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析

2011-08-15 00:43朱士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黄河口黄河三角洲滨海

朱士文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现状及应对策略浅析

朱士文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3)

本文阐述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近几十年来的退化现状.从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植被、湿地景观、浅海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退化现状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风暴潮;潮浸;植被;生物量

湿地是地球上自然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滨海湿地是其重要类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位于渤海西岸、东营市东北部,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洲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以及越冬栖息和繁殖地,同时也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以及国际重要性等特征,植物物种多达220余种,动物物种达到800余种,其中鸟类达到269种,在世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极具代表性.

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近20年来除了黄河入海河口地区继续淤积以外,三角洲其他岸段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后退.1986~1996年的10年间,三角洲面积减少为259.2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减少近26平方千米.此外,黄河水沙通量减少影响新生湿地增长.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来水、来沙量明显偏少,中小水比重增加,断流现象频繁发生.实际上,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黄河有充足的水、沙供应.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淡水水源的补给,从而使土壤含盐量上升,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河口原生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黄河三角洲区域的石油开采、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以及水利工程等人类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湿地生态与环境,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

1.1 自然湿地面积减少

自然原因中岸线蚀退、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的影响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和潮浸.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相当多的区域时常会处于潮水的作用下,当风暴潮发生时,沿岸水位比正常情况下高出2—5米,波浪和潮流作用的边界迅速向陆地扩展,岸线遭受侵蚀、植被遭受毁坏、地貌形态改观等现象随之发生.位于黄河三角洲一千二保护区内的柽柳林遭受海水侵蚀,潮浸已使大片柽柳死亡,滩地上只存留着残枝,形成大面积裸露的光滩.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府邸,为黄河入海之地,近年来东营市地下水位逐步降低导致渤海咸水入侵,据监测显示,东营市东部整体南侵,入侵面积达1.32km2.

1.2 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状况趋向恶劣

根据不同年份春季(1987年5月7日和2000年5月2日)、夏季(1992年8月24日和2001年8月9日)、秋季(1984年10月5日和2004年10月28日)的湿地植被指数分布灰度图,春季,1987年植被指数最大为0.45,平均为0.25,高于0.05的区域有20194hm2①,2000年的植被指数没有高于0.2的区域,高于0.05的区域仅有2700hm2①.夏季,1992年植被指数高于0.05的区域占41.3%①,而2001年占35.9%①,总面积由15.2hm2万减少为13.4hm2万①.秋季,1984年植被最大指数0.53,均值为0.29,高于0.05的区域有118013hm2①,2004年植被指数最大为0.3,均值为0.18,高于0.05的区域面积为6188hm2①.所以三个季节的结果都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覆盖面积减少,质量变差,盖度降低植被覆盖整体趋向恶劣(李培英等,2007).

1.3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变化

在遥感影像分类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表明,20年来,海域始终是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最大的一种景观类型,而且面积在不断扩大,各种湿地景观类型转为海域的面积总和达2.72万hm2①,而海域转为其它类型的面积仅为0.45万hm2①,说明滨海湿地损失严重;所有景观类型中变化最大的是水域,突出反映了养殖开发造成的滩涂景观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表明,20年来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加深,其中人类活动起了主要作用.

1.4 黄河三角洲浅海区生态系统变化

黄河口海区的生境恶化,自然生产力不断下降.淡水的减少使河口区营养盐入海量下降、盐度升高,河口区表层海水近年来的最高盐度已达34.2①,与1959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25%.导致河口及近岸海域的物种减少、生物量下降.

黄河口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2002年5月,底栖生物117种,生物量较1984年同期明显下降.潮间带生物检出74种,较之1980年中期调查到的191种减少很多.

滨海湿地生产力下降.黄河口及其近岸区域曾是渤海区的重要渔场,但是目前这一水域已丧失作为鱼类产卵地的功能,威胁当地水生生物的健康及渔业生产.资源明显减少的有黄姑鱼、银鲳、牙鲆、对虾、蓝点马鲛、鹰爪虾等.据调查研究,1998年黄河口及其附近海域平均渔获量大幅度下降,分别仅为1959年、1982年和1993年的3.3%、7.3%和11%①.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使得黄河口海域频繁发生赤潮灾害.

1.5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恶化

黄河口淡水输入水质下降.2003年,在东营市环保局所监测的18条河流中,除黄河污染较轻为Ⅲ类水质标准为外,其他各条河流均为Ⅴ类或者超Ⅴ类水质标准.神仙沟、挑河、溢洪河等排海河流水质没有明显改观,污染依然严重.近岸海域水质虽能达到规划功能区水质目标,但水质总体维持在Ⅲ类标准,情形不容乐观.

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由于其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而被列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2006年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土壤的多环芳烃调查表明,美国环保局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中,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检测出10种,各站位平均含量为71.096ng/g①,多环芳烃总量相对高值主要分布在刁口黄河故道二河、三河至一千二自然保护区一带,低值区主要在研究区的东边,总体呈自西向东降低的趋势.

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防治对策

2.1 对海岸线进行合理的治理和防护,防止海岸蚀退

目前,黄河三角洲的海岸侵蚀及其灾害有愈来愈加剧的趋势,已严重地恶化三角洲的发育功能和三角洲经济开发环境,对胜利油田、国家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造成巨大损失.从1855年至今,黄河口海岸后退近20km,黄河三角洲累计被大海吞没约1400km2.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者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二是认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施等.对此需要在认识不同岸段侵蚀规律和冲淤趋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岸段侵蚀或淤积的特点,对海岸侵蚀治理与防护进行整体规划,确定治理的优先次序、防治目标和防治方式.在合适的岸段修建高标准的人工海堤.

2.2 加强科学研究和保护

自2001年开始国家林业局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恢复保护工程、黄河三角洲6666hm2湿地恢复工程,建立了鸟类救护研究中心、野生鸟类驯养繁殖场.由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黄河入海口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也进行到了收尾和验收阶段.对有效地遏制海水倒灌和海水侵蚀,增大淡水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协调石油开采和湿地保护

近年来,胜利油田开发的油田多集中在滨海区,部分油气资源区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地域上严重交叉,使得油田开发和湿地保护严重冲突.各保护区管理局和油田部门应共同努力和彼此协调,使油田生产与生态保护逐步走向双赢的局面.

2.4 工程修复

除东营市正在组织实施的百万亩湿地修复、河口地区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工程和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水暨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之外,还应加强对黄河三角洲滨海土壤盐泽化的改良,采取深沟排碱、种稻改碱、淤灌改碱、生物排碱、暗管排碱、上农下渔、土壤盐碱改良剂等各种措施配合使用改善盐泽化区域的生态恢复.对有条件的区域进行植物的引种、栽培等方式加快、加大湿地植被覆盖.比如,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2011年在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开始进行的光板地芦苇种植等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5 加强污水处理,提高入海水质

据近几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河流入海污染物总量持续较高,以2009年来说,黄河径流年携带入海的化学需氧量256250t②、营养盐626t②、石油类5563t②、重金属 393t②.成为影响黄河三角洲近海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各地环保部门应加大对各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水排放整治管理,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污染物的排放,以提高各入海河流的水质.

2.6 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

为了加强对民众的教育,除了建立黄河口湿地博物馆之外,各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生态滨海、度假滨海、观光滨海、海岛综合、休闲渔业等滨海旅游资源的宣传,迎合当今全球旅游发展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基本趋势,加强民众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以建立全民参与的保护机制.

注 释:

①引自中国海情.

②引自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与资源.

〔1〕韩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77.

〔2〕李培英,杜军,刘乐军,等.中国海岸带灾害地质特征及评价.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7-193.

〔3〕李会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6(3):34-36.

〔4〕王瑞玲,黄锦辉.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人民黄河,2008,30(10):14-17.

〔5〕张晓龙,李培英,等.黄河三角洲风暴潮灾害及其对滨海湿地的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15(2):10-13.

〔6〕张绪良,夏东兴,等.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J].海洋技术,2004,23(2):68-71.

〔7〕谷东起,赵晓涛,等.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J].海洋学报,2003,25(1):78-75.

〔8〕郭笃发.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地覆被和景观格局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5,24(8):907-912.

〔9〕李鹏辉.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影Ⅱ向冈子分析术.

〔10〕梁玉,房用,等.黄河 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2008,36(9):48-50.

〔11〕服务“黄蓝经济区”建设提升滨海湿地研究地位.科学时报,2011.7.8.

P737

A

1673-260X(2011)12-0171-03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黄河入海口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200805070)

猜你喜欢
黄河口黄河三角洲滨海
跟您走向黄河口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悠悠黄河口,浓浓黄河情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岳滨海 藏石欣赏
黄河三角洲东路梆子的传承发展与价值探究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