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现状透视

2011-08-15 00:47王娟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团体利益政治

王娟(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现状透视

王娟
(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该文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视角,通过对和谐社会的语意分析,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意义,进而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特点,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团体;政治参与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意分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民诉求的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针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政治社团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政治团体参政的作用,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聚合群体意志,维护团体成员利益诉求。从本质上讲,我国的政治团体之间以及它们与政府和执政党之间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治团体的存在,能够把有分歧的群体意志聚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意志,反映群体共同的普遍利益,维护全体成员的利益诉求。

2.有利于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政治团体做为沟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重要桥梁,一方面,进行利益表达,将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政策建议、监督意见等向政府上传,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发挥助手作用,把政策意图和执行要求等传达给组织成员,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政治团体以政治途径实现自己的利益,是以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为限度的,并不以掌握政权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

3.有利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社会监督。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本身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政治监督,由于其所代表利益的单一性和具体性,在权力监督方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制约机制,能够弥补党和政府内部监督以及公民个人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通过政治社团对政府的监督,使得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处于人民有组织的自接监督之下,相对比较平衡地反映公众的利益,同时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程度。公民政治参与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公民的政治认同感,越能促进政治和谐,是一种广范围有力的社会监督。

4.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问题经常出现。面对庞杂的社会问题,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给予全部妥善解决,政治社会团体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着政府机构所没有的优点,它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现状透视

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我国政治团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呈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分析如下:

(一)特点分析

1.政治团体几乎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当前我国主要的政治团体种类繁多,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代中国社会主要存在八大政治团体,即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等官办性质的政治团体,同时还有一些半官半民和民间性的政治团体,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把社会上大多数成员都组织了起来。

2.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范围广泛。从目前我国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现状看,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范围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文教卫体、学术、工商行业、宗教和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从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现实看,呈现出主要围绕团体自身利益进行政治参与的特点,但近些年一些公益性政治团体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3.政治参与路径与形式、方法多样。现实生活中,我国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渠道呈现出参与的多样性特征。政治团体可以推选自己的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还可能直接加入政治领导机构。政治团体领导人进入党委、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直接参加这些机构的日常活动,以便更好地反映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利益,并就一般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推荐自己的代表进入行政部门(例如,工会领导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工资、物价、社会福利等改革领导小组,对这些方面的改革政策发表意见)。由于我国的政治团体还有其他渠道表达利益和要求,例如,文联通过宣传部门,个协通过工商局,科协通过科委。此外,还可以体通过广播、电讯、报刊等大众新闻媒介,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对话会,对国务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阐明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二)存在的问题

1.政治参与实效性有限,呈现出政治参与不平衡的特点。我国现有的政治团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就团体利益进行意见表达,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信息和建议,但在具体政策制定时,政治参与甚微且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也不大。另外,掌握政治资源多的政治团体,其政治参与途径与渠道多且顺畅,相当多的政治团体,政治参与渠道很少或不畅,呈现出政治参与不平衡的特点。

2.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还没有相应的组织去整合他们的不同利益。中国历史上代表农民的政治团体——农民协会曾经存在过,后来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解散了。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组织来整合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地理位置、文化素质不高等原因,他们的不同利益诉求没有办法表达,利益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他们政治参与热情低,存在大量政治冷漠现象,农民组织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团体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

3.现有的政治构架还不能充分有效地把各种政治团体的价值取向整合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去指导协调内部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以及集团之间的利益。

总之,政治团体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实践者,政治团体的政治参与必将使中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健全与完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1]褚松燕.我国社团组织的政治参与分析[J].学习论坛,2006(3).

[2]任西恍.发挥社团组织的服务功能[J].改革与实践,2003(6).

[3]郑光梁.论政治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作家杂志,2007(12).

[4]王楷模.论政治团体[J].人文杂志,1996(5).

[5]李娟.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及引导.

[6]郭定平.论中国特色的团体政治[J].政治与法律,1995(3).

[7]张爱民.现代政治社团的功能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8]李娟.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社会团体的发展状况及引导[D].2007.

(责任编辑:卞实)

D665

A

1008—7974(2011)03—0026—02

本文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对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07227

2010—12—30

王娟(1972-),女,吉林省通化市人,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团体利益政治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