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时期政治教育的任务——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

2011-08-15 00:51郭云
天中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列宁资本主义政策

郭云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社科部,北京 100025)

大变革时期政治教育的任务
——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

郭云

(北京联合大学 商务学院社科部,北京 100025)

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政府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解和贯彻是苏维埃各部门最重要的任务。对政治教育委员会来说,要承担起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具体任务,首先需要对新经济政策本身有一个正确阐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对各种错误思想,用科学的理论引导群众;其次,政治教育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致力于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使群众有能力参与政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经济政策;大变革;政治教育;任务

《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列宁在1921年10月17日为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这一重大转变既是为应对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也是从苏俄国情出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尝试。列宁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政治教育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新经济政策,同错误言论作斗争,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二是把政治教育同文化教育相结合,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使苏维埃政权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列宁的论述对我们科学把握大变革时期的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政治教育要高举旗帜,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

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用科学的理论引导群众,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去批驳错误思想,帮助群众提高政治觉悟。新经济政策实行之际,俄国的社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做法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国民经济,改善了人们的经济状况,使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这是新经济政策有利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无产阶级力求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家则说:‘我们回头吧,这样保险一些,别让他们用什么社会主义来打扰我们了。’”[1]185这是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因素。新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两股力量的角逐,反映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具体表现为“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想。“左”倾思想试图继续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反对利用资本主义的策略,认为这是向资本主义投降。而“右”的错误则主张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恢复资本主义。这两种错误思想影响很大,甚至造成了舆论混乱,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针对这些错误言论造成的混乱,列宁指出:“政治教育委员会要同这种现象作斗争的任务就提到了第一位。”[1]184政治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厘清是非,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解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以及它给苏维埃俄国提出的挑战。

新经济政策就是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列宁从俄国现实的经济关系考虑,把资本主义看作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明确告诉全党:“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2]61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上把资本主义看作洪水猛兽,总是对资本主义耿耿于怀,认为资本主义是祸害,社会主义才是幸福。列宁说:“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忘记了现存的各种社会经济结构的总和,而只从中抽出了两种结构来看。”[2]217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同中世纪制度、同小生产、同小生产者涣散性引起的官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既然俄国目前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那么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苏维埃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把资本主义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加以肯定,他在报告中充满感情地讲道:“大家都去做经济工作吧!资本家将同你们在一起,外国资本家,即承租人和租借人,也将同你们在一起,他们将从你们那里攫取百分之几百的利润,他们将在你们那里大发横财。就让他们发财吧,但你们要跟他们学会做经济工作。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够建成共产主义共和国。”[1]193

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策略存在着两种可能的后果,“或者是我们能在无产阶级政权支持下发展小农的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小农组织起来;或者是资本家控制小农”[1]189。也就是说,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存在着无产阶级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斗争。这是新经济政策向苏俄提出的挑战。无产阶级要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必须依靠工农群众,依靠他们的自觉性和组织性。所以,要通过政治教育让群众认清形势的严峻性。列宁说:“我们党的任务就是要使大家都认识到,存在于我们中间的敌人就是无政府状态的资本主义和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1]188从这个大局出发,政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正确阐释新经济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把他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从而赢得经济建设这场艰苦斗争的胜利。

二、政治教育切忌空谈,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列宁反对空谈,他说:“应当从政治上描述伟大任务的时期已经过去,应当实际完成这些任务的时期已经到来。”[1]195新经济政策时期,不能再喋喋不休地向群众表明要建设什么和怎样建设,这样会引起群众的反感情绪。群众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行动,是苏维埃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能力和取得的成果。

苏维埃要想获得经济建设的成功,必须学会经营商业,即设法使工业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使农民能通过商业满足自己的需要。“办事情应能使每一个劳动者都拿出自己的力量来巩固工农国家”[1]194。政治教育不仅要激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更重要的是为群众创造学习的机会,使群众尽快学会做经济工作。列宁说:“从必须赶快学会做经济工作这个角度来看,任何懈怠都是极大的犯罪。必须向这门科学进军,向这门艰难、严峻、有时甚至是残酷无情的科学进军,否则就没有出路。”[1]193在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学会搞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这方面,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特殊的使命,即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

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把群众组织起来。但政治教育不能超越社会实际的发展水平,不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系统。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政治教育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以教育者为主体,尊重教育对象,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根据1920年的统计,俄国居民中有70%的人是文盲,而且绝大多数在农村。这是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由于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他们不仅政治觉悟差,而且生产经营能力也很落后。要想改造小农,使他们的整个心理健全起来,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只有如此,农民才能提高觉悟,才能掌握改进自己的经营和改善自己国家状况的本领,社会也才能走向文明进步。

列宁认为,俄国文化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苏维埃政权的优越性无法发挥出来。列宁痛心疾首地说:“苏维埃的法律是很好的,因为它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作斗争。在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都没有给工人和农民提供这种可能。然而有人利用了这种可能性吗?几乎没有!”[1]196―197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是无比优越的,但文化上的落后却限制了这种优越性的发挥并使官僚制度复活。这一问题靠军事胜利和政治改造是治不好的,“只有用提高文化的办法才能治好。这项任务就落在政治教育委员会的肩上了”[1]198。

要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首先是扫除文盲,教群众识字。列宁指出:“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1]200消灭文盲是进行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因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可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谎话偏见,而没有政治”[1]200。识字是基础,但要建设苏维埃国家,光识字是无济于事的,还需要大大提高文化水平。列宁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报刊杂志,使它们能到人民手里,使群众有东西可读,有报纸和宣传小册子可看。

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把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具体规定为提高文化水平,并提出“政治教育的成果只能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来衡量”[1]201,这一思想体现了列宁对政治教育的深刻理解。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巩固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使苏俄最终能够战胜资本主义。要达到这一目的,政治教育需先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任务,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奠定国家的经济基础,从而使苏俄在与资本主义的比较竞争中获胜。列宁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政治教育要抛弃空谈和浮躁,要善于把宏大的政治任务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事情,从小处入手,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渗透理想信念,使政治教育产生春风化雨的理想效果。

总之,新经济政策是俄共(布)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它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标志着一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同时也赋予政治教育以新的时代使命,即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宣传新经济政策,把人们的思想和实践调整并统一到新经济政策的水平上来。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3]325―326新经济政策是苏俄的一面旗帜,它代表着方向,代表着力量。而政治教育就是宣传这面旗帜,用它为群众指明方向,凝聚队伍。所以,政治教育第一位的任务是旗帜鲜明地贯彻新经济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正确解释时局,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使群众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政治教育要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作为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使政治教育抛弃空谈和浮躁,真正深入民心。

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与以前大不相同。面对这种新形势,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政治教育,如何确保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呢?列宁的报告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1] 列宁全集: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 列宁全集: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The Task of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Great Reform Period——After Reading Lenin’s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ittee Task”

GUO Yun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25,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ll the Soviet departments to understand and implement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because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is major adjustment to the Soviet policy. As the main advocacy organization,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ittee undertakes the specific task of promoting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First,it must interpret the policy correctly to guide the people with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fights against all kinds of erroneous ideas. Second, it must combine the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ultural education to raise the cultural level of the masses. Only by this way, can it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masses in politics. Lenin’s thinking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oday’s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great reform; political education; task

A8

A

1006-5261(2011)03-0024-03

2010-12-23

郭云(1972―),女,山东沂水人,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 赵贺〕

猜你喜欢
列宁资本主义政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政策
政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助企政策
政策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