仅仅限于语言的启发,还有非语言的方法,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教学环境上,强调教学民主,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和谐融洽的合理气氛,这是达到“和易以思”的前提和基础。[2]

2 启发式教学的步骤

2.1 情境引入

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激发出该情境下的积极思维逻辑,对探索的事物行成表象认识。

2.2 设置疑问

在适当的时候抛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惯性下独立思考,要善于把握问题的难度,对于较难理解的事物要将它层层分解,循序渐进的给出,让学生既有突破矛盾的信心又存在适度的困难。问题既不要太难,打击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不要过于简单,失去了思考带来的成就感。

2.3 独立思考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教师不起作用,它要求教师适时的把握时间,及时的给出提示,让学生在适度紧张积极的环境中突破矛盾,快速理解问题的本质。

2.4 精准点拨

恰到好处的点拨会使学生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这需要教师认真备课,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找到学生不能顺利理解的地方,在提示过程中要把握时机,抓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精准点拨。

3 启发式教学与多类教学法的融合

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都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为最终目的的。下面介绍三类常用的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结合的新思路。

3.1 启发式教学与情景教学的融合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入情入景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打动学生,使学生思维集中,易于被引导和启发,顺利保证启发式教学的有效作用。[3]因此,尝试情景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将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

3.2 启发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

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从而相对的提高启发教育的有效时长,同时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师营造的引导环境,配合老师的点拨积极思考,更容易产生灵感,突破矛盾,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3.3 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融合

实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解决实例问题会更加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加深知识的理解能力。善于运用实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实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有步骤的结合,把启发学生的素材取自实例,会更加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教改环境下,各校教师运用的教育方法种类繁多,其中以启发式教学等一系列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多元教学模式正在逐渐酝酿成型。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灵活自如的运用比较擅长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时间,使教学环节的作用更加扎实。

4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4]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5]启发式教学就是这种促进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得以实现的理想阶梯。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思想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不断摆脱原有的依存性、受动性,成为自立、自强、自主、自律的独立主体,成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学会方法、学会学习的人,为终身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也就是在从他教向自教的转化过程中,随着学生主体性的增强、依赖性的减弱,以及年级的升高,逐步由他教转为自教,由他主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最后实现由“教”到“不需要教”的转化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善于启发引导,善教善导,注意教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注重学习和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学生主体的确立,便是自我教育的增强。能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不断树立起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自我学习,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这本身又促进了主体性的提高。因此,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为实现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找到了发展的阶梯。

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的内在动因之一,是解决“厌学”、“减轻课业负担”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教学应遵循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并以此作为重要的突破口,改革人才观、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观。既要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对象,又要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愉快活动中接受教育,从而在精神上、心理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因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好学、乐学,视学习为乐趣而不是苦事,从“乐学”中体验到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满足,体验到学习有所得的胜利感和愉快感,这样,就会变“苦学”为“爱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到“我会学”,促使学生智能发展。

综上所述,主体性人本观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启发式教学要以培育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体性、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2]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与研究[G].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8.

[3]傅道春.情境教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哈尔滨),1997.

[4]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5]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编辑 刘丽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