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2011-08-15 00:50吴玉萍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分析

吴玉萍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管理学院,长春 130012)

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吴玉萍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管理学院,长春 130012)

本文结合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心得与体会,着重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把握的重要环节及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此不断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教学实践;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所教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筛选典型案例,引导和指导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各高等院校的教学被普遍运用,并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总结几年在独立学院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其关键因素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认真思考,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而不是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本人在《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要想成功实施案例教学,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 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大多以教师的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为主,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教学目标是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处理能力,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学和互学的方式获得必要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针对具体的案例情景,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中,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辅助作用。教师要想成功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坚持学生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

我们强调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并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重要,可有可无。事实上,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筛选合适的案例和设计案例教学的整体教学方案;②在组织案例教学,特别是进行课堂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整个课堂讨论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和可以建议,但是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加以引导和控制,讨论将会偏离主题,不利于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了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负责案例教学的教师必须要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及时对讨论的方向加以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充分发挥老师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这样才能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

总之,案例教学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教学师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合适。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用于分析和讨论的案例非常重要,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成败。作为一名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必须要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要求精心筛选恰当的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筛选案例时,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2.1 案例针对性要强

在独立学院开展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层次和能力,尽量选择难易度适中、具有特定典型情节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不仅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相吻合,而且要考虑教师的知识背景、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学生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学生所在的层次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出的案例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系统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2.2 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选择使用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随意选择使用一般的案例。案例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故事情境,数据间的比例关系不能任意改动。由于所用的案例是真实发生的,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学生熟悉案例发生社会环境和企业的背景,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更有利于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更有利于提出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方案。假如教师选用的案例是虚拟企业案例或者教师对案例进行任意取舍和删减,学生认为案例不是企业真实发生的,是教师虚拟的,认为没有讨论的必要性,很难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3 案例所含信息量难易适中

由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授课时间有限,学时只有60时学时,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既要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开展适当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时间上非常紧张。因此,教师在选择具体企业案例的时候,不应选择篇幅太长、信息量太大的案例,这样在短时间内开展案例分析与讨论效果不好,最好选择案例包含的信息量适中,难易程度与独立学院学生所学的系统理论知识相适应的案例,这样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其实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注意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这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为了成功有效的实施案例教学,结合我个人的案例教学经验,我认为应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 事前准备要充分

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应充分作好事前准备工作,这是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个人准备时间,收集与案例有关的资料,充分有效地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一般应在案例讨论前几天把案例发给学生,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分析要求。事前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弄清楚案例中的企业背景、案例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着重要弄清案例中的图表、数据之间的内部联系,根据需要可以相应地进行计算、分析;②分析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并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具体可行方案。在分析、决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结合具体企业案例的内容展开分析讨论,以此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要求学生撰写分析讨论提纲,为参加小组讨论、班级讨论作好准备。

3.2 分小组进行讨论

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般小组成员不宜过多,现在小组内部展开案例讨论。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分析的内容不断深入,从而提出更优的、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参与案例讨论的同学进行分组(一般5-10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其主要负责组织本小组内部成员针对讨论的问题开展讨论工作,并委派小组成员做好讨论的相关记录。教师应巡回参加各个小组的讨论。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①小组中每位组员都要发言,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②提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把分析的问题进行充分展开;③由于每个同学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社会背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对于管理上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不必强求意见一致,讨论时只要达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扩展的目的即可;④整个小组讨论活动应由小组长主持,老师只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必须推荐出1~2名学生作为小组的发言代表,参加全班同学课堂集体讨论。

3.3 组织好课堂集体讨论

课堂集体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讨论从各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碰撞,做到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因此,课堂集体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在简短的开场白后,由各小组发言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依次对所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的引导和启发,使讨论的主题不断深入,进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3.4 必须做好概括总结

做好概括总结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揭示出讨论案例所包含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强化同学们讨论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概括总结,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口头总结。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大家讨论的结果作口头总结;二是书面总结。针对讨论的内容,给同学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写作业的方式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再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总结方式。

4 组织案例教学法必须注意的问题

4.1 妥善处理好时间问题

案例教学花费的时间一般很长,讨论一个案例需要1~2个学时。由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总学时有限,在教学中既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又要进行案例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例如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授,把节省下来的讲课时间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处理好理论教授和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系统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体系做支撑,案例讨论难以展开。因此,学生必须先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开展案例教学。

4.3 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老师是案例教学的客体。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肯定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管理案例在分析时,根据我们的教学目标,着重让学生明白案例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既要活跃课堂的讨论气氛,又不能让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

总之,要想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必须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选择合适的案例、组织好案例讨论的各环节和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汤幼平,周曙光.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28 -30.

[2]吴菁,徐振领,周慧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138-139.

[3]晏红.立足案例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商务谈判与推销课程教学探析[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0):122-124.

[4]张晓辉.对国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2(6):25-27.

[5]乔志强.供应链软件模拟实训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5):25-27.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WU Yu-ping

(Management College,Guanghua Colleg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This paper,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ase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Modern Enterprises Management,emphatically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teps of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case method and som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eaching practice,hoping to enhanc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improve their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y,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knowledge.

case method;teaching practice;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G642

A

1009-3907(2011)01-0118-03

2010-09-2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大学应用本科职业化教育引进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FFB108073)

吴玉萍(1977-),女,吉林磐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刘 琳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分析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