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通识教育课素质教育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

2011-08-15 00:42刘德庸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理教育课通识

刘德庸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605)

提高通识教育课素质教育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

刘德庸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 大连 116605)

分析了现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以《世界科学技术史》课程为例,探讨了通识教育课课程架构的设计及课程内容的精选;实践证明,如此打造的通识教育课具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性价比”。

通识教育;素质培养;科技史;课程架构;课程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于 1999年 6月公布,说明国家已经认识到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求。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各个学校都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 (现改为通识教育课)。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普遍的观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崇尚的是价值理性,使学生在人文素质、科学修养、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思辨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许许多多的通识教育课都会有益于素质教育,但如何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取得素质教育的最大效果,即获得高的“性价比”,是值得研究的。由于通识教育课可塑性很强,所以教师可发挥的空间就很大。笔者于 2000年开设了“世界科学技术史”(以下称“科技史”)公选课 (现列入通识教育课),针对现行教育所产生的问题及通识教育的内涵及教育目的,设计课程架构,精选课程内容,历经10年,并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实践证明,这是门“性价比”很高的素质教育课。

1 现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搞清楚现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最大的缺陷或不足是什么,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给予改善或解决。现行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1],笔者认为以下二个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1.1 文理分科培养出“半个人”

教育家梁思成曾指出,中国的教育应该走出“半个人的时代”。意思是说,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养出半个人来。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仍然如此,并且很难改变,从高中开始文理分科,一直到读完大学,基本上是学文的不学理,学理的不学文,“半个人”的问题普遍存在。

1.2 重视知识学习忽视思维培养

应试教育贯穿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在这种机制下,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本身,更确切地说仅仅集中在知识的最终结论上。至于这一结论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现有的结论是否存在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统统不予关注。这必然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不是主动地思考;只是机械地记忆,不是灵活地掌握;对于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不加怀疑、不加批判地接受。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就是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美国的教育属“文理并重”的教育或称为“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学生核心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素养和品质的培养。

2 “科技史”通识教育课的价值

400年前,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至今得到人类的共鸣。培根还有另外一段名言:“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使人耳聪目明,学习科技史,则更为重要。因为在 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科学和技术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仿佛是承载激流的河床,流水消失了,河床留下来,昔日的城堡、宫殿化为灰烬,昔日的赫赫战功,随岁月而消去,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已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支撑着每一时代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技艺一代代传了下来,显示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理论一代代传了下来,牛顿、爱迪生……名垂千古。正如乔治·萨顿所说:“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本质的部分,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3]。

所以,“科技史”会直接有助于打开学生们的智慧之窗、心灵之窗,能够具有很高的素质教育“性价比”。为达到此目的,还需做好课程架构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精选。

3 课程架构的设计

表述科学技术发展史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分科史,即分别以物理史、化学史、天文史……等形式出现,其优点是学科内容集中、条理分明。第二种是编年史,即以年代顺序为主线,各学科均包含于其中,其优点是利于展现科学的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性,利于展现科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利于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统一的图像。在当今教育所造成的学科分化愈演愈烈、知识被割裂、被教条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的现状下,尤其需要建立这样一种统一的图像。这也是哲学思维的根本所在。

本课程的基本架构是:以时间为主线,从公元前四千年的四大古老文明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支撑:其一包括数、理、化、天文、地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能够有效地改善文理分科所造成的“半个人”的问题;其二包括诸如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牛顿、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经历、品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品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三包括荷、英、法、德、俄、日、美等强国的相继崛起之介绍,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文化、机制、理念等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作用。

4 课程内容的精选

“科技史”要在二三十个学时的时间内把上述三个方面内容展现给学生,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这需要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突出重点内容。具体地讲注意以下三点:

(1)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梅贻琦先生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就积极倡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对素质教育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给予充分注意:中国古代的造纸、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四大发明和农学、医学、天文学、算学四大实用科学体系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及近、现代西方科技成就对华夏文明的推动都是中西融汇的很好实例;以时间为脉络,将各门科学在各个阶段的重大成就串接起来,使学生了解到它们的逻辑行程和历史行程,有利于古今贯通;阐述和分析科学、技术、哲学、文化等的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有利于文理渗透。比如: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宗教统治的漫漫黑夜,文艺复兴运动使它渐渐苏醒。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手段,实际上是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禁锢,是一场新时代的启蒙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于是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等艺术家;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学家,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哥白尼、开普勒等天文学家;伽利略、牛顿等数学和物理学家;培根、笛卡尔等哲学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思想家。马丁·路德创立了新教;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及工业革命;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如此的课程内容编排既丰富多样,又具有条理性;既不像历史课那样单调,又不像理论课那样深奥。课程结束后,不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感触良多。生科院于淼同学说:“这门课填补了理性思维中人文气息的空白,开拓了视野,这必将成为我日后学习、生活中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经管学院张明同学说:“我是一个文科生,高中三年都是在政史地的领域内探索,根本没有接触到真正的科学技术,后来也采取回避态度,学习这门课后,我感觉到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无知,科学不只属于理科生。”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些内容,介绍科学家提出和解决科技问题时,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遇到社会和经济问题时,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比如:对于燃烧问题,拉瓦锡如何否定了先前的燃素说而创立了氧化说;对于热学问题,伦福德如何否定了先前的热质说而创立了唯动说;对于生物物种的变化问题,达尔文如何否定了先前的灾变说而创立了进化论;对于地壳的构造问题,魏格纳如何否定了先前的固定论而提出了漂移说;爱因斯坦通过提出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假设:“一个人如果以光速运动,那么他看到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从而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在成为海上贸易运输的霸主后,为了解决扩大再生产而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如何创造性地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美国的产业集团发展到垄断程度时,美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如何根据“机会均等”的原则(或理念)通过立法而使其拆分,等等。

这些内容令人去遐想、去思考,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不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都感觉受益匪浅。设计学院侯敏同学说:“这门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我好像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殿堂,正沿着一条路逐步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现在……。它激发了我思考的兴趣,提供了思考的对象和方法,许多人务实而不学此课,其实它才是最实的东西”[3]。计算机学院张蕾姝同学说:“学习这门课后,我看问题不再囿于一点,或片面地认可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总是会想得更透彻、更全面,这门课教会了我如何思考问题”[4]。

(3)用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感染学生。科学家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高贵的品质。比如:古代科学巨匠阿基米德正在沙堆前专心研究一个几何问题时,罗马士兵闯入,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了我的圆”,就被罗马士兵一剑刺死;伟大天才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系统总结了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了日光的七色光谱,一个人只要享有其中的任何一项成就,就足以名垂千古,而牛顿都做到了,但牛顿却谦虚地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我只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更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在我面前真理的海洋,却完全是个谜”;当柏林天文台根据法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勒维烈的计算而找到了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后,法国与英国为该星的发现权 (冠名权)产生争执(英国人亚当斯先于勒维烈一年,同样计算出了该星的位置,但没有找到),勒维烈主动提议将该星以海洋之神的名字命名为耐普顿星 (中译文为海王星);发明大王爱迪生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试验了 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 6000多种植物纤维,他一生取得 1300多项专利,但他常说:“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深深感染了学生,在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共鸣。机电学院张立波同学说:“让我最感动的还是那些科学家们高贵的精神品质,如果一个人没有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胸怀,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5]。

5 结 语

“科技史”通过这样的架构和内容放置,使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解和思考自然、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无疑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内容,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1]杨德广.教育新视野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理查德·莱文.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N].光明日报,2010-05-03(6).

[3]关国盛.科学的历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刘德庸.大学生应该学一学世界科学技术史[N].大连民族学院报,2001-01-09(2).

[5]刘德庸.读史使人明智[N].大连民族学院报,2002-01-10(2).

(责任编辑 刘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aising Quality Education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Taking“The World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 logy”Courses as an Example

LIU De-yong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main problems of education at present are analyzed.To imp rove the quality of general education,taking“the world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urse as an example,the curriculum framework how to be designed and the course contents how to be selected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are discussed.Such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with a high quality education"cost"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general education;quality training;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rriculum framework;course con tents

G64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1-0060-04

2010-11-16

刘德庸 (1952-),男,重庆人,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学研究。

猜你喜欢
文理教育课通识
劳动教育筑未来——吉安市初中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有感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文理生的battle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文理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下大学生不及格率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