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1-08-15 00:42谢宝义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43
图书馆建设 2011年2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馆藏检索

谢宝义 (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 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从建立书目数据库开始,经历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中外文数据库的引进及网络资源的收集,已经构建了相当规模的数字资源。但是不同的数字资源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结构和检索发布系统造成了“信息孤岛”,各数据库既相对孤立又交叉重复,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本文在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

1 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数字资源整合(Digital Resources Integration)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图书馆相互独立的各种数字资源进行系统化和优化,重新将其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数字资源体系。其目的是将所有数字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集成在一起,使用户可以在统一的集成界面中检索、浏览和使用所有数字化资源[1]。根据整合对象及整合过程的不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2]。

1.1 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简称OPAC)是读者查找和利用图书馆书刊资源的主要途径。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通过对其功能的扩展,实现了对各种电子资源的整合[3]。当前许多图书馆进行了这方面的实践,其主要方法是利用MARC格式的相应字段来揭示电子出版物或进行超链接,其中主要是通过定义856字段(即电子资源定位与检索字段)描述电子资源定位与检索所需要的信息[4]。

基于OPAC 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解决了实体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对接问题,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①不同的数据库商有不同的数据库格式和信息发布样式,这就需要数据库商提供数据库的MARC数据或相应元数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5];②目前很多电子资源链接地址稳定性较差,信息源数据的更新或地址的变动都可能产生死链接,系统维护成本较高。

1.2 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是指将中外文数字资源的检索入口整合在一起,建立数字资源导航库。它通常按资源类型、学科主题等把数字资源组织起来,通过数字资源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简称URL)直接定位到数字资源的网址,并利用超文本链接提供检索入口。数字资源导航系统一般具有3个功能:字顺浏览功能、分类浏览功能、关键词检索功能[6]。

基于导航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主要是帮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并迅速找到所需数字资源,利用超文本链接提供的检索入口对该数字资源进行检索。但是这种整合系统主要适用于对资源状况缺乏了解的偶然用户,如果数据库品种调整或资源链接地址改变,就会使整合的导航可用性下降;另外,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整合时对信息资源内容揭示的详细程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导航系统,可按数据库的名称、学科、类型进行检索,按数据库的字顺、分类进行浏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采用TPI4.0 平台建立的中西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可按期刊名、ISSN、学科分类、来源数据库等字段进行检索;上海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导航按资源形式类型设置了各种电子资源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根据每种类型的特点设置了分类浏览功能和检索功能。

1.3 基于跨库检索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基于跨库检索系统(Cross-Database Search System)的数字资源整合是以多个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为整合对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平台下多个数据库的同时检索。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元搜索引擎,即通过建立代理界面来接受用户的检索请求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资源检索语言发送到各个数据库,然后将各个数据库返回的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和整合,以统一的格式呈现给用户[7]。

跨库检索是目前国内外检索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这种整合方式使用户避免了逐个登录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的复杂检索方式,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效率。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检索时只能利用各源数据库“共同”或相似的检索模式,各源数据库的特色检索模式可能不能被利用[8]。

1.4 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

基于链接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是利用网络超文本链接特性,将文献通过有关知识点链接起来,以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相互链接,从而使数字资源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这种整合方式通过链接机制使不同类型、不同级次的信息资源连接起来,揭示了内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具有知识结构性的信息资源体系,便于用户一步到位地获取相关资源和自由重组知识。由于这种整合模式基于一定的OpenURL协议标准,对于发展较规范的国外数据库资源来说比较适用,而对于国内数据库而言,由于其构建技术不同、标准不统一,利用链接系统进行整合存在着很大的难度[9]。同时,随着链接点的增多和链接层次的深入,容易造成信息迷航[10]。

2 整合案例——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

近几年,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加大了数字资源的引进和开发力度。目前,以各种形式开通的中外文网络数据库16个,自建特色数据库3个,另外还开通了多个免费数据库,形成了以引进数字资源为主(包括自建数据资源、网上免费数字资源等)的类型多样、内容广泛的数字资源体系。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我馆文献建设小组结合本馆技术力量和经费情况,借鉴国内数字资源整合经验,提出了现阶段我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策略——在完善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和数字资源导航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实现数字资源的高级整合。

2.1 OPAC系统与数字资源整合

我馆采用的是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MARC 格式的856 字段揭示电子出版物或进行超链接。对于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我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整合方式。

2.1.1 电子图书的整合

(1)将电子图书整合到OPAC系统

我馆现有超星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比较容易实现两者间数据格式记录的MARC格式转换和导入。所以我馆将数据开发商提供的电子图书书目索引字段标注为中文MARC的必备字段,在生成的MARC记录中自动添加856字段。利用856字段中的$a(主机名称)、$u(URL)等子字段,将原有的数据格式记录转换为标准中文MARC文本格式的记录。然后,再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的MARC导入标准接口,将生成的MARC文本文件导入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形成馆藏记录。

建立相关链接后,在OPAC检索系统中除了显示与纸质图书相应的必备信息外,还同时显示856字段的$a子字段和$u子字段的内容。读者只需要输入1条检索命令,就可以同时检索到馆藏图书目录信息和电子图书,直接点击电子图书就可以实现在线浏览阅读[11]。

(2)将OPAC数据整合到超星读秀知识库中

我馆引进了超星数字图书馆,在此基础上与超星公司合作,将我馆OPAC数据整合到超星读秀知识库中。目前读秀知识库已收录230 多万种中文图书的信息,其中全文图书占70%;同时整合了河北省内多家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据,可通过书名、作者、主题词等途径在书目、章节、全文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页面显示出我馆及省内多家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收藏和电子图书收录的情况,读者可以据此借阅我馆纸质图书或直接在线阅览电子图书。若在我馆没有找到所需图书,读者可通过文献传递功能索取其他馆的藏书(每本图书单次不超过50页、同一图书每周不超过全书的20%)。我馆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实现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与电子图书的整合,还扩展了馆藏,为读者提供了较全面的中文图书资源。

2.1.2 电子期刊的整合

我馆现有中外文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7个,由于各数据库格式和信息发布样式不同,MARC记录转换难度较大。我馆将电子期刊作为独立的馆藏记录进行编目,即在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增加1种文献类型用以标识电子期刊,按照数据库期刊目录中的顺序依次在编目模块中对期刊进行编目,每1种电子期刊加工1条新的MARC 记录,并通过856 字段链接到它的URL地址。这样,读者在利用OPAC检索时既能检索出印刷型期刊,又能检索出电子期刊,并且电子期刊可以链接到其网络地址,实现在线浏览[12]。

2.1.3 随书光盘资源的整合

我馆引进了麦达公司开发的博文非书资料管理系统,读者可以通过在线运行或下载ISO镜像文件到本地电脑的方式获得光盘中的内容。具体方法是:在编辑书目MARC信息时注明“含附件光盘”,并在856 字段的$u 子字段中加入相应的URL 信息(定位到随书光盘检索站点中检索结果页面)。

OPAC系统与馆藏数字资源整合后,除了可以检索馆藏书目信息外,还能检索出图书馆引进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随书光盘等信息。读者可以借阅纸质书刊或直接上网下载阅览电子书刊和随书光盘。这种整合为读者开辟了更快捷的文献获取渠道,方便了读者检索和利用,提高了馆藏电子文献的利用率。调查发现,数字资源整合后的OPAC系统获得读者的广泛好评。

2.2 建立数字资源整合导航系统

数字资源导航是指从学科、文献类型等不同角度出发对数字资源进行描述、分类,并按照主题、字顺等对数字资源进行分类重组,建立资源导航库,在各类别后面注明提供该类别信息的URL,为用户提供资源名、类别和关键词等使用入口。

为了使数字资源整合导航系统达到预期的功能,我馆使用以下分类设置:

(1)按数字资源出版类型分类 根据数据库的特征及提供的服务,将数字资源分为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等。电子期刊又分为全文型和文摘型,并且在每个分类后面列出各数据库名称和数据库地址,详细说明数据库收录的学科范围、年限、访问方式等,以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入合适的数据库。

(2)按数字资源所收录的学科分类 根据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将数据库分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建筑科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人文社科、信息科学、数理科学10个学科大类。专业型的数据库直接列在所属学科大类下,如ASCE(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数据库列到土木工程类、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数据库列到机械工程类。综合型的数据库则根据其所收录的学科范围分别划入相应的学科目录下,如SPRINGER数据库列到所有大类下,并进行注释说明及相应链接。

(3)建立电子期刊导航 一是将收录全文电子期刊的馆藏数据库分为中文库和外文库,每个数据库将期刊按名称的字顺排列,并对每一种期刊做链接。二是将电子期刊按学科进行分类,每个分类的期刊按名称的字顺做期刊列表及链接。三是将电子期刊刊名著录到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提供刊名检索。

数字资源导航整合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帮助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还能通过浏览和检索功能帮助用户迅速找到馆藏数字资源,并利用超链接提供的检索入口快速定位数字资源。对于馆藏数字资源了解不多的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导航系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数字资源。

2.3 实现数字资源的跨库检索

目前,国内图书馆使用较多的跨库检索系统主要有清华同方开发的异构统一检索平台(Union Search Platform,简称 USP)系统、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资源统一检索平台、Ex-LibriS公司的Metalib系统、北京拓尔思(TRS)公司的资源整合门户组件(TRS IIP)等[12]。

USP系统最大的优点是不受Z39.50、OAI、Open URL协议的限制,任何在因特网上通行的网络数据库都是USP的对象,无需数据库提供商提供接口,因此USP的覆盖面很广,95%以上的网络数据库都可以进行配置[13]。考虑到我馆已经引进了清华同方的TPI数字化制作系统和同方知网数据库,我馆购置了清华同方USP系统,并应用此系统整合了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等12个中外文数据库。同时,利用USP系统实现了在统一用户界面下同时检索多个异构数据库的功能。一次认证、一次检索可得到全部结果,避免了用户要完成某个课题的检索而重复登录、重复检索、重复筛选结果的繁琐,提高了用户检索效率,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3 结 语

数字资源整合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探讨了基于OPAC 系统、导航系统、跨库检索系统、开放链接系统的4 种数字资源整合模式,他们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哪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模式。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本着“以实用为主”的原则,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信息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克服存在的不足,在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由于MARC格式是OPAC 系统的数据格式基础,而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有不同的数据格式和信息发布样式, 因此必须加强与数据库商的沟通,让其提供数据库的MARC数据或相应元数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②要坚持做好数据库导航和电子期刊导航的数据更新和维护,对电子资源URL的有效性要给予监控,及时更换无效的期刊URL;③要派专人负责跨库检索系统,积极配合系统开发商安装和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库检索系统的功能;④要努力学习并充分借鉴资源整合较好的图书馆的经验和技术,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数字资源整合的程度。

[1]翁畅平, 卢晓莉. 安徽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 情报探索,2009(11):74-76.

[2]黄晓斌,夏明春.数字资源整合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 情报科学,2005(5):690-695.

[3]江 波. 论基于OPAC 的信息资源整合[J].图书馆论坛,2005(2):139-141.

[4]巩林立, 张会田, 傅 晔. 新信息环境下基于OPAC 的图书馆资源整合[J]. 图书馆学研究, 2008(6):41-45.

[5]巩林立. 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与OPAC系统整合初探[J]. 图书馆杂志, 2005(10):44-46.

[6]张玉琴. 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探讨[J].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2):62-64.

[7]夏明春, 强切云.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1):40-44.

[8]刘 瑜. 当代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若干模式[J]. 图书馆杂志,2010(3):38-41.

[9]蒲筱哥. 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研究现状述评[J]. 情报探索, 2009(3):28-31.

[10]李希明, 土丽艳, 金 科. 从信息孤岛的形成谈数字资源整合的作用[J]. 图书馆论坛, 2003(6):121-122.

[11]陈 璐. 基于OPAC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J]. 情报探索,2010(1):91-94.

[12]金 岩, 于 静. 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研究[J]. 图书馆杂志,2009(2):27-30.

[13]田 燕. 中外跨库检索平台的功能分析及展望[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9(7):5-8.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馆藏检索
馆藏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