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对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分析
——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

2011-08-15 00:48李寒蕾
创新 2011年3期
关键词:玉柴文化企业

李寒蕾

企业技术创新对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分析
——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

李寒蕾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提升企业发展潜能的核心性活动,其在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牵涉到企业相当大层面的人、财、物,影响企业资源相互之间关系的调整,所以毋容置疑地影响到企业文化的整体构建。以广西玉柴集团为例,通过技术创新对企业深层精神文化、中层制度行为文化、表层物质文化所起到的培育效果进行分析,力图引发管理者对于技术创新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拉动作用的重视。

技术创新;文化;拉动

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当中,企业的组织制度随之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日益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导致企业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性活动;二是对综合性、交叉性的科学管理知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来自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士开始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的环境保障、国家创新政策、合作创新的体系等是否有效配套的问题,这就将适合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推向前进。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文化建设自觉抑或不自觉地被技术创新的进程所拉动,在基本的三个层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玉柴”这两个字可谓无人不知,作为国内内燃机制造行业的龙头,广西玉柴集团(以下简称玉柴)在近年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时至今日,广西玉柴集团已形成以母公司为核心,多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组成的大集团,构架在经营项目上形成了跨省(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多元经营格局。“技术领先”一直以来成为支撑玉柴取胜的关键,由技术创新拉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也欣然可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深层文化的培育

(一)技术创新有助于巩固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一般被认为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技术创新从创新的价值取向、未来发展目标上反映企业价值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要想保持发展的地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采取一切手段满足市场需求,这要求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经营的最大目标,这是大多数企业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另外,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影响发展目标。企业在分析当今世界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必须清楚地界定技术创新目标,是作为创新的领导者,跟随者亦或是模仿者,并由此界定自己在行业当中的定位,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社会整体利益,注重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支配自己的生产经营和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观念。

用卓越和领先满足公众的动力需求,正如玉柴使命所昭示的那样,一旦用户使用的玉柴发动机的标识被认定,玉柴在全国各个营销物流中心和各营销物流服务站就将提供各项传统服务并且还提供7天以内的连续运输合同服务。使用玉柴机的用户只管安全行车、如期履约,不管货源寻找、运费结算、保险、税费缴交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不仅可以享受到玉柴高品质的产品服务而且可以获取玉柴竭诚周到的运营延伸服务,而玉柴则通过提供延伸服务持续推动企业产品和经营的品牌影响力。

技术创新所引发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生产环境的改变。表现在工艺流程、生产运营、人员岗位配置均不同程度进行调整。产品的销售过程也相应受到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公关的力度大大加强,这些都要求经营活动相应发生变化。二是企业外部公众的变化。外部公众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要求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必须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而且还要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感觉,得到心理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变化,对企业的价值观、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等均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聚天下英才,创玉柴伟业”是玉柴的全球人才引进观。公司通过全员搜寻、团队引进、合作引进、项目加盟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

目前,玉柴已拥有教授级专家6名,其中4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20人,硕士260多人,本科以上技术人员占比约60%,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为1∶3∶15的阶梯比例协调人才结构,构成了玉柴实力强劲的技术研发队伍。在薪酬设计上,对有突出贡献人员施以重奖,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并创造了有利于人才发挥才能的机制,使整体的创新体系得以稳步提升。

(二)技术创新有助于培育企业精神

玉柴董事局主席晏平把玉柴的企业精神概括为八个字:责任、忠诚、勤勉、严谨。正是由于保有对玉柴的深厚感情,晏平一直思考如何做强做大玉柴事业,如何为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玉柴从事的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决定了玉柴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技术与管理,只有脚踏实地,在技术进步与科学管理上狠下工夫,玉柴事业才有光明的前途。

创新的过程必须面对一系列困难和矛盾,常见的有人员缺乏、稳定性差、实验条件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等等,这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顽强的斗志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技术创新的成功。在此过程中,必然培育起企业与员工励精图治、顽强拼搏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之所在,能够起到长期感召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说,由于技术和市场均处在动态发展变化之中,技术创新人员必须始终保有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眼光,用迅速反应的工作作风走在变化的前列,开发出的新产品才能迅速占领市场,为企业赢得高额利润,同时有利于培育起企业锐意进取的企业精神。

二、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中层文化的培育

(一)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组织结构设置

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只有每个成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创新工作才有效率,这需要有一套较为合理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一般的创新过程是:首先,企业技术工作者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接下来,开发人员与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改进工艺、设备,进一步试制生产;最后,营销人员将产品投放市场。这种运作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由于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所导致的产出会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又将导致人在结构中的地位的变化,因此必须建立能够适时调整的,能够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弹性组织结构。

玉柴成立工程研究院以后迅速引进了开发流程。因为有了开发流程,企业更懂得如何合理地安排资源,如何保证质量。正是因为开发流程的建立,这两年玉柴推出新机型的速度大大加快。以前玉柴开发一个新机型,大概需要36个月的时间,现在大概能提前6个月。

(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制度的构建

技术创新活动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计划组织和人事管理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而发生变化,每一次变化都要求有新的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不少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开展技术活动后发现引进的管理制度在企业根本行不通,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社会文化之间的冲突所致。这时就必须重新设计一套适合企业现实水平的管理制度以解决矛盾。

玉柴的创新理念,主要是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打造民族品牌来开展的,不断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市场管理、市场拓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做深做细。玉柴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激励人才。这一系列改革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实现了集团高效、规范、稳健的运作。

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表层文化的培育

企业表层文化主要指的是以企业产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外观、环境、包装、广告等视觉系统。企业产品从设计之初就要从经济、社会、技术、心理、美学的角度加以考虑,产品制造过程中结合材料特性,依赖现代化、高科技、高效率的生产工艺创新,实现商品化、品牌化,降低成本,创造利润。在产品销售环节,借用现代工艺的广告宣传,精心设计的购物场所,以及产品所涵盖的文化特色,共同影响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行为。

据统计,消费者从产品可视形象中获取的信息量占到所有信息量的83%,而现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新技术带来的视觉形象宣传接受程度相当的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直接把技术创新的入手点放在了产品包装、广告宣传上,这往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效果显现,就能极大地推动后续技术创新的深入开展,最终带来整个过程的良性循环。

走进玉柴的厂区,能感受到这一名牌产品制造过程的规范、严谨,能看到每一个玉柴人身上所迸发出的敬业、拼搏、进取精神。柴油机靠的是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信得过的产品质量,以及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顾客正是看重了玉柴产品这些方面的优势,才产生了对企业表层文化忠实的信赖。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引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整体提升企业自动化、规范化的程度,使得大多数开发出的产品具备更加先进的使用功能,更加深入层面的领先能力,提升企业物质文化发展的水平及其对企业精神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

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的动态保障作用日益显现,技术创新能够形成企业价值观,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引起企业文化的调整,促进企业文化的积累与完善,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能够巩固企业文化的内容,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企业文化在未来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更持久、有效的作用。

技术与文化,企业竞争力考量的这一硬一软两个方面,硬技术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软文化建设的配套,否则难以持续;软文化的建设的方向又必须与硬技术一致,否则难以发挥作用。企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欲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对文化建设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分层面分步骤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吕振永,党兴华.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J].经济管理,2002,(11).

[2]黄华新,顾坚勇.论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J].科学研究,2001,(4).

[3]杨慈殊,刘明宇.技术对企业文化的选择[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1,(5).

[4]王明友.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F273.1;F270

A

1673-8616(2011)03-0058-03

2011-02-20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200911LX532)阶段性成果

李寒蕾,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广西大学商学院MBA学员(广西南宁,530007)。

[责任编辑:李君安]

猜你喜欢
玉柴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玉柴集团董事长李汉阳兼任玉柴股份董事长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17年玉柴客车动力出口首次突破1万台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