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存在空虚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00:47周金运罗仕健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空虚民办民办高校

周金运,罗仕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浅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存在空虚问题与对策

周金运,罗仕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目前民办高校里许多学生的生存状态堪忧:目标和意义感的缺失,积极行动的弱化,凸显了大学生精神上的无聊和存在的空虚。自我认同危机、自制力差、不良习惯等因素是造成许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空虚的主要原因。承接任务、爱和吃苦是促使个体避免空虚获得意义的主要途径。

民办高校;大学生;空虚;意义

QQ玩家、农场偷菜、网络游戏、长篇电视等风靡校园,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无所适从,无所事事,这是民办高校里许多学生的生存状态。目标和意义感的缺失,积极行动的弱化,凸显了民办大学生精神上的无聊和存在的空虚。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1905-1997)在其意义治疗学中提出存在空虚这个概念。存在空虚指个体的生活缺乏意义,无聊、无趣,目标缺失,无所适从。这是一种精神体验还原于真实生活的空乏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消极应对生活,慵懒、恐惧、厌倦,不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回避当下的事情。如此无所作为并不能让个体得以平静,空荡荡的感觉使人体身心不安,处于焦虑之中。为弥补这种空虚所带来的恶性体验,个体倾向于寻求某种有效的方式来填补,这种方式一般不带有任何压力,可以驾轻就熟地操作,如抽烟、嗜酒、睡觉、游戏等,以减轻无意义的时空所赋予的焦虑感。短时期内,这种消极填补的方式会产生一定效果,使人暂时减轻身心焦虑,充实生活内容,然而,个体的身心功能已经受到损害,以无意义的事情代替本该积极向上的奋斗,以无聊的行动来敷衍宝贵的青春时光,求得一时安逸,无异于饮鸩止渴。存在空虚业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现象存在于许多民办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中。对这个问题的成因、表现、功效、应对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民办大学生和民办高校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存在空虚的成因、现象及问题分析

(一)空虚的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民办大学生深陷于空虚之中,有其独特的因素。社会偏见、自我认同危机、自制力差等问题促使个体信心不足、否定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控制力低下,难以完成预定计划;目标缺失、信仰混乱,加上社会不公施加于个体的压力,使原本就脆弱的民办大学生精神苦闷,无所适从,在无为之状态下抗拒外在的压力,在麻木中保护混沌的身心。

对于高校的评价,在宏观社会重“公办”轻“民办”的主流价值下,民办大学生在身份定位和社会认可之间遇到了弱小个体和强势社会的冲突所引发的困境。社会主流价值对公办大学生和民办大学生的双重取向,导致民办大学生的身份感失衡,甚至处于弱势地位,当然,这种弱势还取决于民办大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民办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成绩普遍偏低,许多人因被公办院校拒收而无奈选择民办大学就读,时有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自尊心和成就感较弱,不能正确估量自身的价值。让人惋惜的是,除了少部分学生因精神障碍或心理疾患导致成绩较差外,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欠佳并非出于智力问题,而是由个体不良的行为习惯、缺乏明确目标和远大抱负所造成。许多人过于贪求当前的安逸,害怕吃苦,对学习了无兴趣。进入民办大学后,个体消极的行为取向和精神状态依然难改,在堕落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在外力和内因的相互作用下,民办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认同感出现危机,在这种危机下,个体的空虚感愈发强烈。

与公办大学生相比,同是金榜题名,很多民办大学生却视为是另一种变相的落榜,对于角色的扮演,很多民办大学生并不情愿,然而,却不得不在这种不情愿中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外在的现实与心灵的抗拒,让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在抱怨、失落、幻想中失去动力,迷失方向。宏观方向的缺失,加上个体自我调控能力欠缺,让个体忘却了学生的使命、人生的目标,对生活缺乏建构,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似乎一切都毫无意义,没有价值,不想做任何事情。这种无为的状态可以使个体暂得安逸,却不能长久安心,这从许多民办大学生的悔恨和痛苦中可见端倪。显然,民办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和认同感上出现了断层,过去曾有的向往、如今的不甘,未来的迷茫,过去、现在与未来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个体的一体化发展成了碎片情景的连接,人格的同一性受到侵蚀、异化。对于许多民办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焦虑和痛苦的体验,一种意志的退化,一种身心的亚健康病态。正如学者刘翔平所言,“我们遇到最严重的疾病不是癌症,甚至也不是什么爱滋病,而是普遍蔓延的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1]

(二)空虚现象及问题分析

对于个体而言,无意义的生活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因此,存在空虚的个体通过种种方式来填补,以求暂时摆脱困境。实证研究发现,网隐、睡觉、恋爱、烟酒依赖等途径是民办大学生弥补空虚的常用方式。

许多民办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基本倾注于网络,网络显然成了消遣和弥补无聊的最佳去处。网络游戏、影视、QQ、购物、新闻等应有尽有,夜以继日地沉迷,甚至荒废了学业。因玩网络游戏而严重旷课的学生不在少数,课余时间不再看书学习,而把精力都用于网上冲浪的学生比比皆是。无限更新的网络影视、无穷无尽的QQ玩法足以带来集体无聊化,光是一个QQ农场,就令“偷菜”风靡一时。莘莘学子本来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连出行都觉得无聊,成了不折不扣的“宅人”,衣食住行全靠网络和电话解决,与人疏于交往,网络几乎成了惟一的交流途径。许多学生通过睡觉来消磨无聊的时间,空虚感是一种有意识的痛苦,而睡觉则可以让人暂时处于休眠状态,睡眠俨然成了化解无意义时间的形式,在安逸的睡梦中暂时忘却醒时的无所适从。许多人为了摆脱寂寞,胡乱恋爱,在情感纠葛中害人害己。抽烟、酗酒也成了部分学生填补空虚的途径,宿舍内、教室旁遍布着烟头;校门外热闹非凡,啤酒摊通宵营业,闪动着清一色的学生身影。存在的空虚已经成了许多学生的常态。

空虚感让民办大学生变得消极,而消极应对的方式让空虚的后果更为严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处于这种恶性循环的困境中,会促使人体意志消沉、心理浮躁、行为懒散;对社会和自身作出不恰当的评价,导致价值感发生偏离,个人至上。在没有得到正面认可的情况下,通过一些非理性的方式来获得自尊的满足。继而导致个体道德感缺失,人际关系淡化,缺乏团队和奉献精神,缺少爱的体验,日益变得孤独和冷漠。在脆弱的状态下,对苦难和人生终极意义缺乏正面思考和科学认识。看不到苦难所蕴含的宝贵财富,妄想捷径,害怕追求成功过程中所要承受的各种困苦,得过且过,直至梦想一一幻灭。

民办大学生对存在空虚所报以的消极应对方式,只会带来更消极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加重民办大学生的空虚感,如此反复,存在的空虚将成为许多学生难以摆脱的梦魇,轻者引发寂寞、挫折、忧郁、焦虑;重者引发心理问题或身心疾病,直至痛苦如影随形。积极、充实、活出意义始终是个体第一性的追求,民办大学生追寻有意义的生活,理应跳出空虚的怪圈,多方着手,寻求对策。

二、对策

结合民办大学生的存在状态,使个体避免空虚获得意义的途径主要有承接任务、爱和吃苦。

观察发现,许多民办大学生时常通过网络娱乐、过度睡觉、烟酒消遣等途径来打发空闲时间,久而久之,变得神情木讷,体质虚弱,思维呆滞。长期处于懒散状态下,会抑制个体潜能的发挥,把斗志消磨得无影无踪。在这种状态下周旋,只会使人不断地迷失和堕落。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应对症下药,给学生足够的任务和压力,从道德养成、学习方法、体育锻炼、审美意识、劳动实践等方面引导他们去从事各种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有事可做,有目标可以去奋斗。在学生完成事情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其热情,最终使其体验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成就感,实现身心最理想的健康状态。此外,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作为教育者应适时给予鼓励和正面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挖掘学生内在的激情与提供外在动力相结合,让学生在鼓舞与压力中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作为有感情的人,爱是个体最不可或缺的生存体验,也是最高形式的价值体验,缺失了爱,存在的价值将无法完满,在很大程度上,个体生活的意义通过爱与被爱而得以实现。对于民办大学生而言,有效填补存在的空虚,实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爱自己、爱他人,进而得到他人的爱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来获取身心的满足。民办大学生首先要学会自爱,悦纳自己的人格、特性,善待自己的不足,不卑不亢,爱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飞逝的青春年华,努力学有所成。学会反省、慎独,爱护自身的良好的声誉,塑造健康向上的形象。爱是一种具有向意性的情绪状态,民办大学生除了学会自爱,还应养成爱他人的能力,走出自私、冷漠的怪圈,放下个人至上主义。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合体,一个人不可能单独活在这个社会中,在某种程度上,爱人也就是爱自己,个体需要在互相帮助中共同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爱心和责任心,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秉性,接纳彼此的不足,营造和谐的环境。爱的作用是相互的,个体在爱他人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爱。他人的关心与赞许、理解与肯定,有助于个体实现尊重的需要。一个具有博爱与奉献精神的人更易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满意评价,外在尊重感的满足,可加强内在自尊,使人信心倍增,热情高涨,体验到自己对于他人与社会的价值。

正确认识吃苦的意义,也是使民办大学生生活充实的重要途径。许多学生贪图享乐,不能吃苦,害怕解决问题,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幻想问题会自动解决,结果问题日益累积,积重难返。很多时候的空虚皆是由害怕吃苦引起,为使民办大学生不再空虚,苦难教育势在必行。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曾提到,“如果人能勇敢地接受苦难的挑战,即使在最后一刻生命都仍拥有意义。”[2]吃苦的过程,也是锻炼意志的过程,苦难甚至成为成功的平台,所谓吃苦中苦,成人上人。当苦有了意义,个体吃苦的过程便不再觉得苦,而缺乏意义的嬉戏只会丧志,即使快乐,也是短暂的,瞬时的快乐体验之后即是无意义感的苦闷生活。当前的民办大学生大多缺少吃苦的经历,满足于得过且过的安逸,不明白为何要吃苦,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心理承挫能力低,容易退缩、逃避。民办大学生重在学习技能,日后工作主要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这些工作将会比大学里的学习生活更加繁重。明白吃苦的意义,肯于吃苦,涉及到民办大学生的未来发展,甚至可以说,个体所能承受苦难的程度即是个体成就的高度。

结语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兰克尔在其自传性名著《人生的真谛》中提到,“一定程度的紧张,是精神健康的基础。这种紧张是一个人所已取得的成就与尚应完成的使命之间的张力,也就是一个人现在所作为的人与应成为的人之间的差距。这种紧张是人所固有的,因此,是精神健康所不可或缺的。”[3]民办大学生应该保持紧张感,摈弃不良的生活习性,在积极行动中书写有意义的生活。

[1]刘翔平.寻找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186.

[2]陈珺.心灵简史[M].北京:线装书局,2003.97.

[3][奥]维克多·E·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何忠强,杨凤池 译[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Simpl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mptines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Students

ZHOU Jin-yun,LUO Shi-jia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Qin Zhou,Guangxi 535000)

Currently,students’existing state in many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is worrying.The deficiency of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the weakening of positive action,which prominent tiresome spiritual and hollow existing of the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students.Self identity crises,lack of controlling own self,bad habits and so on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cause hollow existing of the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students.Undertaking task,loving and bearing hardships are the primary channels that make individual refrain from emptiness and obtain significant life.

private college;college students;emptiness;meaning

G641

A

1008-8156(2011)02-0032-03

2011-04-12

2011-04-19

周金运(1982-),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学工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09C16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空虚民办民办高校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突然空虚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购买“空虚”
15 Seconds to Stardom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