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1-08-15 00:45李文虎朱锡芳苗贵松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常州产学研应用型

李文虎 朱锡芳 苗贵松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1 新建本科院校与产学研合作教育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决定竞争力,产学研结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技术创新需求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1]。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但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却比较靠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工科学生在读期间以上理论课为主,缺少工程实践,影响了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2005年9月,教育部、科技部、广东省联合成立产学研结合领导小组,选择广东作为先行示范区,这标志着我国探索产学研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产学研合作中“产”泛指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研”包括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等。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十分丰富,就高等教育而言,是指把产学研结合起来,由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共同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即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用人单位与高等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办学模式,其基本模式有“3+1+1”、工学交替、有机渗透、综合大学模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等[2]。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成立的本科院校(教高司函[2007]149号),截至2011年4月,共有新建本科院校290所①,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36.5%,真正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它们中有的是由老专科学校发展升格而成,有的是由几所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也有一批完全是新建的本科院校,还有一批是从老高校中独立出来的二级学院,有人把这些学校统称为新建本科院校[3]。本文的新建本科院校是指前3种情况。这些高校多数建在地级城市,管理体制上多是省、市共建;办学形式是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并存,并逐步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变;办学方向定位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办学类型定位于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特色建设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型高校。

为了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新建本科院校更应该发挥其坐落地方的独特优势,建立与行业、企业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2 国外产学研合作类型与中国模式

2.1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类型

产学研合作教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其主要形式有[4]:

①建立科技园。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就出现了兴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的热潮,科学公园、科学工业区、科学园、技术岛应运而生。1951年的斯坦福科学园是形成美国硅谷的基础。

②建立合作研究中心。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十分重视与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方式一方面让高校直接接触到生产领域的各类科技问题,使科研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大学可借机获得科研经费,加快科研进程,如英国“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KTP)。

③技术协作研究。技术协作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由技术的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的协作,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把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后,帮助企业使技术形成生产力,直接生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如德国联邦研究部主导的技术协作中心等。

④契约合作研究。契约合作研究是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技术经济合作方式,合作内容从技术、生产方面扩大到资金、设备、人才、管理、销售等多方面。约三分之一的发达国家采用这种合作方式,如美国的“底特律契约”模式。

⑤一体化合作研究。这是产学研合作中最紧密、最有成效的形式,适合企业集团及较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特点是改变原单位的体制性质和隶属关系,而整合为规模更大、结构合理、功能全面的一体化组织,如日本的官产学研一体化体制。

⑥技术入股合作研究。高校或科研院所以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等作为出资,企业以现金、实物等作为出资,共同组建有限责任或股份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如硅谷的大学不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独立地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而是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行的。

有研究表明,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完善,产学研合作方式和机制还不健全[5]。

2.2 我国产学研教育的模式

自1985年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首次以“合作教育”进行产学研教育试点以来,全国各类高校与企业进行了各种层次、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试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

从“985”高水平大学来看,复旦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别在文科和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中采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研究生层次进行开拓性的探索。

从一般本科院校(非“211”高等院校,多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校,大都办有研究生教育)来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合作教育模式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融合模式,分别获得2005年、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奖,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佼佼者。

从新建本科院校来看,广东省5所地方院校和“中德论坛”的15所中国高校的应用型培养与产学研合作特色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高等职业教育来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采取“三位合一、三方联动”教育模式,获得2009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综观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动、主建、联建、共建4种类型。另外,还有科研院校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6]。

3 常州工学院产学研合作发展历程与主要成效

常州工学院坐落于经济发达、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丽富饶的江南历史名城常州,学校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拥有工、文、理、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办学特点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和直属教学部,设有34个本科专业,并与国外院校联合开办15个专业的教育合作项目。

3.1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历程

常州工学院的产学研实践起步较早,在1986年就与常州机床厂等企业合作开展“3+1”工读交替的“三明治”式教学模式(“3+1”的教学模式就是统筹安排学生3年学校教育与1年工厂实习,将部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工作一致起来),被当时的《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誉为“常工模式”。

进入新世纪,学校创建了一批科技型企业(如常州工学院建筑设计研究所、常州工学院建设工程检测所、常州蓝联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常工富藤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科技产业园,这些企业已成为多个专业依托的产学研基地。

2007年,为强化各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先后成立涵盖多学科领域的十大产学研研发中心(包括动漫研发中心、光机电一体化研发中心、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电机研究所、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常州市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粉体与干燥装备研发中心、数控技术应用及装备研发中心、材料化工与分析研究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为推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平台。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高等院校的相互交流,共同促进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常州工学院和台湾勤益科技大学合作,于2007—2011年分别在常州、台湾召开了5届海峡两岸科技与人文教育暨产学合作研讨会。

近几年尤其是2010年以来,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分别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常州市高新区和金坛市、溧阳市人民政府等签署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为学校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33年的办学实践,常州工学院在教育部、江苏省及常州市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规模、实力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基本形成以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为主、科学研究与地方科技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教育界和社会的认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考察了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和发展校办科技产业所取得的成果后说:“按照新的时代需求来培养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产学研结合,不要追求综合理论研究,我们国家的教育应当是多种东西,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像你们这种就是紧密结合当地经济,为当地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就朝这个方向走。”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校办学定位和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与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

3.2 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成效

3.2.1 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向上,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苏南区域以及常州地方产业结构等,合理设置了一批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学科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向的把握上,各专业依托行业,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合作,开放教学过程,吸引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更多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聘请企事业单位和教育专家组建了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人才培养的总方向。

实施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改革工程,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社会和工程实际要求,明确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要求,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011年5月,常州工学院成为江苏省地方高校计算机学院培养服务外包人才20所试点高校之一。

高校社会服务工作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平台、载体和实现的手段,同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又需要社会服务工作为其提供教学、科研的资源、途径和平台[7]。学校重点扶持、建设与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使之成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2.2 实现创新与产学研教育相结合,强化师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学校构建10个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教师在这些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同时,围绕产品开发和生产组织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反哺教学,使教师在提高自身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使产学研结合最终定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上。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确定了以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创新创业特色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为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2003年11月,学校创立了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从行政体制和职能上确保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成功,在各类创新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举得到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杨祥主任的充分肯定,他在“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中期交流会上说:“常州工学院以行政职能机构的形式成立‘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是在全国4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率先进行的有益的实践,从行政体制和职能上确保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成功。”

3.2.3 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交流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交流机制,通过扩大对外交流,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另外,教师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协作与交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与推广,并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反哺教学,使其在提高自身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3.2.4 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我国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万件,但企业申请专利的比例非常低,所获效益更低,关键的问题是专利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与运用,许多高新技术成果“宅”在高校[8]。产学研合作是培养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充分利用地方院校的独特优势,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原则下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探索出了“多方位、立体化、直通式”的政府、学校、企业合作新机制,并取得初步成效,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校充分利用艺术与设计学院地处常州创意产业核心园区的优势,以常州意工厂创意产业研发中心为纽带,与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常州意工厂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了“意工厂”产学研教学实践平台,平台运用“政企校联动,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带动培训,以培训推进项目,以特色人才承揽国际项目的方式培养复合型艺术创意人才,“意工厂”已经成为中国创意产业著名品牌。

“意工厂”产学研教学平台引起国家和江苏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国家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国家文化部部长助理高树勋、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省长助理徐南平、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龚怀进等领导先后到“意工厂”考察。他们对“意工厂”特色品牌建设、战略定位及其“政企校联动、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充分肯定。

总结学校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探索与实践,主要体会是:

有机结合,全面渗透——产学研结合的思想要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

总体设计,整体推进——既要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更要充分调动二级学院、专业系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各显神通,探索出多种培养途径和培养模式。

积极建设,加强合作——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积极开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体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加强同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赢局面。

4 新建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思考

常州市虽尚存在本科高校与科研院所少、民营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和联合体要素不完备等瓶颈[9],但当前正在全力实施、深入推进的五大产业振兴计划和九项产业发展规划,对学校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4.1 做强文科类产学研合作教育

一般来说,高校产学研教育主要集中在各级重点学科或应用性学科,文科类产学研合作教育多集中在国家重点大学复旦大学或省市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新建本科院校的产学研主要集中在应用性学科。但是,目前许多新建本科院校的文科类专业数和学生数都已不逊于工程类,文科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

常州工学院在注重理工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学校文理兼容的多学科优势,扩大文科类专业产学研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事业、文化发展需要服务,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2007年12月,常州工学院动漫研发中心正式进驻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常州市引领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2010年12月,常州工学院动漫研发中心“常州意工厂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为“国家动漫企业”,为新建本科院校文科类其他专业提供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典型案例。

4.2 发挥地方本科院校独特优势

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日趋紧张,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尤其是由专科升格为本科的市属地方院校问题更为突出。与大部分省部属院校相比,“省管领导,市管财政”的双重管理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市属新建本科院校与省属高校生均经费差距较大的局面,严重影响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内涵提升。但是,市属本科院校的独特优势还是十分明显,要化被动为主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办学以来,为地方提供了8万多名的毕业生,且多数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其中很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还有许多都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这为学校建立了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纽带,也为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学校要充分发挥地方学校的这一独特优势,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至今,学校通过校友的渠道,建立了一大批产学研合作和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4.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培养本科生、以教学和面向地方为主[10]。产学研合作有没有真正进入本科培养方案,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广东省作为全国先行示范区,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很有代表性:通过“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接受合作教育的学生比例最高,占48.1%;以科研基地为依托联合培养的学生比例最低,占3.1%;以校企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占7.3%;“订单式”培养的占10.3%;以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的占13.2%;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占18%[11]。由于各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地处区域的差异,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

目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社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有关优惠政策措施还需要出台。新建本科院校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以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学校建立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服务行业企业,充分利用地方院校与地方工业界的紧密合作与联系,建立行业指导、与地方优势企业联合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4.4 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以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规范化运作模式。同时,学校构建具有产学研功能的校内实体,实现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双重目标,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通过“教学→科研→生产→教学”循环模式,将生产实习与承担生产任务相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和教师科研项目及生产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培养过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通过与企业建立工程化的教学实践基地或实验室和技术合作开发,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协作,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产学研合作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模式,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颁布,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永无止境。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地方高校的探索和实践中,大多遇到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高校基础建设薄弱、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等现实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也不例外,甚至情况更为严重。而建立有利于促进和保障产学研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基地和集聚区,建设并完善人才培养和人员流动的政策,则是政府层面考虑的问题[12]。学校要认真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经验,积极主动与政府沟通,进一步扩展产学合作的范围和层面,健全合作协调制度,发展与学科专业建设直接相关的创新型校办企业,朝着成为省内知名、国内有影响、国际化合作的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目标前进。

注释:

①统计依据为: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一期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的通知》(教高司函〔2010〕27号)办班计划为239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2010年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公示》中新设置本科高校22所;《关于2011年新设置民办高校和公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公示》新设置民办本科学校17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12所;《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普通本科院校820所。以上信息均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1]赵智敏,朱跃钊,汪霄,等.产学研合作教育:启动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之匙[J].系统科学学报,2010(4):63 -66.

[2]刘平,张炼.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出版社,2007:1,68 -87.

[3]葛锁网.关于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4):57-58.

[4]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0-141.

[5]沈志清.产学研合作: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6-58.

[6]张振海,陈红喜.江苏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J].江苏高教,2010(4):48-50.

[7]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18-22.

[8]王瑜.从高校角度谈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J].中国科技产业,2011(1):57.

[9]余兴无,丁恒龙,王文华.常州市产学研联合体的发展历程、瓶颈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0(2):58 -60,67.

[10]潘懋元.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与建设重点的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10(2):3-5.

[11]孙健.广东省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省10所院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8-61.

[12]范福娟,崔瑞锋,苗玉凤.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特点分析与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Z1):36-38.

猜你喜欢
常州产学研应用型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常州的早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