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 00:49袁阳
关键词:高校学生载体政治

袁阳

网络载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袁阳

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必须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网络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

一、网络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网络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随着高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师生们获取最新资讯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网络以其快捷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

二、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在网络社会中,BBS、博客和微博发布的信息层出不穷,网络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也使高校学子们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大杂烩般的信息中 “大浪淘沙”。网络可以迅速将人们需要的信息呈现出来。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反动、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污染着网络信息环境,危害着信息安全和网络健康。一些西方大国也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传播载体,极力向其它国家灌输自己国家的价值观,传播着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力图成为全球的文化霸主。高校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比较太少,他们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天真和热情,一旦沉迷网络,其传统意识形态会发生某种失范,其思想观念会受到激烈的冲击,容易诱发对社会的心理障碍,不信任他人,人际交往能力滑坡。这些由于网络的普及和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一)对高校学生心理的冲击

高校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崇尚个性,渴望自由,对网络违法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当他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得到目前阶段所向往和渴求的东西时,便转向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满足。但是,过分沉迷于网络,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心理障碍、情感冷漠、道德冷漠,甚至出现约会上瘾和多重人格的现象。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利用网络欺骗、组织青少年从事非法的事情。

(二)对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冲击

高校学生有区别于其它群体的特有的社会关系网和构建人际关系网的个性需求,他们身处社会与校园“接壤”和“交界”处,社交圈子相对狭小,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便将网络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载体。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虽然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但是,这种满足的心理是脱离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与家庭、老师、同学疏远,困在一个“没有人”的寂寞世界里。这也是高校学生集体观念慢慢淡化、真实的人际交往逐渐松弛的原因之一。

(三)对高校学生道德的冲击

高校学生处于社会、家庭、学校的监督下,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网络社会里,经历了从人、人与人、人与机器的沟通交流方式的变化,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感和世界观并不恒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迷茫和混乱。同时,高校学生中的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应对挫折的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是非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缺乏,诚信度下降等现象,他们更注重寻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注重物质享受,突出自我,轻视利他,互助精神缺乏,道德意识下降。

(四)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态势。虽然目前我们的主流网络载体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负面的、邪恶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对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因为高校学生社会经验缺乏,他们不能正确判断、理解一些社会现象,不能正确辨别事件的真相,容易轻信他人的错误观念,一但受到煽动,就容易走入极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网络载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网络载体研究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网络载体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加快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速度,提供了丰富快捷性和的文字信息,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一)教育方法从单向灌输转为多维立体互动

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变了过去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状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不再是传统的单向强制式的信息“灌输”,而是引导式、交互式的教育,注重发挥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深化了学习效果。教育不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教育,而是大众化、日常生活化的渗透教育;不再是权威式的单向传授式的教育,而是平等交互式的教育;不再是被动接受式、他律式的教育,而是主动参与式、自律式的教育。

(二)教育模式从封闭转向开放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单一性的特点,其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内容、时间、地点等都是固定的,在这种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不容易受到负面的、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在网络环境下,先进有效的教育经验、方法虽然能更迅速地得到推广,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会看到网络空间中多元思想文化共生的现实。心理发育不成熟的高校学生极易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这种时空当然是自主性的,具有平等性、双向性,也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有助于高校学生心灵的真正开放。高校学生应自觉构筑抵制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防火墙”。

(三)校园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从不完善到完善

有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建设活动仅仅是为了迎合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大潮流,这些网站仅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网下”搬到了“网上”,管理简单,设计刻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较弱。因此,校园网建设应充分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重其功能定位以及教育力度,系统规划网络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制度、机制和工作方法。以开诚布公、满腔热情的内容直面学生关心问题,循循善诱,加强引导,真正发挥其“网育”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专题网站,渗透其隐性教育功能,做到“建”为学生成长,“论”为学生所想,“辩”为学生所思,“用”以学生为本,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网站,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内容,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行为特征和道德状况,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专一型到复合型

网络的更新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对网络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认识不足,就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很多高校开始重视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懂网络的“复合型”组织者,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完善的激励制约机制。高校的辅导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他们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加上高校没有将网络方面的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更没有与他们的晋职提级挂钩,导致辅导员对“网德”培养积极性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应加强网络载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及时表彰和奖励那些表现突出的先进队伍和个人,提升教师的“网育”热情。同时,应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与评比,使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形成良性互动。

[1]易俊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2).

[2]潘敏,于朝阳,陈中润.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3]姚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研究,2006(1).

[4]蒲川.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D64

A

1673-1999(2011)24-0038-02

袁阳(1983-),女,湖北荆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1-10-27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载体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