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

2011-08-15 00:53汤猛
重庆行政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会员社团

□汤猛

大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

□汤猛

随着高校的扩张,学生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业余时间,学生愿意加入某些社团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培养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社团在各高校中的数量迅速增加,在学校和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然而,如何管理与提升学生社团品质,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

(一)发挥学生的特长与爱好,满足学生的自我需要。

在社会多元化这种大背景下,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以外,还希望自身的能力在各方面有所提升,更希望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能得到别人的共鸣。加入了学生社团后,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创造与娱乐的重要平台。

(二)消除盲目,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社团往往打破专业、班级、年级的限制,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集中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很容易接触到高年级的同学,容易消除在入校初期的不适应感,能较快的找到自己大学几年的方向与计划,减少盲目感。另外,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涉及人员、经费、活动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会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人和事,锻炼社交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创造和传承的主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高校的活力所在,而大部分体现校园文化的活动,都是由学生社团来组织的,可以说,社团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国内外,只要我们走进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名牌大学,就能感受到它们特有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更为直接的表现可能是存在着许多历史悠久而影响深远的学生组织。

二、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学生社团具备这些功能,但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学生社团的发展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正视这些矛盾与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展与管理学生社团。

(一)社团发展比较随意,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成立虽然程序上也要过些关卡,但实际是比较“简单”,管理的不严谨使得一些社团在成立之初就缺乏必要的规划,到后面就容易出现价值观的迷失。另外,一些社团为了从数量上发展壮大,往往不加选择的招收新会员,学生加入社团的门槛较低,只要办理一些简单手续,即可成为会员,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是多个社团会员的情况,会员也可以随便的离开某个社团,从而导致内部管理松散,更不用说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社团文化了。

(二)社团物质条件匮乏,活动所受限制较多。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学校、会员会费以及社会赞助。学校拨付的经费一般限制较多,偏重给参加重要比赛的社团,一般的学生社团很难争取。社团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所需经费大多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但收取的会费又非常有限。社会赞助因为社团掌握的资源比较有限,没有保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经费问题成了许多社团难以为继的关键因素。同时,大多数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办公场所,使活动开展和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存留存在很多问题。

(三)社团干部青黄不接,归属感缺失,难以实现社团的继承与发展。

学生社团大多往往比较注意招新,而不注重平时系统的培养和发展骨干。一些社团出现官僚化现象严重的情况,社团文化缺少亲和力,会员对本社团内部的建设和社团活动的策划并不关心导致会员对组织丧失信心,都不愿意当社团的干部出现社团内部无人可选的地步,社团最终也就名存实亡。

(四)社团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撑,专家老师的指导流于形式。

目前,学生社团一般由学校团委领导,而团委受专业和精力等限制,对社团的指导往往偏向那些规模大、会员多、影响面广、发展空间较大的社团,而对一些相对小众的学生社团则无暇顾及。虽然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一般会设有指导老师来管理,但是导师的身份一般为学工干部挂名。

学校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学校往往不予重视,对指导老师的考评奖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指导教师有名无实,难以给社团一定的专业指导。

三、探索与思考发展学生社团的策略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情况与问题。一方面学生社团应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自身制度;另一方面,学校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部门,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学校应加强对于社团的正确引导,在学生社团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首先,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关注与重视。高校应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表彰、奖励机制,为学生社团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高校应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大学生社团专项经费投入,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结合自身情况,高校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结合现有硬件资源,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同时,高校要规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经费使用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高校加大指导老师的管理力度并对社团负责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社团的发展缺少一支专业的管理者队伍是不行的,而社团的发展能否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更是关键。高校应充分肯定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价值,规范对指导老师的管理,选派有专长和负责任的教师来指导社团的建设,对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老师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高度重视对社团负责人的培养、选拔,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训,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使他们在以后组织开展工作更加顺利。

(二)学生社团加强内部建设,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团内部各项制度,使社团发展有章可循。有规矩才成方圆,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入手,通过制定社团组织架构管理、活动管理、资金管理和人员管理,明确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强社团的组织纪律性,规范社团内部运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建立起管理架构,使社团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其次,积极营造社团文化,并实现薪火相传。社团文化由社团的传统和氛围构成,代表着一个社团的价值观,同时也是社团活动和行为的规范。它是社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能使社团成员对社团有一种家的感觉,增强会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团应该把社团文化的建设渗透到社团活动的各个方面,以团队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去加强社团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团可以通过建设自己的网站、会刊、社旗等渠道来发展社团文化,使社团价值观和精神被广大社员接受,为社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还要保护社团资料,如工作计划及总结、活动方案及总结等等,建立社团档案体系,可供后人参考,对社团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最后,以“人”为本,重视社团普通成员的价值与作用。对于学生社团来说,社团里的每个人都是它发展的保证,也是宝贵的资源。在社团的发展中,主要干部对其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相对来说容易得到老师的重视。然而,重视普通社员的价值与作用也是社团得以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社团必须要有培养管理社员的模式,提高会员参与管理社团、参与活动的组织策划的意识,使会员能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也能锻炼与考验普通社员的能力。

[1]秦军、苏国红.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研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2]李安英.樊习英.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3)

[4]刘慧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08(6)

[5]王志坚.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8(06)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会员社团
缤纷社团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