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2011-08-15 00:43鲁秀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教育

鲁秀清

(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对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鲁秀清

(赤峰学院教育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理论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农村教育要和城市的教育保持一致,其政策、评价体系、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不要与城市的保持一致,这是个两难问题,如果保持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村学生的不公平,如果采用不同的政策和评价标准,显然与我们社会发展的趋势不符.农村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要从农村教育是什么、农村教育怎么样、农村教育为了谁以及农村教育怎么办等方面对农村教育进行重新审视.

农村教育;培养目标;方向

近年来,国家虽然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缓解了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但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过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一直以来作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农村教育在地位上却处于从属地位,是城市教育的附属品,农村教育的改革一直是为城市教育的马首是瞻.要改变这一情况,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必须对农村教育的一些本体问题重新进行审视和反思.

1 农村教育是什么

农村教育广义来说是指那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地区的教育.但是目前在我国农村也存在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我国农村教育是不可以简单的做出限定的.关于这个概念的界定,笔者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农村教育这一概念有四个含义:(1)农村教育是指县和县以下地区的教育.(2)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和县以下地区的教育.(3)农村教育是指县以下地区的教育,不含县城的教育,这种农村教育称之为乡村教育.”(4)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的县以下的乡(镇)、村里发生的教育”.[1]这一含义表明了农村教育的两个特征:一是行政级别是县以下地区发生的教育,二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的教育,不包括工业特别发达的乡村的教育.

2 农村教育怎么样

2.1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督导团组织的分别对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等13个省区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有:(1)教育投入不足,拖欠农村教师的工资现象严重,公用经费短缺,农村基本的办学条件缺乏;(2)师资力量差;(3)管理混乱,有的地方的教育经费被挪用,学校的非教学人员过多,教育教学管理混乱;(4)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2]

对于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是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城市教育国家办,农村教育农民自己办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为世界水平的十二分之一,生均公共教育经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一分之一.由于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农村教育尚挣扎在贫困线上.这与我们的小康社会极不相称的.此外,就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比例而言,在我国,中央财政辅导2%,省地负担11%,县负担9%,乡镇负担768%;美国则是中央负担6.2%,州负担48.3%,地方负担45.5%;法国仅中央政府就负担了68.4%.[3]

2.2 对当前农民需求的分析

当前农民生活的怎么样?最需要的是什么?《黄河边上的中国》的作者在调查中多次问及农民们这一问题,农民的回答多数是如今生活和过去比那是没的说,但是还是没钱.为此,大多数的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走上了打工的路,但据调查显示:由于农民本身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外出务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还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受“三低”现象制约.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二是劳动力技能低;三是组织化水平低.由政府引导、有关部门牵头或中介机构有组织成建制地输出仅占农村劳务输出的20%左右,这使农民外出风险的防范、合法权益的维护都受到很大的影响.”[4]

2.3 对农村教育对象的重新认识

根据前面对于农村教育含义的界定,那么现在有个事实就是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大多数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农村接受的教育,但是当他们成年后却是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这就有个问题了,向城市流动和延伸的农民工是作为城市教育的教育对象还是包含在农村教育体系下?事实证明农民工作为农民的一部分他们的教育根本和农村教育体系脱不开关系,那么说今天的农村教育对象很可能就是明天城市工厂里的工人.也就是说农村教育的对象有向城市扩展的趋势,城市的教育对象也有向农村扩展的趋势.

2.4 对于农村教育目标的重新认识

“中国在建国以后,实行了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城乡分割的制度,把这种二元结构制度化、凝固化了.严格地限制人口流动和迁移,主要是严格限制农民向城市流动和迁移,迟滞了城市化进程.”[5]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也正是由于这一体制的存在,人们把“离开农村”作为农村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农村教育的目标就是定位在为城市输入人才上,而且这样的目标定位被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个方面所接受,并且以公理的不可以颠覆的形式存在,但是为所有人接受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新的发展时期农村教育目标的定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3 农村教育为了谁

那么农村教育究竟为了谁?发展农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有了一定知识和技术的农民进城成为城里的人,还是要立足当地的发展,培养适合当地发展的人才,这个问题是不是对立的矛盾问题,要解决怎么才能在这两者之间找个平衡点.

我们认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目标要立足于当地的社会和人的发展上,这是农村发展的条件,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那就是还要不要鼓励农村的劳动力往城市里面流动,鼓励那些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流动到城市,显然农村面临的是人才缺乏的问题,我国农村占地面积远远大于城市,而且远远比城市落后的多,鼓励人才向城市流动那么农村怎么办,但是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显然又是二元体制了.面临这样的二难的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才可以使农村既不缺少人才又可以让人才的流动可以在城乡之间畅通无阻,解决这个二难问题是我们目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4 农村教育怎么办

农村教育究竟怎样发展才能适合农村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这个问题是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以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是先要搞清楚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存在,这个问题就是要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上.

4.1 教育的本质——人生存

教育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其存在的理由是:人类生来不及动物那么健壮,却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自己觅食生活了.也就是说,人类的教育在产生之初是为了让人可以维持生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被“异化”了,教育不再直接指向人的生存,教育更多的时候是人获得权利、财富的工具;是人向上攀爬的阶梯;是人获得工作的通行证.对现代社会人类教育的“异化”现象,我们很难做出这一现象是教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判断,我们也不能说今天的教育比过去的教育高明多少,过去的教育是适合过去社会生活的,而现在的教育的必须以我们的社会的现实为出发点.

4.2 对生存的阐释

生存可以有多个层面和纬度的,就其性质来说可以有物质层面的生存和精神层面的生存.就其范围来说可以有个人的生存层面、社会的生存层面及整个人类种系的生存.

4.3 农村教育应该指向的生存的层面

农村现在最大的现实是经济政治文化上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首要的生存问题就是提高物质生活的质量,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存教育不是悬置起来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教育存在的目的为了维持人的生存,而生存是通过把该时该地创造的物质文化传承下去来实现的,而这个传承的目的不在于传承本身,一种文化可以得到传承的原因是其有其生存的“土壤”.所以教育指向生存也是与该时该地具体的情况相适应的,当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指向应该是提高农民的物质生存层面.

综上所述,农村教育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立足农村人的、社会的生存,只有这样的农村教育才会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和适合人的需要的教育,这样也许会被许多人说是“工具理性主义”,但是教育就其本质上说是为了人的生存而存在的一种活动.其产生之初就是为了让人可以有足够的生活能力去适应社会,也就是说在起产生之初就具有工具理性的色彩在里面,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温恒福.农村教育的含义、性质与发展规律[J].教育探索,2005(1).

〔2〕刘维朝.在夹缝中生存的农村教育的出口[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7〕覃章成.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的博弈分析——一个乡村教师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4〕关于我市农村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与思考.www.wuhu.gov.cn:8080/ldj/mry/2004116.htm.

〔5〕肖冬连.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05(1).

G522.3

A

1673-260X(2011)01-0167-02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