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效应”与“归雁招商”

2011-08-15 00:53孙伟明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归雁秀山县政府

□ 孙伟明

“归雁效应”与“归雁招商”

□ 孙伟明

秀山县地处渝湘黔三省(市)结合部,总人口65万,农业人口占85%以上,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万人以上。金融危机以来,秀山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交通大改善、环境大优化,抢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实施“人才回引,信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战略,在大力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归雁经济”的同时,借助“归雁效应”,探索“归雁招商”,引进深圳夏朗通信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实施年产500万台NAMO手机生产项目,配套发展电子通讯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对“以招商模式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措施:合力打好五张牌 全力化解雁归难

打好政策牌,解决政策不活、吸引不强问题。把做活政策作为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引线”,增强对发展要素的吸引力。实施政策整合,重点对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发3号文件、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重庆市特殊扶持等政策进行归类梳理,修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创新“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办法,在“环保无优惠”框架下,无论大小项目、各类企业,均采取“一企一策”和“一事一议”的办法,按需所给,灵活施策。针对“归雁招商”,先后出台和完善了《投资优惠政策》、《鼓励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创业投资指南》、《鼓励引进和发展总部(分部)的意见》、《返乡企业小额贷款担保细则》等政策性文件,让“归雁项目”与“国民项目”享受同等待遇。

打好园区牌,解决布局分散、用地困难问题。把返乡创业园区作为开展“归雁招商”的载体平台,着力解决“归雁企业”因布局分散而产生的用地困难、资源浪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在工业园区中专门挤出1490亩地,建立“归雁创业园”,实施“六通一平”,建设标准厂房6.1万平方米,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机构。通过园区聚集,使有条件的206户分散“归雁企业”全部入园。正是由于“归雁企业——重庆声扬公司”的入园和180余亩项目用地保障,吸引了夏朗公司老总的眼球,促成了年产500万台手机项目顺利落地。

打好服务牌,解决易引难留、环境不优问题。实施“四个一服务机制”,即“一个归雁,一位领导负责,一个部门帮扶,一站式跟踪服务”,为返乡创业者全程办理各项手续,不让一个“归雁企业”中途夭折,更不让归来的雁再次飞走。夏朗手机项目从签订正式协议到正式启动建设,仅用了18天;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0个月。未来五年,该项目将会形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流程最完整的手机制造基地。服务的周到和办事效率的提高,坚定了企业落户的决心,增强了归雁创业的信心,改善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为探索“归雁招商”奠定了基础。

打好资源牌,解决渠道不宽、信息不畅问题。秀山是劳务输出大县,农民工已成为一大优势资源。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换为人力资本优势,县委、政府采取每年一封慰问信、每季一次座谈会、每地一批党支部、每乡建一个交流平台“四个一”办法,紧紧地将20万务工人员团结在身边,使他们感受到“身在异乡,人在故里”,激发了拳拳报乡之情,拓宽了党委、政府的招商渠道和信息来源。夏朗手机项目的引进,就是县委、县政府在2010年举办的秀山籍在外成功人士座谈交流会上得知信息、并通过“归雁”——吴国均(重庆声扬公司总经理)引荐而至。

打好观念牌,解决思维定式、思想不解放问题。着力转变招商观念,从“招大商”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走“以民为本”、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招商路子,加快县域经济转型,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夏朗手机项目的引进,为县委、县政府转变招商理念,实现了“两头在外”的招商梦想,开启了经济转型征程。着力转变群众观念,从“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务工为挣学费钱”这一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变外出就业为回乡创业,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涌现了一批返乡创业典型,其中张凤勇被评选为首届“全国优秀农民工”、邹明被评为“全国劳模”、杨再江被评为“重庆市十佳创业明星”。正是在“归雁明星”的带动与鼓舞下,群众的创业激情倍增,思想解放的广度和深度悄然无声地提升。

成效:撬开经济转型之锁 破解招商引资之难

撬开经济转型之锁。重庆秀山、湖南花垣、贵州松桃素有中国“锰三角”之称。由于长期粗放型经营,锰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就“锰三角地区治理锰污染”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李克强副总理先后又对 “巩固锰污染治理成果”作出重要批示。多年来,秀山县每年都要投入1亿元左右巩固锰污染治理成果,经济总量虽然做大了、但发展质量却降低了,财税收入看似增加了、政府调控能力反而弱化了;特别是受市场影响,锰产品价格一旦打 “喷嚏”,秀山经济就会患“重感冒”。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迫在眉睫。深圳夏朗通信技术设备有限公司落户秀山,总投资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余个,年产值达20亿元,使秀山非锰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9.6%,县域经济逐步走出了“一锰擎天”、“锰业财政”的困境,迈入了科学发展、稳定发展的轨道。

破解招商引资之难。长期以来,招商引资一直困扰着秀山县委、县政府,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县委、政府将招商引资作为主要工作抓手,大力采取优惠政策招商、成立专门的机构招商、组建专业队伍招商、打造开放平台招商、优化发展环境招商等办法,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终因竞争条件的“白热化”而收效甚微。2008年,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和部分农民工返乡回流的趋势初现之时,秀山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率先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打出“人才回引,信息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组合拳,充分利用归雁(返乡农民工中的精英)信息、技术、资金、基础产业优势,推行“归雁招商”模式,一年时间就通过“归雁”引进企业54家,吸引4007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引进县外资金31亿元,被评为重庆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为县委、县政府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启迪了思维,也为解决边远山区招商引资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启示:政府有为民有利 管理创新民为先

政府有为民有利。金融危机以来,面对挑战与压力,秀山县委、县政府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在挑战中寻机遇,紧紧抓住东部地区大量劳动力回迁的重大机遇,大力开展劳务回引,实现了返乡民工平稳过渡就业,既充当了东部地区的 “减压伐”,又筑起了归雁的“爱心巢”,不但没有让老百姓的收入减少,还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政府有为、群众获利”双赢目标。

创新管理民为先。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秀山县采取情利相济的办法,把满足人的生存发展摆在第一位,注重依靠人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注重增进与外出人员情感联系的同时,更加注重维护回乡投资创业者的经济利益,把外出务工群体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服务对象,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吸引了大量在外民工回乡创业。秀山县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创新社会管理,应当以民为先;特别要把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把农民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特定对象,放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位置”。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秀山县委政策研究室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归雁秀山县政府
霜天晓角·秋思
红色记忆:国家博物馆藏“衡水县政府印”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鸡泽县人大常委会 对县政府组成部门开展监督工作评议
归雁
萨尔浒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秀山花灯
雪花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