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2011-08-15 00:49林清龙
关键词:旧社会私有制共产主义

林清龙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

林清龙

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精神境界达到极高的水平、社会物质财富非常丰富等三大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尤其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至今仍为多数民众所憧憬。作为对资本主义社会“扬弃”的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脱胎于旧社会,又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任何一个旧社会转变为新社会都需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其转变的漫长性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必将经历一段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期间,对旧社会的改造和新社会的生成将比以往更加复杂、更加困难。人类不但要做好心理准备,更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避免犯“急性病”,更加稳健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一、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一,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造和共产主义社会各个阶段的建设,最后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自诞生之日起,到最终取代封建主义社会,曾起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它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创造了以前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社会财富,它让世界联系和交往成为现实,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给整个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成的,加上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客观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观上犯了一些背离客观规律的错误,因而今天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国家在各个方面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还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增添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困难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障碍,所以,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体体现在:私有制的消灭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很显着的标志就是消灭私有制,然而,在消灭私有制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之前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和漫长的过程。”[1]140恩格斯也指出:“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2]239由此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消灭私有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条件,这个时间就是指需要使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间,并在这一段时间内使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使社会财富能极大丰富到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是使私有制消灭的物质基础成为现实了,私有制的消灭也就成为必然。但是这个时间和这个条件的实现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私有制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也必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而消亡。只是这个客观规律的运行过程是很漫长的,我们应该面对这个现实,扎扎实实地大力发展生产力,遵守私有制的客观发展规律,而不是急于求成,人为地跨过这个时间段。

第二,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突破现存生产关系的障碍。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旧的许多不合理的生产关系的废除,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实现,各国无产阶级才会超越民族的界限,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蕴藏在旧社会里面的新社会的因素才能充分地发展起来,从而取代旧社会。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拥有这个前提,资本主义社会才有可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虽然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许多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国家的产生不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方式产生的,但这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后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说明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这个必要前提性的重要程度。共产主义社会不是贫穷的社会,而应该是非常富裕的社会。生产力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者,而生产工具的改进受制于许多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纵观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巨大飞跃都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所要求的那个高度,更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所以,这就注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全面改造由私有制产生的一切经济政治关系,全面改造一切社会关系,全面改造人本身等三件大事需要漫长的时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293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要建立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全面改造一切生产关系,包括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必须全面改造人本身,包括人的思想、文化和观念。但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脱胎于旧社会的,它身上必然残留着许多旧社会的痕迹,尤其是在生产关系、道德和精神等方面,只要私有制没有被彻底消灭,那么,这些由私有制产生的生产关系和人的思想状态就不可能被消除。由于私有制的消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改造由私有制产生的这些关系和人的思想本身也必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把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必须经过长期的斗争,必须经过一系列将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3]604国家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阶级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也必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趋于消亡。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3]314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国家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国家是必须暂时存在的。只是此时的国家不再是以前的压迫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而是被压迫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应该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但在这些条件还没有成熟之前,国家的存在是必要的。在这些条件中不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改造社会生产关系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就决定了国家的暂时存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国家也就没那么快就灭亡。综上所述,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消灭私有制,需要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需要改造一切生产关系和人本身,需要消灭国家,所有这些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从而决定了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一,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和“一个较高的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开始阶段是刚刚从以前的旧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他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3]304在这个阶段,旧的社会分工依然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依然存在,劳动还仅仅是谋生的手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306由此可见,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发展阶段上,生产力是高度的发展,社会财富是极大地丰富,以前的社会分工已经消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已经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产品的分配可以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第二,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各自的发展和二者之间的过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根据共产主义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成熟程度的不同,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第一阶段”和“一个较高的阶段”。第一阶段的发展有一个过程,高级阶段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两者的过度也有一个过程。我们要看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但也不能超越阶段,把高级阶段的任务拿到第一阶段来完成,从而犯冒进的错误。尤其是两者的过渡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不能人为地缩短这个过渡期。这个过渡的长期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需要很长的时间。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取决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促进。只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才能生产出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然而,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当今世界上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国家,大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它们的社会生产力是很落后的,虽然这些国家的人民很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毕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加上这些国家的人民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在主观上也犯了许多错误,这就增加了这些处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困难。处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许多国家脱胎于旧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变更是困难重重,这就注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和按需分配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生活资料的分配模式应该“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1]131在这里,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分配方式取决于两个很重要的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劳动者本身精神境界的发展变化。上面已经讲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同样,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因此,它必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消除旧社会留下的痕迹,所以,人的精神境界就必然无法消除旧社会的影响,就无法得到极大地提高。说到底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还是要看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既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必然决定了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也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就说明按需分配的实现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最高追求之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有可能实现,因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社会物质和精神多方面条件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最根本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才可能极大地丰富,才能为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创造物质基础,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充分的物质基础,保证社会一切成员有充裕的物质生活。否则,“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368如前所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所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的实现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但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长期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把握住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从而更加稳健地进入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A81

A

1673-1999(2011)09-0014-03

林清龙(1980-),男,福建漳州人,华侨大学(福建泉州362021)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

2011-03-04

猜你喜欢
旧社会私有制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浅析《金锁记》中的封建枷锁与苍凉宿命原型
法国大革命对旧中国社会的影响
论《呼兰河传》的旧社会东北社会文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土炮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