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箍棒”原型与道教针灸术等的渊源—兼与孙皓老师商榷

2011-08-15 00:45王四四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铁棒金箍棒大禹

王四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汉语系,甘肃 合作 747000)

论“金箍棒”原型与道教针灸术等的渊源—兼与孙皓老师商榷

王四四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汉语系,甘肃 合作 747000)

《西游记》中明确交代“金箍棒”是道家宝贝,与道教的重要人物大禹有密切关系。金箍棒原型是中国古代治水等水利工程使用的“定子”。大禹与“治水”密不可分,而“治水”极有可能是道家针刺疗法的起源。道家的针刺疗法和“铁棒磨成针”的修炼境界对金箍棒的千变万化肯定有着启发性的贡献。

金箍棒;定子;治水;针刺疗法;铁棒磨成针

一、引文:金箍棒真是舶来品?

金箍棒是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克敌制胜的武器,也是小说的重要道具。对金箍棒的原型进行追索,对于厘清孙悟空的来源、推测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身份和正确把握小说《西游记》的主题等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金箍棒的原型说法并不统一。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孙皓和段晴著有《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一文。文中重点反驳了“金箍棒”原型的“金环锡杖说”、“金刚棒和金环锡杖的混合物说”以及周汝昌老先生的“荆觚棒说”。两位老师利用精通梵文的优势,从中文、日文和梵文相关资料考证,得出“金箍棒”的原型是《西游记平话》中的铁棒和《西游记杂剧》中的生金棍,并认为在故事骨架上,《西游记》龙宫取宝故事对佛经中大海寻如意宝珠的故事有所袭取,是《平话》中铁棒演变成《西游记》中如意金箍棒的关键情节[1]。

笔者想同两位老师商榷:一、金箍棒如何变化成绣花针;二、金箍棒为什么一个能变成千万个;三、《西游记》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金箍棒和老子、大禹的关系。以上三个问题孙皓、段晴两位老师在论文中都避而未谈。因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忽视,两位老师得出的结论,并未解决金箍棒来自何方的问题,反而因为专业的关系,舍近求远,得出了佛经中大海寻如意宝珠的故事对《西游记》龙宫取宝故事决定性影响的错误结论。《西游记》是国产小说,所以本文拟从文本出发,带着解决以上三个疑问的目的,对金箍棒与代表本土传统文化的道教的渊源作些探究。

二、金箍棒原型:古代水利工程用的“定子”

首先,来自佛家的龙王家族不识金箍棒是宝。龙王在佛经中是护法天神,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他在中国的水神职位是窃据来的,所以并不了解金箍棒的真正价值。龙王介绍金箍棒说:“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王并不是四海的原主人,在描述大禹治水时期的中国神话系统中还无龙王一族,所以龙王认为此物无用只是块黑铁方介绍给悟空[2]。这说明,金箍棒与佛没有直接的关系。

其次,金箍棒与老子、大禹等道教重要人物的关系非常不寻常。《西游记》说“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3]。多次强调如意棒是天河定,镇海神珍法力洪。而金箍棒多年沉在海底,好似专门在等悟空。龙婆、龙女说,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果不奇然,一遇悟空,皆随悟空心愿,想长就长,想短就短,真是“如意金箍棒”。要知道,此时的悟空与佛家还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一个修炼了长生之妙道的道教徒。换句话说,就是小说《西游记》告诉读者,金箍棒与道教有着天然的缘分。小说还反复强调金箍棒与水的特殊关系,比如第六回里说金箍棒是海里珍。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金箍棒是因水而生,是水里的宝贝,并且只有精通长生之妙道的人才可以使用它。在后面的情节中,金箍棒唯有一次被对手收走,就是青牛精从太上老君那儿偷来的道教无上至宝金刚琢。这些都反复说明,金箍棒和道教的莫深渊源。明确了金箍棒的这一个属性后,那金箍棒又源自何处呢?

答案是:那是老君炼的,大禹治水之时用来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

这就再明确不过了。《西游记》作者毫不含糊交代了金箍棒是大禹的治水工具。道教尊奉大禹为三官之一的水官,禹步是道士做法时的重要法术,禹碑是道教符箓的源头,大禹是道教的赫赫远祖[4]。以此推理,金箍棒是道教中的一件神器。在研究金箍棒原型时,要抓住“定子”这个关键词。“定子”是从事土木水利工程的工匠用来测量长度深度的一个工具。它的形状正似一个小金箍棒,并且材料正好是“铁”。这种工具在大禹治过水的陇右一带民间仍在广泛使用。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得说,金箍棒是大禹手持的一件治水工具,原型是中国古代土木水利工程使用的“定子”。

三、金箍棒丰富变化的素材:针刺疗法、“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如果把金箍棒硬说成印度的舶来品,根本无法解决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说长就长、说短就短,还可以变成绣花针或者千万根金箍棒的问题。无论是金环锡杖、金刚棒、荆觚棒,还是孙皓笔下的如意珠宝,都没有这些功能。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里的神猴哈努曼也不会使用这样的神器。关于《西游记平话》里的铁棒和《西游记杂剧》里的生金棍,连孙皓自己都说来历不明,况且《西游记》、《西游记平话》和《西游记杂剧》三书成书的先后到现在学界仍是争论不休。在我们承认了金箍棒和道教的密切关系后,顺藤摸瓜,金箍棒在孙悟空手中能随心意变化大小和千万根金箍棒的问题迎刃而解。因为道教中的医术针刺疗法和“铁棒磨成针”等故事为金箍棒的丰富变化提供了素材。

首先,道教中的医术针刺疗法为作者提供了一根金箍棒变化成千万个金箍棒的神奇想象。

在道教文化中,大禹和治病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一是大禹作为道教中得到民众普遍信仰的水官尊神,本身就和治病有密切联系。东汉末年开创五斗米教的张道陵的道徒中有个称作“鬼吏”的职务,专门负责为人治病消灾。而求告的诸神之一就是水官大禹。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记载了禹步的行程。而禹步的功能主要就是消灾祛病。二是道教所讲求的道法自然和大禹的治水理念启发了针灸疗法的诞生。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辉煌的治水史。鉴于水的二重性,古人积极主张治水,化水害为水利。在长期的治水过程,古人总结凝练出了顺势利导、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等一套科学认识和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运用到医学方面。比如,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运用治水法所治病症达16种之多。“针道”是道的一种,同样也效法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即“针道自然”。可以肯定的说,古代医家兼哲学家们正是将人们对自然江河沟渠的认识及治水经验应用到治疗人体疾病,才发明针刺这种独特的治疗手段的。《针灸甲乙经·针道自然逆顺第六》摘录了《灵枢·逆顺肥瘦》篇的一段对话:“黄帝问曰:愿闻针道自然。岐伯对曰:用自然者,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冲,不顾坚密,而经可通也。”[5]

《西游记》的作者极有可能就是道士,或者至少非常熟悉道教。针灸疗法本身就极有可能起源于道教,受启发于大禹治水。在给病人的针灸过程中,中医大夫往往会同时使用很多根银针,真是就好似千万根变小的金箍棒。除了针灸可以同时使用那么多银针外,在中印其他的任何生活方式和艺术种类中都找不到很多根金光闪闪的银针同时出现在一起的这种状况。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西游记》的作者受到了中医针灸的启发,想象到了一根金箍棒变化成千万个金箍棒。

其次,道教中“铁棒磨成针”的修炼追求启发了作者金箍棒可以变成绣花针。在道教中,普遍流传着“铁棒磨成针”的修炼境界。比如在很多道教圣地,有魔针堂、魔针涧、魔针溪、魔针石、魔针沟、魔针井、魔针殿等。“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更是传扬四海。《武当山志》《武当福地总真集》都记载有真武的老师紫元君在这里以铁杵磨针超度真武的故事。可能大家会立即想到还有关于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李白也是道教徒。现在最早见到这个故事应该是宋代朱熹的学生祝穆著的《方舆胜览》。《方舆胜览》在讲到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时,用了一个词“世传”,可见这个故事在宋代以前早就有了。总的来说,“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在道教徒那里流传甚为广泛。《西游记》的作者非常熟悉道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顺理成章的,金箍棒可以变成绣花针了[6]。

四、结语:金箍棒来源于土生土长的道教

《佛本行集经》里记载了净饭王的弓和悉达太子施弓时的四周震动。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情节和孙悟空从东海拿走金箍棒时的地动山摇非常相似。如果通过这个硬要把金箍棒说成是来自印度,那也太牵强附会了。中华民族既是大陆民族,同时又是一个海洋民族,对于大海的翻江倒海那是司空见惯。既然把金箍棒说成是定海神针,那定海神针被移动而地动山摇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没必要去钻牛角。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龙宫取宝的故事很有可能受到了晋代著名学者、道教大师葛洪撰写的《抱朴子内篇》和自秦汉以来就流传的徐福海外寻仙药传说的影响。抱朴子曰:凡探明珠,不合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7]。这些难道还不能启发一个中国作者虚构孙悟空到大海去寻宝吗?

在承认《西游记》的丰富道教内涵基础上,很快解释了金箍棒的来源:金箍棒原型是中国古代土木水利工程使用的“定子”,与治水的大禹有着密切关系。而道教的针灸术又极有可能起源于治水,它启发了金箍棒一根变千万根的神奇想象。道教中的“铁棒磨成针”的修炼境界又启发了金箍棒可以变成绣花针。所以说,金箍棒不是舶来品,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它来源于土生土长的道教。

[1]孙皓,段晴.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J].南京社会科学,2009(8):80-83+95.

[2]王四四.对小说《西游记》作者的再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3):80-82.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862.

[4]常松木.大禹和道教文化[J/OL].(2009-10-28)[2011-08-10].http://www.dayuyanjiu.cn.

[5]白兴华.道法自然:从治水到针刺治病[J].中国针灸,2009,(4):284.

[6]王四四.《西游记》中的“定身法”、“大闹天宫”等素材源于《抱朴子内篇》[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9):14-16.

[7]葛洪.抱朴子内篇[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289.

On the Origin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Golden Hoop Stick and Taoist Acupuncture

WANG Si-si
(Chinese Department,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747000,China)

It is illustrated clearly in Journey to the West that the Golden Hoop Stick is a treasured object of Taoist’s,and 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Dayu,an important person of Taoist.The Golden Hoop Stick’s archetype is Dingzi which was used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o tame a river in ancient China.Dayu was connected with “taming a river”which was possibly the origin of Taoist’acupuncture therapy.Taoist acupuncture and practise austerities to polish an iron stick into a needle have an inspiring contribution to the ever-changing Golden Hoop Stick.

the Golden Hoop Stick;Dingzi;tame a river;acupuncture therapy;polishing an iron stick into a needle

I207.7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8-2395(2011)05-0068-03

2011-07-08

王四四(1978-),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西部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铁棒金箍棒大禹
大老粗也能耍得起“金箍棒”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铁棒锤质量标准研究
金箍棒
“小大禹”来治水
得意的代价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看得重 便拿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