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1-08-15 00:53朱丽霞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廉政党员干部建设

□ 刘 杨 朱丽霞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刘 杨 朱丽霞

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廉政文化建设”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十二五”的重要发展期,深入研究廉政文化创新的途径,对于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廉政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党所处的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新任务、新要求面前,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滋养和支撑。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是推动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先进的、积极向上的廉政文化建设,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为经济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加强廉政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政廉洁的知识、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它虽然属于文化范畴、生长在精神文明家园,但与经济建设、民主法制、文化繁荣、社会公正等,有着全方位的联系。所以,和谐社会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廉政廉洁文化的支撑。加强廉政廉洁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扶正祛邪”和内聚动力、外树形象的效用。廉政廉洁文化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厚土壤。“廉政廉洁”,不仅要求权力与经济关系上的干净清白,也要求权力在社会政治领域必须遵循民主公正的原则,反对个人专断和官僚主义。廉政是公正的基础,廉洁是正义的基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离不开廉政廉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廉政意识和廉政观念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准则。

(三)加强廉政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清正廉洁,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表现,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廉政文化正是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的先进文化。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的共同追求,一旦形成具有廉政特色的文化,就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同时面向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可以有效地拓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领域,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利于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党员干部的侵蚀,从源头上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廉政文化也是强化监督制约意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全党、全社会的监督意识,在全社会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推动监督措施的全面落实,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

(一)以思想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促和谐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思想道德是基础。同时,廉政廉洁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脊梁”,是社会“正气”的代名词。培育廉政廉洁文化,弘扬廉政廉洁精神,确立廉政廉洁的观念,能够从根本上抑制人们与生俱来的某些不正当私欲,抑制权力的异化,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营造良好环境,最终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以思想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和“为民、务实、清廉”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宗旨观念,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二是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是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以制度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促和谐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教育和养成的过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廉政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工作体系作支撑,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使廉政文化建设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以制度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科学规划,立足长远。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大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着眼现实,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分阶段实施,为培育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廉政廉洁文化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摆进去,参加廉政廉洁文化建设,在不断地接受熏陶和教育中强化自己的廉政廉洁意识。同时,要鼓励广大的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积极参与,使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积极拥护,廉政文化深入民心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和谐的构建就有了广泛的依靠力量。三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廉政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管人管财管事管项目的政府重点部门。通过开展廉政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发挥机关公务人员示范和导向作用。四是创新方法,拓宽途径。创新载体,整合资源,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把廉政廉洁文化“渗透”到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和家庭,“渗透”到课堂、舞台、报刊等网络媒体之中。建立廉政文化教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政务公开基地,夯实廉政廉洁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三)以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促和谐

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先进文化。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其次,廉政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道德情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方面,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廉政文化与和谐文化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和谐文化的提出,为廉政文化赋予了新的内容;廉政文化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廉政文化与和谐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自觉地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和谐文化建设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四)以作风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促和谐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不懈的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败落后思想的侵蚀。依靠良好的党风政风,也会带出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不断推进竞争与效率,公平与正义、谅解与宽容、文明法治的和谐统一,为构筑社会和谐提供精神支柱。以作风建设推进廉政文化构建。一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二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使各项政绩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三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应该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廉政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把发展社会主义廉政理论与建设廉政文化结合起来,加深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探索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发展廉政思想,创新廉政理论,改进廉政文化建设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逐步深化认识,把握规律,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植根于民族廉政文化的沃土,提炼、挖掘散落的有关廉洁自律、扶贫济困、浩然正气、忠心爱国、勤政务实等古代的优秀廉政思想;借鉴和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廉政文化成果,大力倡导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效率诚信和民主法制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道德,作为廉政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内核,使廉政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时代性。

(三)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既要统筹规划,又要着眼当前,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到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中总体把握,长远规划,整体推进,对已成熟的想法和基层成功的经验要大胆实践,积极推广,取得实效。既要营造氛围,又要循序渐进,在现有良好廉政文化建设大气候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加大探索的力度,培植一批典型,注意把握文化的特性,防止一哄而起,造成与生活、工作环境不相协调。要面向基层,从不同群体、对象实际出发,研究创造新载体,做到面上有规划,点上有实践,使这项工作全面、持久、深入开展。

作者:刘杨,中共湖北恩施州委党校教师

朱丽霞,湖北省武汉纺织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廉政党员干部建设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廉政之歌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