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案例探讨
——基于韵升集团创新模式的分析

2011-08-15 00:53余祖伟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

□ 张 炯 余祖伟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案例探讨
——基于韵升集团创新模式的分析

□ 张 炯 余祖伟

一、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背景和特征

我国从1992年由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实施了产学研工程以来,政府行为有力地引导和鼓励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地方实现产业化,也促使地区发展方式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从原来的单纯技术转让为主到现在国内主要大学院所纷纷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的局面。在一些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投资,并组建产学研联盟也出现苗头。但由于目前产学研合作各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体制上的交错、运行机制上的相异性以及利益追求上的错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研究机构的层面看,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技术存量不足,高校的职称评定机制不能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项目的积极性;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应用新技术的条件和能力不足,企业和高校之间倾向于“短、平、快”的浅层合作,企业与高校之间利益分配不公;三、从体制机制看,项目开发的评审机制与为生产服务的目标有所错位,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有待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科技资源和经费过度依赖政府,利用社会风险投资不足。相对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产业技术联盟的产学研合作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现今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大致包括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共建实体这三种模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的不同形式的联合实体,主要包括联营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联办学院、共建工程研究中心等。以共建实体方式能够克服研发环境上的区域障碍,联合研发机构可以保证研发活动的连续性,联合的培养机构或研究院可以保证充足的人力支持。西方发达国家现在三种模式采用比例大致是技术转让占20%,合作开发占30%,共建实体占50%。在我国可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存量仍旧非常稀缺,目前采用的主要合作方式还是科技成果的转让。目前正在努力提高合作开发这种模式所占的比例,而共建实体是未来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韵升集团创新的路径和特征

宁波韵升集团是一个以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主要创新源泉的典型案例。韵升集团已成为拥有钕铁硼永磁材料、八音琴、电机、光通信元件四大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上市公司。

韵升集团的技术创新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技术起步阶段”产生了韵升技术创新的核心组织和人才,“精密机芯机器人化柔性自动装配线”的研发成功为后来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奠定了基础;“产业拓展阶段”通过引产学研合作开发攻克高档烧结钕铁硼和其他稀土永磁材料的难题,进入强磁行业,确保了企业占领产业的上游,初步奠定了机电磁一体化发展的方向;“产业延伸阶段”是向磁材料的下游延伸的阶段,也是产学研开展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但造就了企业的各种特色产品还形成了企业的研发体系;“技术综合阶段”是将企业研发的优势综合在一起,形成更大规模的集成创新,这个阶段提高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其应用新技术拓展市场的能力。

(一)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韵升的开发平台多是通过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起来的,其产学研的合作方式不拘一格。有通过委托研发方式的,如:与上海大学合作研发八音琴自动装配调试流水线;大部分产学研是联合开发的形式,如:与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对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制成工艺的研发;更有通过共建实体这样先进的模式进行研发的,如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开发光纤连接器。

韵升在产学研合作中引入产权机制,以协议形式在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的基础上共建实验室和成果转化基地。与中科院电工所、电科集团21所的合作的层次更高,三方共同承担国家“863”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通过股份制合作形成了上海电驱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使三方的研发、生产、销售力量充分整合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制

公司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总公司的高新技术研究院,下属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和研究所,车间工程师、技术员形成的企业工艺创新团队。这三个层面通过公司的技术专家委员会串联起来,统分结合,联合运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实现责任分解,平台共用,资源共享。

在韵升集团中,高新技术研究院是研发的执行部门,科学技术部是研发活动的管理部门,为了把创新制度化,韵升制定了《技术创新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立项制度,专利制度和奖励制度等。

(三)成熟的科技人才管理模式

企业实现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韵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有其独到之处。一是注重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公司与国内知名高校积极开展人才领域的合作与开发,加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二是健全人才激励制度。韵升允许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技术入股,设立“韵升科技创新奖”,对取得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予附加奖励。韵升公司全面实施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制,研发人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和项目工资组成,基本工资每月不变,项目工资根据研发的难易程度经审评后确定,并根据研发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分期发放。韵升通过这样的激励制度将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韵升集团产学研创新模式的启示

(一)必须有中心明确的创新战略

韵升有一幅中心明确的高层次创新战略蓝图。其各个子公司的发展都围绕上游原材料钕铁硼磁体的技术优势,钕铁硼磁体技术的领先位置保证了VCM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同时伺服控制器,汽车电机,风电电机等产品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都得到保证。韵升的“主业轴心”和“研发轴心”从客观上决定了韵升特定的企业战略和把创新作为生命的企业文化。

(二)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的两个方面,制度对于技术来说有着更为基础性的性的地位。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落实制度创新,建立起有利于高新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完善的体制机制设计是推进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通过韵升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牢牢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先进的磁、机、电一体化生产体系和扁平化的管理机构设置。二、企业的创新战略机制保持了对国内市场的敏锐嗅觉,并注重与国外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三、先进的企业研发创新机制,根据公司的结构设立了功能分化的三层的研发体系,创造了研发活动的分工和合作制度,看到了研发的专业性差异,大大促进了研发的效率。完善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使得研发具有市场针对性和前瞻性,特别是严格科学的研发经费管理方式大大降低了研发的风险,并且不会挫伤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四、开放的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韵升发挥产权威力,极大地调动了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创新文化的基础。五、大胆创新的激励制度。科技人员能够获得股权和期权奖励,以及科学的项目工资制保证了能力和报酬相应,为企业建立有效激励制度提供了正面的借鉴经验。

(三)必须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

韵升实现了与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这是因为在产学研合作中,韵升总是以企业为主体,培养企业消化吸收的能力。科研机构的长处在于产生突破新的创新,对技术难题的破解,而不是对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即使完成中试环节,还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企业要求科研机构“交钥匙”的行为往往会产生期望和现实的差距。韵升并不需要对方承担科研结果产生效益的责任,它自己有能力转化这些科研结果。

在现实中,我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中,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科研机构把那些市场前景不确定的东西交给企业转化,而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技术又不愿意卖给企业而要自己办企业转换,这就造成了企业和科研院所功能的错位。这种问题通过双方共建实体并利用产权机制进行协调就不容易发生,从韵升的产学研实践经验也表明了允许科研院所用技术入股能使双方能放下芥蒂,从而充分实现高效的合作。除此之外,韵升的产学研合作能够深度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税收、用地等各种优惠政策引进有关的科研院所,围绕行业龙头企业韵升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产业技术联盟,带动了宁波磁性材料行业整体的发展。

本文为宁波市软课题项目 “宁波市自主创新案例研究”研究成果(2008A10020)

[1]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葛如一,张朋柱.不连续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

[3]刘力.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6(4)第4期

[4]孙福全等.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2(1)

[6]王文岩,孙福全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

[7]许慧敏,朱军.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2)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产学研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