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新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1-08-15 00:45周泽民陶岩平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校本技能

周泽民 陶岩平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量的新教师进入高校并迅速走上教学岗位,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虽然这些新教师学历高,普遍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多数因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而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因此,新教师培训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大胆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改革新教师培训方式,并努力形成各有特色的新教师培训模式。但是从培训的实际效果看,新教师培训模式仍然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工作和教师成长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革,不断完善。

1 当前高校新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自国家颁布《高等教育法》和《教师法》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普遍受到高度的重视,不仅各省举办教师岗前培训班,而且各高校也组织校本培训。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班,一般以《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通过“简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法教程”、“教师职业道德概论”4门课程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适当采取专题讲座、典型报告等形式。总学时略高于110学时。岗前培训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兼顾学习作业。

各高校的校本培训则注重学校基本情况的介绍,一般包括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思想、发展方向和定位、校风教风以及学风。另外学校的管理制度也是重要的培训内容,如,教学管理制度和规范要求等。同时也有开展教学技能、科研工作和学生工作等能力培训的,但主要是老教师的经验介绍。

总体上讲,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培训强化了新教师树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完善了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承担教学任务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学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主要是为了加深新教师对学校办学体系、教学规范等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了解,促进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进入角色,同时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新教师培训的效果是明显的,多数老师一致反映受益匪浅。但是,从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看,目前的新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1 培训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对新教师进行教育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没有接受师范教育经历的新教师。然而,教学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实践工作,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仅有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岗前培训仅开展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要强化新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培养。尽管这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但如果重视并充分利用师范教育以及诸如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化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是可以做到的。

1.2 培训重形式轻内容

目前的培训主要有两大块,一是省教育厅组织的“简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法教程”、“教师职业道德概论”4门课程的集中教学;二是各高校自行组织的校本培训。省教育厅组织的4门课程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传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各高校的校本培训也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着。从数量和形式上看,目前的新教师培训量还是充分的,但从实际效果看,目前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不适应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对新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特别要强化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的培训。

1.3 培训缺乏整体规划

教师是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教育教学知识。高校教师更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重任,因此教师培养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规划,分段实施。目前的培训应该是考虑了教师成长的长期需要,特别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但在实施层面,目前的培训缺乏整体规划。首先,培训时间不合理,许多教师反映,在他们走上讲台前没有接受相应的培训,许多培训都是在他们上课后才开始的。其次,新教师迫切需要指导的是如何备课和上课,但培训内容很少涉及,解决不了新教师教学实践的困惑和难点。还有大多数教师反映,青年教师在度过上课技能关后,还需要参加教材、课程、专业等多层面的建设与改革工作,需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知识,目前这方面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培训,主要靠教师自学和摸索,效果和效益都很不理想,影响教师职业生涯的提高和发展。

结合教学实践效果看,当前高校新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工作需要,高校新教师培训不能满足新教师成长的需要。高校必须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并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展教师培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模式,确保新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学工作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2 新教师教学工作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已基本形成固定模式,即全省统一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各校自办的校本培训。全省统一的教育理论学习包括“简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法教程”、“教师职业道德概论”等课程;各校自办的校本培训则各有特色,一般包括介绍学校概况、管理规范、岗位要求等,也有一些学校安排了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辅导和报告。现行的培训模式基本上满足了高校新教师进入教学岗位的工作需求,但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新教师培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个性化辅导和长期规划等方面需要加强。

2.1 进一步完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仅仅依靠“简明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法教程”、“教师职业道德概论”4门课程的集中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增加有关高校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培训,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和紧迫。因为作为一名新教师进入高校首先面临的是教学任务,只有掌握了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做到高标准地起好步开好头,并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教师岗位培训中,应增加高校教学理论课程,如“大学教学论”等。

2.2 注重校本培训的专业化

目前,高校普遍重视新教师的校本培训,从时间、内容、方法到考核都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是,从校本培训的要求来看,目前高校校本培训存在的较大问题是培训新教师的人员不够专业,也不够稳定,特别是传授和训练新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师资。因此,学校培养擅长这方面工作的师资,开发适合本校需要的校本培训,努力使学校的新教师培训乃至整个教师培训工作专业化。

新教师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所有老教师都能较好地完成培训新教师的任务,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师资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培训新教师的老教师也需要培训,尽量提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

提高校本培训的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提高实施培训的教师指导新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的老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和责任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设计适合学校实际的培训课程和项目,特别要注重根据新教师的个人情况实施个性化的培训,确保每个教师都达到学校的要求。

2.3 强化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的校本培训一般以介绍学校的概况、管理制度、教学规范等为主。虽然相对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校本培训更为多样化,各校各具特色,但是大多数学校的新教师培训还是没有针对新教师的工作需要进行设计和开展,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高校新教师面言,了解学校的基本概况、管理制度、教学规范等岗位要求固然重要,但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和辅导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高校新教师的校本培训应首先针对新教师的工作需要,着重培训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包括辅导学生的能力。强调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是要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实际进行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开发设计,要注重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传授和培训,要强化教学实用技能的培训,如通过说课等手段,培训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帮助新教师有信心走上工作岗位,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2.4 制订成长规划,激励早日成才

现代社会对高校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些不断提高的期望也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尽快地将新教师培养成为能够担当相应责任的教师已经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社会对合格教师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讲师了,而是教授。成为一名教授对刚进入高校的新教师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较为艰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认真规划的成长过程。高校应将制订新教师的成长规划纳入校本培训,在新教师进入高校时就及时为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发展规划应从教学起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明确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如教学任务要求、科研任务要求和学生工作要求等,并相应地明确学校、部门和个人的责任,激励教师健康成长。

新教师培训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特别是要处理好教学起步和全面发展、集中讲授和个别指导、长远规划和分段实施等相互关系,重视新教师职业成长规划的共同制订,长远设计,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注重对新教师的传帮带,强化个别辅导,确保每个新教师都能达到学校的工作要求。新教师培训不仅能加快新教师的成长,促进师资队伍建设,而且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项必须高度重视的基础工作。

[1]舒志定,鲍聪,黎保锋.高校教师培训项目运行问题及发展策略解析——对浙江省48所高校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4):59 -65.

[2]赵军,刘亚臣,刘丽丽.新时期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1-123.

[3]刘笳.略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48-150.

[4]王中向.关于高校教师培训质量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6(5):99-101.

[5]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68-171.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校本技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