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2011-08-15 00:48廖波光
创新 2011年3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师资队伍院校

廖波光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廖波光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资格缺失,准入不严等问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只有实施高职专任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重视整体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培训,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以及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才能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发展路径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既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他们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根本保证;同时也要有一支高管理水平的非专任教师队伍,他们是保证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基本依托。因此,掌握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发现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困境,探寻高职师资培训的发展路径,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提及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既包括专任教师,也包括非专任教师,即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是专任教师数量快速增长,学历结构大幅改善。高职教育自199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发展,1994~2001年,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数量基本稳定在6万人左右,2002年达到15.6万人,2008年增加至37万人,约为2001年的7倍,保证了高等职业院校拥有一支稳定的能够保证基础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规定,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必须达到15%以上,2004年全国高职院校的平均比例为14.6%,2008年达到26.2%,[1]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得到大幅改善。二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重视。高职教育培养定位于服务生产、服务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已经刻不容缓,要求高职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有效融合。基于这样的实践,高职教育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37.7万人,占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68.2%,比1994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其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8.4%提高到29.9%,上升1.5个百分点。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数量达到11.4万人,是2001年的72倍多,外聘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0.2%,并且外聘教师和有一定企业经历的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1]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职教师资格缺失,导致准入不严。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高职教师的职业资格制度,高职教师职业资格制度主要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标准。但对于作为高职教师的职业资格制度,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教师资格要求还有一些缺失。对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来说,仅仅学历方面达到基本要求的教师,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难以判断其是否具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实际的专业操作技能。由于准入资格不严,导致高职院校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到企事业挂职锻炼提高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双师型”教师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提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学70%的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尚不足三分之一。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结构上,均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院校主要还是靠大量接收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解决教师缺口问题。据“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专职教师中毕业后直接任教及由其他高校调入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2.2%,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1]三是非专任教师对高职教学改革了解不足,教学管理滞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三改一补”而形成的,很多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职教师那样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而难以转型,他们的管理还停留于原有中专管理模式,对高职办学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知之甚少,因此无法对专业和课程改革提供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四是外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管理难度大。首先,部分外聘兼职教师缺乏必要的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能力。兼职教师虽然是企业或社会上其他行业中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但有些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没有教学经验,对培养对象了解不够,因此教学效果往往欠佳。其次,部分外聘兼职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对授课教材钻研不深,理解不够。还有一些外聘兼职教师备课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不注意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再次,外聘兼职教师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遇到本单位临时有重要任务或工作时,调课、串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很容易打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上种种情况表明,外聘兼职教师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一)完善高职教师资格制度,强化准入

师资队伍良性而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督促与保障,包括教师标准的制定、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教师培养培训的投入机制等。只有完善制度建设才能使师资队伍建设有序稳步地进行。这一点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德国、美国等就非常重视教育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有比较完备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任职资格制度、聘任制度等。甚至对新教师的培养也有很详细的规定。

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有严格而独特的职业任职资格与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与考核管理制度,有专职的从业人员。因此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入职标准并加以实施,提高入行标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才能进一步稳定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职教教师队伍。同时要建立适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需要的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对兼职教师的资质予以认定,颁发兼职教师资格证书;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鼓励学校和行业企业双向介入,制定奖励政策,鼓励行业企业职工担任兼职教师。

(二)重视整体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

根据高职院校现有师资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高职整体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既能使专任教师具备以普适性能力、通识教学能力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能力结构,也能使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顺应并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1.更新知识,转变理念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而且还要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社会服务等工作,难度和强度均很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注重更新专业知识,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保证教育教学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否则将面临知识老化和无从适应新工作的问题。还应树立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理念,有意识地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准确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增强与职业教育的“契合度”。

2.提升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通过定期到企业锻炼、参与技术服务等措施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熟悉企业真实产品的工艺流程,强化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技能训练,努力使自己具备“双师素质”。同时,要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实践,并把就业导向、创业教育、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等职教理念贯穿其中,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此外,还要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促进教学,通过研究实现专业发展,通过研究提高服务能力。学校要创新专业内涵建设机制,形成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布局,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管理机制,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平台。

3.革新管理理念,把握高职改革趋势

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主要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并根据高职教育的改革方向提供改革的智力支持。因此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教学管理流程,而且能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首先,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要掌握高职教育法律法规,领会文件精神,掌握高职教育规律,把握改革趋势;其次,一般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要跟踪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热点,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规律,掌握人才培养过程,了解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最后,要在准确把握高职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提供与高职改革相符的教学服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不断做到与时俱进。

(三)加快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要在密切产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有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做到院校和企业教师逐步实现相对分工合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的局面。

一是对专业课程专任教师要求必须持有一门行业资格证书,或者在企业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加强对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项目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二是对来自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是分类开展培训。不同专业(群)建立“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培训体系,为兼职教师提供教育理论培训,帮助其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其次是分类规范教学。根据兼职教师的专业和技能优势,为其量身定制尽量细化、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弥补他们在教学基本技能上的不足,让兼职教师在规范的教学框架内,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四)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路径高度专业化的经验。在德国,职业学校特别是FH(德语Fachhochschule,即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至少有5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在学校工作期间,一直保持同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密切联系,随时到企业提高。澳大利亚则把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作为入门的基本标准,同时重视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发展活动,主要形式有参加由企业提供的在职培训服务、教学研究班、行动学习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项目。英国、日本等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上有同样的保障措施。[3]

强调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就是强调其职业的高技术含量,维护职教教师的职业地位与职业声望,赢得社会的尊重。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累积、专业技能(执教专业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教育教学水平,即课堂操控能力与反思能力)的提升、专业认同程度的提高、专业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等等。在这一系列要素的发展与完善中,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专业人士。

[1]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0,(30).

[2]邵建东.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教师发展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3]唐智彬,石伟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Developing Paths

LIAO Bo-guang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articles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ing paths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staff in the future,that is,we should implement teaching qualification for full-time teachers,emphasiz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the whole staff,construct due-structure teaching team and propel teach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 staff;current situation;developing paths

G451.2

A

1673-8616(2011)03-0121-03

2011-02-28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项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口支援模式的探索与研究》(2009B118)阶段性成果

廖波光,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广西柳州,545006)。

[责任编辑:文 晴]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师资队伍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