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三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1-08-15 00:53朱忠孝郭华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时代化三化大众化

朱忠孝,郭华茹

(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朱忠孝,郭华茹

(常州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提供了发展机遇。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学习阅读快餐化、学习追逐功利化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教学内容上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在教育对象上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增强教学针对性;在教学主体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手段上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既是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政治理论课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迫切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三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1]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提出和完善,对于澄清思想,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使之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体现时代精神。”[1]1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始终关注时代主题,回答时代问题,紧扣时代脉搏。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践探索的理论总结,是新的历史时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应用。”[1]14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被现实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人所掌握,并转变为行动。否则,产生不了改变世界的客观效果,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社情、民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中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又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要科学地解答学生思想意识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疑问和困惑,回击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牢牢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变化,作出新应对。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碰撞出现了新的形式,网络、移动通信等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文化多样化,新时代的大学生呈现出信息来源广、信息获取量大、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混杂等新特点,而且这种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变化的幅度越来越大,这些新信息、新思想不断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式提出挑战,造成冲击。[2]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研究时代新变化,回应时代新要求,探索与时俱进的新途径,大胆尝试,大胆创新。

再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去阐述科学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回答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难和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贴近青年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要对他们之间通行的信息交流工具和途径有动态的了解,比如校园BBS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果能够做到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使他们在鲜活的事例和真切的情感交流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才能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对青年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挥指导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三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新挑战

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武装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马克思主义“三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就是要巩固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这既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更是党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挑战的积极应对,是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战略思考。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挑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的各种思想文化思潮蜂拥而入,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中有所反映,再加上社会生活中原已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的认识和理解等等,都对马克思主义“三化”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早在2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经忧心忡忡地指出:“(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3]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的学者更是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把思想文化的渗透当成争夺青年思想和国家竞争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传播媒体的普及使得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更加多样和快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了新的挑战。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习阅读快餐化的挑战。思想文化的多样化不仅表现为不同的思想和理论流派,而且表现为不同的水平和层次。当前的社会思想文化有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严肃文化、通俗文化乃至庸俗文化之分,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在大学校园里也都有所表现。在当代大学生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传统的阅读大为减少,通过阅读书籍获取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小,通过阅读进行的深层次思考也越来越少,那种即时的、便捷的信息获取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多数学生对抽象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深层次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与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思想大师进行对话和交流,充分利用好书籍特别是学术经典这个“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习追逐功利化思想的挑战。对于学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部分,对学校的排名和所谓的社会声誉影响甚微。因此,在全国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学科建设上,重点支持能够提升学校排名的学科,在对教师的考核上,弱化难以量化的课堂教学环节,强化容易量化的科研论文和项目课题,这些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问题,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影响更大。甚至部分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看成是教师在“挣工分”,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是海阔天空地“侃大山”,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功能,严重伤害了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感情,影响了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倾向于学习那些对就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各种各样的证书和考级趋之若鹜,对于各种各样的培训饶有兴趣,对于号称能够指导他们成功的所谓励志书籍、成功秘籍情有独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提前做着走上社会的准备,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却忽视了大学教育不只是知识技能的教育,更根本的是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文化内涵的蕴育。

三、马克思主义“三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的新途径

马克思主义“三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众多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有效途径。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必须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学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都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既要注重观点、理论的讲授,更要注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的学习。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这一点不能有丝毫的偏离和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认识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灵魂,它对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破除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澄清各种错误糊涂的认识,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四有”新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不断地及时地捕捉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进展和理论成果,结合新的形势发展和理论进展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用理论来解读现实,回答现实问题。

第二,在教育对象上,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研究,在增强教学针对性中增强实效性。[5]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作为高校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学生来源更加多样化,大学从相对封闭的象牙塔转变为现实社会的一个鲜活的部分,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各种现象在校园里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发达的信息传媒造成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对青年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经过媒体的炒作之后更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个人前途的考虑以及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削弱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对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很敏感,也有一定的思考和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对不同的理论观点也有很强的争辩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结合时代特点,找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找准学生的关注点,在与学生的辩论中灌输马克思主义。

第三,在教学主体上,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准入门槛都是博士,从学理层面而言,他们是能够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青年教师往往从校门到校门,大多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缺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亲身感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感性认识,导致课堂教学缺少时效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培养和提高工作,加大精力和经费的投入力度,制定长期规划和有力措施,常抓不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深入了解和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课堂讲授才能生动,才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第四,在教学手段上,必须善于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都有极大的助益。但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室光线较暗,学生的兴奋度受到抑制,如果运用不当,教学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罔顾教学规律和规范的内在要求,用演示代替讲授,演示内容很多,理论阐述很少,理论观点淹没在事实材料中,教学无重点、无逻辑,理论讲授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材料和观点两张皮,案例不能很好地逻辑地证明和说明理论。一些学校和职能部门搞一刀切,用简单化的手段来管理复杂的教学活动,不论什么课程,课程是否必需,都一律要求使用多媒体,并且以此作为评优获奖的必备条件,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一味地拒斥多媒体手段,固执地认为理论教学不需要视听素材,是食古不化、僵化保守的思想;但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把多媒体看作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甚至以此来代替教师的主体作用,那更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因此,一定要把理论讲授和多媒体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关键,大众化是基础。在高校,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都要以中国化为基础、为中国化服务。不能借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更不能一味地迁就和取悦学生,从而失去理论对青年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不能让庸俗化、肤浅化的风气充斥、占据课堂和讲台。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信仰。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0.

[2]张艳芳,王迎春.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5]郭华茹,朱忠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实践研究 [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102-104.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Un 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Sin icization,Epoch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ZHU Zhong-xiao,GUO Hua-ru
(School of Humanities,L aw and A rt,Changzhou U niversity,Changzhou 213164,China)

Keeping promoting sinicization,epoch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M arxism,proposed i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eventeenth Central Comm ittee of the CPC.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in building a learning-orientedM arxist political Party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M eanwhile, i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Facing so many challenges as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fast- food learning and reading,and chasing utilitarian learning,some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The teaching content must be focu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M arxism and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M arxism in China;A s for the object ofeducation, research should be lai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strengthening corresponding teaching;For the teaching subje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of“Two Courses”must be enhanced;Besides,modern teaching methods like multimedia should be applied properly.It is not only an effective way in promoting“sinicization,epoch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of M arxism in universities,but a positiv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M arxism;sinicization;epochalization;popular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G41

A

2095-042X(2011)01-0110-04

2010-11-08

朱忠孝 (1967—),男,河北万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郭华茹 (1954-),女,湖北襄阳人,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理论研究。

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SGSY2009YB369);常州大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会课题 (L SY10020010)

(责任编辑:李 艳)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三化大众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