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社区分类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08-15 00:49王磊
关键词:农转非成员居民

王磊

基于城市社区分类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磊

以四川城市社区的分类为研究视角,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目前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了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措施。

城市社区;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社会结构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居民也从“单位人”演变成“社会人”,从过去一生一世都依靠“单位”,转变为依靠“社区”。社区成为了一个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生活时间最久、空间最大、依赖最强的地方。因此,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实现单位与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时空上的无缝衔接,形成机制上的条块结合,有利于发挥各种教育的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城市社区的分类研究

社区,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不仅具有人口、地域、文化制度、社区意识等基本构成要素,还包含人们之间所形成的社会群体、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由于各个社区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人口构成与经济、政治、文化所处发展水平和阶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社区。

而城市社区是指位于一定城市区域内,以非农产业活动为基础、人口密度高,规模大,成员异质化程度高,流动性强,经济活动频繁,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松散化,社会组织结构复杂化的共同体。虽然城市社区比农村社区起源晚,但在现代社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按照城市社区成员的构成结构,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种:

(一)传统居民社区

传统居民社区是在城市形成初期按照所处区域划分而形成的社区。该社区居民在区域内居住时间长、流动性小,彼此较为熟识,感情基础好,具有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社区内基础设施齐备、体制建构完善、机制运行畅通,具有一定的社区文化。该类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较牢固,居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同时,社区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具有积极融入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已成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二)农转非社区

农转非社区是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通过“征地”的方式,扩大城市规模,并把“农转非”居民安置在固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社区。这类社区主要是由以前的农村社区转变而来的,居民随着土地的丧失而失去了基本生存来源,但是大多数成员还保留原有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因此,该类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新生活习惯的形成上,培养其城市化、市民化意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与解决居民的就业、生存等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商住社区

商住社区是居民通过购买房地产开发商的商品房,而在一定区域内生活所形成的社区。商住社区居民的来源分散,构成复杂,居民间来往较少,关系不密切。但是,社区内设施齐全,具有固定的生活区、工作活动区等。商住社区的管理主体是业主委员会,它是由业主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其利益,反映其意愿和要求,并对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运作进行监督。该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委员共同组织开展,主要为社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建设,开展社区活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教育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强彼此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单位社区

单位社区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家属院转变而来,社区内居民一般都属于某个单位或同一区域的不同单位。如四川省绵阳市科学城是最典型的单位社区,该社区居民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共同命运,彼此具有天然的认同感。作为单位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实效性,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成员之间所拥有的“同质性”,即易于对问题达成一致的共同点,促进社区稳定与发展。其次要整合资源优势,借助于社区成员的熟识状况,及时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依靠单位中有经验的、善于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社区中发挥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最后,单位社区成员存在较强的单位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借助单位载体,不断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四川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研究

笔者先后走访了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衙署街社区与太和镇黄磉浩社区、遂宁市安居区安居社区、广安市广福街道周家巷社区、南充市高坪区望城社区、绵阳市涪城区滨涪社区、宜宾市翠屏区信义社区、雅安市雨城区青江路社区等20余个不同类型的社区,并对当地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开展了问卷调研,了解到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

(一)不同类型社区成员的主体作用发挥呈现差异性

在“对社区的喜欢程度”调查中,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成员“非常喜欢或者喜欢”的依次占57.7%、42.5%、49.4%,34.6%。同时,在“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的了解来看,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的成员调查中“感觉到有归属感、认同感和亲切感”的比例分别是81.4%、70%、82.5%、73%。从“对社区今后的发展的关注态度”的调查来看中,单位社区成员“非常关注”的为48.1%、“偶尔关注”为38.5%,“不关注”的为13.5%;商住社区成员“非常关注”的为28.2%、“偶尔关注”为66.7%,“不关注”的为5.1%;传统居民社区成员 “非常关注”的为 31.8%、“偶尔关注”为52.3%,“不关注”的为15.9%;农转非社区成员“非常关注”的为30.8%、“偶尔关注”为65.4%,“不关注”的为3.8%。在“你认为社区居民是否应该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调查中,“认为应该”的单位社区为78.8%、商住社区为70%、传统居民社区为88.6%、农转非社区为84%。“所在社区服务开展的人员有哪些?”四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在开展服务中具有第一位的依靠力量是社区工作人员,但是在对社区居民和志愿者的参与却有所不同。单位社区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占27.7%,农转非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占26.9%,传统的居民社区占19.8%,商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比例最低仅占16.7%。上述调查显示,不同社区类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紧密度与参与社区的积极性相关联。我们在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立足于社区自身的特点,有创造性的工作,不断提高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性。

(二)不同类型的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 “硬”“软”件呈现差异性

从对“社区文体场地和设施状况”的了解来看,社区成员认为“有并且较为完善”,单位社区为43.9%、商住社区为70%、传统居民社区67%、农转非社区为80.8%。在对“社区内教育文化资源的开放情况”的回答中,“认为定期开放”的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分别为 67%、78.5%、65.1%、60.8%。社区居民在对“社区内开展教育培训活动”的回答中,认为“所属社区开展了市民学校、老年学校”的,单位社区为26.3%,商住社区为30%、传统居民社区为23.8%、农转非社区为26.6%。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中有“诗社、画社”的比率分别为14.9%、9.1%、12.1%、4%;有“舞蹈队”的分别为24.3%、23.6%、21.3%、15.6%。

(三)不同类型社区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认同和评价呈现差异性

在“对发生邻里矛盾解决方式”的调查中,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依靠自己解决”的分别为75%、61.5%、73%、69.2%,依靠“居委会解决”的仅为25%、38.5%、27%、30.8%。从四类不同城市社区成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了解和认识情况来看,认为“熟悉和信任”的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分别仅为16.7%、18.2%、13.3%、8.7%。在对“当前政府推进的全民医保、保障性住房、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成员认为“非常了解的”分别为7.8%、2.2%、6.7%、7.7%。同样,在对“社区培训教育活动的满意度”的调查中得知,单位社区、商住社区、传统居民社区、农转非社区“非常满意”的依次为8.5%、26.3%、11.3%、24%。

三、加强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足社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不同人群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同,会导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因此,有效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应抓住所属社区的特点,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笔者在遂宁市太和镇的黄磉浩社区进行调研时了解到,该社区是典型的农转非社区,居民以前是分散住,现在是小区集中住;原来是靠种地,现在要找门路。当地社区思想教育没有照搬其他社区的工作方法,没有进行简单的说教和宣传,而将工作重点确定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对居民思想素质进行规范,帮助社区成员顺利实现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变。同时对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积极协调辖区内私营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帮助其实现再就业。目前,该社区已经完成了从普通农业村向城市社区的嬗变,社区内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显著,成为了遂宁市的示范社区。

(二)差异中寻求同一,围绕重点人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类社区成员的文化背景、地缘状况、历史特点虽然均有差异,但是不同类型社区都存在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妇女、弱势群体等重点人群。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对社区内缺乏生存技能人员,应以培养其职业技能为重点,增强生存的支持力;对于社区的青少年,应加强责任教育,为其搭建起参与为社区服务的志愿活动平台,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社区的中年人,应帮助其处理好自我关怀与家庭责任的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帮助排解压力,活跃生活,调控情绪;对社区的老年人,应注重思想需求和情感关怀,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并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对于社区中的“半边天”,应借助妇女细心、细腻的观察,发挥其在帮扶、人文关怀、社区文化创造中的优势。

(三)创新社区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形式的选择应围绕实效性,立足于社区的特点,不断进行创新。在农转非社区,可通过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栏、广告牌等宣传载体,以及利于区居民所接受和理解的小品、相声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文化活动中。在商住社区,可以借助互联网、广播电视、公共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由点到面,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体系。

在队伍建设方面,坚持 “引进”、“提升”“自我培育”相结合。可以通过引进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改善干部队伍构成,提升干部素质,建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同时,加强对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立足社区服务,将服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育社区志愿者,既引入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志愿者,也调动社区内成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实现成员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1]何伟,韦继光.构建和谐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孙其昂.社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领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2).

[3]代艳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0(2).

[4]孙新,付尚正.创新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2009(19).

D64

A

1673-1999(2011)24-0040-02

王磊(1974-),女,四川双流人,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国防科技学院讲师。

2011-10-19

四川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项目(SC09W033)。

猜你喜欢
农转非成员居民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成都市新都区老年农转非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众说纷纭的农转非
北京市农转非人群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调查研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