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2011-08-15 00:47张慧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环境

张慧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经不再是提供信息服务的唯一机构,但在社会信息保障体系中,图书馆却起着其它信息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深化并拓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读者服务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涵义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更使图书馆的发展跨入一个新阶段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模式将是复合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的新模式。图书馆传统的读者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需要,这就需要构建新的读者模式[1]。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它实质上是一种由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跨越区域网络查询。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信息系统、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条件。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又称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它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对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化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总之,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统一体。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推动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图书馆的服务事业也适应时代需求采取了多种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网络环境的到来给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形成了新模式。

2.1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信息用户需求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结果,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面对的是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根据不同要求开展不同的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是以读者为根本,满足其特定的信息需要。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有了更大拓展,有高度个性化服务将使图书馆吸引更多的用户。

2.2 多层次服务模式

(1)建立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提供外借、阅览 、复制 、咨询 、检索 、定题 、编译 、报道 、展览 、情报等多种服务方式。(2)在网络环境下以计算机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待查、代检索、代翻译、代办手续、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广泛。高校图书馆从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开发者。(3)开展文献信息调研服务。包括文献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对文献信息进行综述、述评、预测,建立数据库等;(4)提供文献信息导向服务。帮助读者解决在学习研究、工作中选择文献的各种具[3]。

2.3 开放服务型模式

传统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院校师生、教辅及管理人员,服务的对象相对单纯,而网络时代的图书馆所服务的对象十分广泛。因为网络的普及使图书馆成为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任何可以上网的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的用户,网络环境和设施的利用,扩大了读者的范围和领域;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从封闭的环境走向无限广阔的信息空间,摆脱了传统文献处理的限制,在信息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面向网络环境,以新的方式组织、控制、选择、传播信息,建立了辐射型的开发服务系统。

2.4 主动服务型模式

面对师生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教学、面向科研主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有学科馆员主动与学科带头人、导师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教学服务。图书馆积极参与高等教育课题的开发、查询、跟踪、鉴定以及教学成果、技术的推广,促使图书馆成为职业教育课题的情报顾问、课题分析、存取及决策的向导。

2.5 用户自助服务模式

用户自助服务模式是一种单向的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它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的直接产物,指信息用户通过图书馆提供的各种间接手段获取所需的知识信息资源,用户自助服务模式的实现。首先,要求图书馆具备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其次要求用户能够熟练掌握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基于此,图书馆在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完善图书馆现代化知识服务的同时有必要对用户开展图书馆服务工具,使用培训教材,这也符合“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图书馆学规律。

3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工作主要策略

3.1 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要求,主动开展多层次服务

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用户需求有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应全方位开展面向读者的各种服务活动,包括:(1)开展读者信息需求调研、跟踪、摸清读者需求,如通过电子邮件、BBS等为读者提供更多反映其意见或提出问题的渠道,或是为远程使用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最大程度满足读者需求;(2)变原来“为人找书”的简单、静态服务为动态服务。如经由网络开放馆内各类系统设立电子邮件信箱,建立图书馆主页或用BBC等系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3)采用多种手段传递多载体信息,提供的信息不仅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字,还包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3.2 完善图书馆设施、整合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网络设备条件对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有直接的影响,尽可能多地检索终端,适时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利用光盘塔、磁盘陈列等科学集中地管理信息资源,全方位提供高质量的检索、阅览服务,还应在服务社会化方面通过远程访问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使个性化信息服务之路更加广阔。强化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快速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和优势,对资源进行浓缩与重组、扩大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

3.3 创新服务角色,探索服务新模式[5]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藏书发展涉及图书馆众多的部门,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图书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帮助读者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取得联系,同时加强二、三次文献以及馆藏的网络主题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性知识产业的生产,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通过馆际互借等手段为读者提供非馆藏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注重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文献的比重搭配,从而满足读者对各学科门类研究的需要。

3.4 加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新型服务人才的培养

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宗旨,也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高校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这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在知识当道的今天,克服与读者的“文化障碍”并实现“文化沟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化障碍主要是指网络环境下检索服务、互联网服务和专业咨询服务中,因对某些专业知识、科学概况的理解与读者的看法要求不一致,造成服务不尽人意。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在宏观计划中,注重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改善群体知识结构,培养一批新型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人才。

1 罗世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1)

2 朱 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变化与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03(5)

3 刘 莉,巩永强.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发展战略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

4 杨 衍.创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4)

5 王 科.论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2003(3)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图书馆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