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党组织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2011-08-15 00:49裴小明
关键词:大众化学习型中国化

裴小明

学习型党组织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裴小明

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抓手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具体举措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两个时代课题存在着必然联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契机并营造氛围,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指明方向。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同时,既要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保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向不动摇,又要注重辐射带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学习型党组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之后,十七届五中全会又继续提出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要求每一名党员努力争做“学习型”党员。由此可见,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抓手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而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具体举措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两个时代课题存在着必然联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契机并营造氛围,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并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明确方向,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必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落实。

一、学习型党组织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研究的重中之重

党组织自身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意见》明确指出:“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因为我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党从成立之初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正是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时期,同样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再次结合,才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党的先进性的原因和体现之一就是在于指导理论的先进性和人民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抽象的科学,它具有普适性的特点,马列著作虽然有些也带有民族性的特色,但更多体现世界性的特点,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带有普遍性的无产阶级理论纲领。而毛泽东著作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却是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因此,党组织要坚持把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学习的重点。

(一)明确主要学习内容是前提

马克思主义原著量大且难以理解,对于普通党员来说原原本本读完所有原著过于苛求,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读。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作是《共产党宣言》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的解放学”,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目的是回归到这一主题上,因此,只有通过读核心之作才能学习领悟到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并从思想上真正坚信共产主义,坚定跟党走的决心;《资本论》第一卷,明确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抽象出了劳动价值论,可以通过学习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从而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论十大关系》等著作,是哲学和实际相结合的论著,能培养辩证的哲学思维,通过学习能学会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客观分析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则要通读,把这个庞大的体系学精悟深、融会贯通,要注重反复学、学反复。

(二)掌握学习方法技巧是关键

对于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应考虑到理论内容层次不同,受众群体理论掌握层次不同,要采取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理论功底较深的可以坚持自学为主,但对于初学者可能自学有困难,党组织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如高学历干部进行辅导讲解,也可采取集体领读、导读、讨论的学习方式,共同学习,渐进式学习,潜移默化式提高。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可邀请院校专家教授做学术报告,解疑释惑澄清模糊认识。不能死读书、教条式读书,要重视消化理解,注重联系实际思考现实问题。

(三)全面运用理论指引是目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不仅要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突出矛盾,而且应注重启发觉悟,追求崇高境界。共产党员肩负神圣使命,要在立足现实、研究真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和正确价值取向,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思想。如果沉湎于功名利禄,计较个人得失,追求个人腾达,可以说这样的生命是苍白的,这样的人生是庸俗的、毫无价值的。

(四)注重不断研究转化是源泉

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教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作为党组织内的精英群体之一,应坚持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框架下,集体研究,攻坚克难,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现时代相结合,与社会转型期相结合,使“次生”成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党组织的学习武装不断提供生动鲜活的养分。

二、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主体是党,这是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并运用的过程。从当前的实际来看,依然没有形成浓厚氛围,有的重口号轻内容,学习不深入;有的只注重学习,不注重消化和实践,使学用脱节。分析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转型期的冲击,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价值取向多元化,少数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缺乏认同感;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战略步骤没有有效实施。如果能先在党组织内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就能最终达到目标,使全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如果党组织内都没有真正形成氛围,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缺乏动力和渗透力,所以要首先从党内抓起,才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大众化。需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忧患意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党员时刻也不能有安乐思想。西方资本主义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阴谋一刻也没有放松,内外分裂势力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前苏联在内外的夹击下,在西方和平演变下,建设了七十多年的社会主义一夜间化为乌有,原因之一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发生偏差,对马克思主义信念发生动摇。要意识到如果脱离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将会迷失方向,所以每个党员应以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自己先学好、悟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热爱忠诚的品质,转化为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使思想上升一个境界,看问题上升一个层次,做判断站在一定高度,克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己很远、与己无关”的思想。二是长期意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无形事业,是有始无终的且不能立竿见影的基础工程,要遵循建设规律,研究发展规律,树立长期意识,迎难而上,循序渐进,夯实基础,不能打退堂鼓,坚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被歪风邪气压倒,被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势力阴谋击倒。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把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一代又一代人,永不熄火。三是求真意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当口号喊,当旗子摇,当宣传品发,克服把马克思主义书斋化、教条化、膜拜化倾向,克服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异化倾向,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化、大众化、实用化。要意识到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就会出现思想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实化,人生观利己化;如果没有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讲道理较真中就会陷于被动,就可能被反马克思主义占据理论上风。所以,应切实行动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讨论、消化、实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理论层次,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在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卓有成效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普及化

学习型党组织肩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重任,不仅是党内掌握,群众也要了解并自觉学习。所以,党组织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注重辐射带动身边的非党员群众,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行业、各个群体的大众化,这也是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的职责。

(一)自身行为表现压倒一切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如果不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就不可能做好表率带动其他人,即便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群众也不会认同,所以,党员要真正行动起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形成浓厚氛围,默默感召周围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从而在无形中就树立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伟大形象,使更多的群众增强对党的崇敬感。如果只重眼前、轻长远缺乏持久性,或者忽冷忽热缺乏稳定性,或者不真正铺下身子缺乏真实性,或者言行不一、学用脱节缺乏实用性,都会使党的形象与威信大打折扣。

(二)善用言语较真说服是良方

共产党员要有较真精神,较真可能会产生误会,但不较真可能会失去真理,较真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当“老好人”只会导致因小失大。对一些有错误思想倾向的同志,要敢于纠正其不良言论行为,一个人的力量确实很渺小,但如果全党能形成共识,这种力量却是强大的,任何困难障碍都能攻克。对于理论素养较低的同志要有耐心,通过各种浅显道理或摆事实使其从根本上认同党的领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进而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

(三)多种教育引导是助推器

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开展实实在在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纵横对比分析,使群众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教育,澄清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收入不公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正确抉择,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负面效应,党会逐步加以调整和改进,进而坚信党领导社会主义的能力;通过我国近现代屈辱史教育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通过党史教育,宣传我党的优良传统,明确建党目的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是非观教育和析事明理教育,真正明确是非曲直,凝聚共识。总之,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及灵活的教育方式煽动群众的热情,培育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品质。

(四)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

解决实际问题是促进和谐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党的理论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最好方式。如果不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不重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只会让群众心口不一地“认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从内心深处认同;只会让群众言不由衷地支持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自发自觉地拥护;只会让群众无可奈何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心甘情愿地选择。所以,要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解决群众迷惑的热点、难点思想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最需要、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动口又要动手,以实际问题的解决来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以思想问题的解决扫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思想;既要注重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发现分析问题,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切实看到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只是喊在嘴上、贴在墙上、插在旗上、记在书本里的,而是真正的学到心中、用在实践中,真正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而服务的。

[1]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意见》[EB/OL].人民网,2010-03-08.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社,2009-09-27.

D261.1

A

1673-1999(2011)09-0020-03

裴小明(1983-),男,西安政治学院(陕西西安710068)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011-02-28

猜你喜欢
大众化学习型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