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非理性涵义的几个问题

2011-08-15 00:43孙百红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潜意识直觉范畴

孙百红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有关非理性涵义的几个问题

孙百红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我国的非理性研究已有20余年,人们对非理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各个学科分别对非理性的概念作了界定,但是,有关非理性的价值评判、是否包含反理性、灵感、顿悟是不是非理性范畴等问题还不是十分清楚.

非理性;涵义;问题

日常生活中,“非理性”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语言,它用来表达“非”理性,“不是”理性.一般而言,人们认为非理性就是“不要理性”、“否定理性”或者“丧失理性”.在英语中,irrational就是lacking reason or understanding(缺乏理性和理解),或者是 absurd(荒谬的)、senseless(没有意义的).但是,随着人们对“非理性”理解的深入,“非理性”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1 各学科对非理性的认识概况

心理学是较早关注非理性的学科,它认为“非理性”是指情感、意志、兴趣、潜意识等与思维对应的心理要素和个体心理特征.在语言学中,非理性既作名词又作形容词,作名词,“非理性”指称理性以外的所有因素,是指不属于理性范围内的人的主观精神现象和心理现象;作形容词,“非理性”是人的精神现象的属性,“非理性”的“非”字是个作定词的否定词,即“不是……的”,“非理性”即“不是理性的”.在文化学上,“非理性”是指人类早期的集体表象、巫术、神话,中世纪的偶像崇拜、宗教狂热,近代的人性异化,现代思想家讲的生命冲动、意识流等.在社会学中,“非理性”是指与有序化、规范化、组织化的社会行为相对应的人的群体无意识、潜意识行为等,它带有无目的性、无计划性、无规范性.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表现是无政府主义、盲目的领袖崇拜、失控的社会冲动等.在价值学中,“非理性”是指评价活动过程中人的意志、情感、偏好等,人的非理性因素追求的是善和美的价值,它能促使评价活动按照善的尺度展开,“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教育学中,“非理性”是指与观察、记忆、逻辑思维、注意等智力因素相对应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心理历史学中,“非理性”是指那些造成历史现象特别是历史偶然现象的人类共同心理或个体心理.经济学中,“非理性”是指参与生产、销售、消费过程的人的欲望、意志、激情、无意识、直觉等.在政治学中,“非理性”是指缺乏理性思考或控制的盲目的政治手段和不冷静的政治行为.

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范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哲学学科的“非理性”概念也具有一般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是抽象和具体的统一.要正确认识非理性的含义,必须在学习借鉴各门具体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哲学领域的研究与各门具体科学区别开来.心理学研究为了说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来关注非理性、语言学为了明晰词语的含义来解释非理性概念、文化学为了说明一些文化现象借用非理性概念、社会学为了说明一类社会行为使用非理性概念、价值学为了说明一种负面的效应使用非理性概念……每个学科非理性的含义都是本学科研究的需要,都不同于哲学研究.对非理性的认识不能混同于语言学,维氏哲学出现以后,现代哲学就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向——语言学转向,哲学研究和语言问题息息相关.但是,哲学必须和语言学区别开,因为哲学研究可以关注语言问题,而语言学不是哲学.认为非理性就是“非”理性,“不是”理性,是“不要理性”、“否定理性”或者“丧失理性”;irrational是lacking reason or understanding(缺乏理性和理解),或者是 absurd(荒谬的)、senseless(没有意义的).这显然更多是从“非理性”这个语词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从日常语言赋予其的语词含义中理解非理性范畴的,这种认识与非理性范畴研究相关,却不是一回事.同时,也不能把对非理性的认识混同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价值学等学科.

2 非理性的价值评判问题

“价值是事物或现象(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事物或现象)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1],如果一种事物或现象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主体而言就是有用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一种事物或现象不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对主体而言就是无用的,没有价值的;如果一种事物或现象不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还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有负面影响,对主体而言不仅无用的,还具有负面价值.可见,非理性的价值问题实际上就是非理性能否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问题.那么非理性究竟有没有价值?是符合人的需要还是不符合人的需要?

学者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非理性与谬误、疯狂、不要理性等同起来,这种观点在非哲学学科比较多尤其是在语言学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人们惯于用非理性来描述所有恶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凡是与人的需要相背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相符的都被称为非理性问题.严肃的哲学学科也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理性是真、理性是善、理性是美;非理性就是非真、非善、非美.一般来讲,真、善、美是符合人需要的范畴,非真非善非美则是不符合人的需要的范畴.另一种观点不再把非理性当作不要理性、不合理性、不合逻辑,非正义、非道德、非人道、荒谬的、没有意义的代名词,从正面对非理性加以研究,引导非理性的价值.但是这种观点一方面把非理性从人类精神中分化出来,重视非理性的作用,不再把非理性当作不要理性、不合理性、不合逻辑,非正义、非道德、非人道、荒谬的、没有意义的代名词;另一方面仍然习惯于把非理性和种种恶劣的社会问题相提并论.他们把理性当作合理性、完美性、真理性、合规律性,把非理性当作不合理性、恶劣、谬误、不合规律,凡是理性的,就是美好的,凡是非理性的就是丑陋的、盲目的,理性代表合乎规律,非理性则意味着不良一面.

3 非理性是否包括反理性的内容

与非理性范畴相关的还有一个范畴——反理性,非理性是否包括反理性的内容?在学术研究领域,人们很少把非理性概念简单的与“胡说八道”、“谬误”、“荒诞”、“丧失理智”、“违背人伦”、“没有人性”等贬义词联系在一起,也不再与“低贱”、“野蛮”、“疯狂”一类的价值判断相提并论,这是为非理性概念“正名”的结果,也是我国非理性研究走向科学和进步的重要表现.但是,非理性究竟和反理性有什么关系?反理性属于不属于非理性?关于这个问题,是正确理解非理性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学者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中文‘非理性’”一词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有区别的含义:‘外于理性的’和‘反理性的’.”“‘反理性’(irrational)则指与理性不相容的拒斥性理性内容,即潜意识、幻觉、梦境等.理性对之无能为力,无法互容合作,也无法对其规律加以系统地解释和分析.”[4]这里把与非理性概念相关的外理性、反理性、理性加以考察,认为,非理性包括反理性的内容,但是反理性不等于非理性,反理性与外理性之和就是非理性.与此相反,还有人认为:“这种‘反理性’在内容上要比‘非理性’宽泛的多.”[3]王勤认为:“非理性就是与理性相对的不属于理性的(包括反理性)的人的一切心理和观念的总和.”[3]可以看出,非理性与反理性的关系有这样两种可能的回答:一种认为反理性不属于非理性,一种认为反理性是非理性包含的成分.

4 直觉、灵感、顿悟是否属于非理性范畴

直觉、灵感、顿悟是理性因素还是非理性因素?有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是非理性的.科学哲学家波普认为,科学发现不是基于逻辑推理,而是来源于兴趣、直觉、灵感和顿悟等非理性因素.费耶阿本德则更进一步,他认为科学需要科学之外的非理性因素来促进,他说:“如果有科学,理性不能够是普遍的,非理性不能够被排除.”[4]费耶阿本德把直觉、灵感、顿悟、猜想、兴趣和潜意识等非理性的方法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显然他们都认为直觉、灵感、顿悟属于非理性因素.在我国,这种观点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是认识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具有非逻辑性、突发性和瞬时性的特点,因而是非理性的.非逻辑思维之所以是非理性的,不在于非逻辑思维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而在于其表现形式的突发性、瞬时性.一种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是理性的范畴.这种观点认为,逻辑性不等于理性、非逻辑性也不等于非理性,理性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和非理性思维两种形式.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虽然具有突发性、跳跃性特征,但这种思维是以长期的理性思考和探索为基础的,而且往往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是人类理性思维的特殊形式.“如果我们把理性看作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即执着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本领或精神能力,那么,理性思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逻辑的思维和非逻辑的思维.”[5]第三种观点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既不是理性的范畴也不是非理性的范畴,而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他们认为直觉、灵感、顿悟是潜意识的“显性形式”,而潜意识本质上是由经验知识的积累构成的,更多的倾向于理性因素.潜意识之所以能以直觉、灵感、顿悟等形式达到理性直观,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早先就有过思维对象,只是因为在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协同运作的过程中,思维通路受阻,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出现的思维的暂时停顿;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一旦有适当的外部刺激同受到抑制的潜意识相碰撞,意识的闸门就可能突然打开,曾经受到阻塞得思维通道摆脱了抑制而直达理性目标.因此,非逻辑思维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运作的结果.[6]

非理性范畴是否带有价值倾向?反理性能不能包含在非理性之中?直觉、灵感、顿悟究竟该归为理性还是非理性?这是目前人们理解非理性范畴存在的三个普遍性问题.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吴宁.历史唯物主义的非理性概念[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3):75.

〔3〕王勤.非理性的价值及其引导[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62,56,61,84-85

〔4〕刘瑾.“理性——非理性”概念考[J].音乐探索,2003,(1):75.

〔5〕宛小平.理性·反理性·非理性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6〕FEYERABAND P.Against Method [M].London:New Left Press,1975.180.

〔7〕孙小礼.论科学认识活动三要素[G].赵光武.现代科学的哲学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552.

〔8〕陈中立,等.反映论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61,259-261.

B841

A

1673-260X(2011)12-0185-02

渭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非理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猜你喜欢
潜意识直觉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数学直觉诌议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