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程优化的思考

2011-08-15 00:43高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范心理学课程

高峰

(安徽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关于师范公共心理学课程优化的思考

高峰

(安徽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师范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日益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和探索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研究过于关注心理学课程本身,忽视了心理学课程与外部其他教育环节的团结协作.因此,需要衔接学校各个教育环节,整合多方面力量,通过提升对心理学课程重视程度,优化课程师资队伍等,提高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实效.

公共心理学;课程优化;衔接

1 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是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教育理论课程,“是体现师范性,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教育学、学科教育及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教育系列课程的基础.”[1]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真正发挥出培养21世纪未来教师应有的作用.因此,深化心理学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共识,并开始了诸多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

分析当前心理学改革研究的现状,不难发现改革的原因大体是: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但心理学课程并未有效的给予解决,教师似乎传授了不少理论知识,可学生似乎并不领情.另一方面,从对师范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调查情况来看,“发现大量毕业生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并没有很好的运用学过的心理学知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把心理学理论束之高阁’.”[2]

针对出现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少对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从宏观上来说,进一步提升心理学的课程地位,适当增加学时并重组课程体系.二是从微观上来说,也就是针对心理学教学本身而言,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以增强具体教学层面的实效性.

研究者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效果.然而从这些研究中,笔者认为过于强调了心理学课程本身的改革,也就是说过于关注内部改革,忽视了与外部的整合与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协作.因为心理学课程改革决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需要和其他的教育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2 改革的设想

2.1 提升课程重视程度

“随着高校办学思想的转变,高等师范院校朝着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很多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已经超过师范专业.”[3]而如何彰显师范特色,包含心理学在内的一系列教育理论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退一步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加之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更需要未来的教师多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引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都与心理学课程教学是分不开的.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师范生专门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无形中却与公共英语、公共体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并驾齐驱”,都被视为非专业课.“其实,正是在‘公共课程’这一统称下,把心理学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给抹杀或掩盖了,该课程所具有的师范特色的重要性也就被淡化了.”[4]师范生大都是在三年级接受心理学学习,他们很容易把对待前面学习过的公共课的不良态度迁移到心理学学习上,从主观上就不加以重视,进而也就影响了其精力的投入,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而从教师方面来说,有些老师认为从事公共课教学“低人一等”,“吃力不讨好”,即使是承担了教学任务也多是敷衍了事.

因此,要提高对心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就需要明确心理学课程在师范专业课程中的定位,将之与公共英语等区别对待,直至与专业课地位对等的层次.其次就是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心理学课程学时,重新整合课程结构和体系.再次就是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学习目的教育,第一次课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甚至每个章节,每一节课授课前都要讲清其功能和作用.从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感受到心理学的确距离未来的教育活动很近,有巨大帮助.

2.2 衔接其他教育环节

教育工作需要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心理学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40—60学时左右.其教学目的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所有的教学目的则显得捉襟见肘,所以要想提高心理学教学效果,内部改革自然必不可少,但同时更需要调动其他的教育工作环节和方面,以分担心理学的部分教学目的,共同实现心理学整体教学目的.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学老师决不能满足于自己上好课,更要注意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衔接教育诸环节,可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对心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那么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可由这门课程部分地加以实现,而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也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积极思想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如果心理学教师能主动地加强和这些学科教师的沟通,互通有无,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则可以减轻完全由心理学独自实现的教学任务.

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同样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沟通,让教育学教师了解心理学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阐述教育问题时有意识的引入心理学知识,讲清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心理学依据.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取长补短,形成课程本身的有机衔接,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理论课程本身的价值所在.

2.2.2 加强与教育实习的衔接:教育实习是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综合训练及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初步锻炼的重要形式.一般情况下,实习指导教师多为本专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他们更多的是从专业知识和具体教学经验出发对学生加以指导,缺乏教育理论方面的理论指导,恰好学生所渴望的也是具体经验的获得,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忽视甚至否定教育理论的价值.为了发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课程的作用,实习生在配备一名专业课程指导教师外,有必要聘请一名心理学专业教师,与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一起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类教育教学问题.

2.2.3 加强与心理咨询中心、班主任、学生各类活动的衔接和沟通: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同时也会开展一些心理健康讲座;班主任比较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还经常会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很多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的这一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有很大帮助.心理学课程教师需要与这些部门和人员加强联系,也就是把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能实现的心理学课程目标不再由心理学独立实现,教学重心转向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基本知识方面的教育上,从而弥补由于教学时间问题影响课程目标的实现问题.

2.3 优化课程师资队伍

“合理的课程体系,新颖的课程内容,如果缺乏素质过硬的教师去贯彻执行,也等于是‘纸上谈兵’.”[5]因此,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教师.

2.3.1 吸收中小学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增强理论的针对性

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但很多教学研讨形同虚设,而且过多注重学术研究,过分关注教学本身,忽视了实际生活化的内容.因此,就有必要定期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到心理学课程组的教研活动中,让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参与研究和讨论,将学术研讨和教学研讨与具体的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的针对性.

2.3.2 鼓励教师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教育的生命力在课堂,只有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心理学教师需要走出大学校园,走进中小学课堂,真实去感受孩子的内心想法与状态,关注教学的实际效果,把这些鲜活的知识呈现在自己的课堂上,这样就容易把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这些材料是非常宝贵的,它也正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3 小结与反思

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心理学教学改革或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技能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需要反思的是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一味地把教学效果差归咎于学生的想法是片面的.教育需要协同作战,戮力同心,多翼齐飞,整合各个教育环节和过程,仅仅依靠几十个教学学时的课堂教学就想达到所有的既定目标是不现实的.课程之间需要加强联系,学科之间需要加强沟通,教师之间更要加强交流,互相促进.

改革不会止步,追求不会改变,如果教师能切实反思自我,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互相沟通和协作,心理学课程改革就会从寒冷的冬天走向阳光明媚的春天.

〔1〕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99.

〔2〕〔4〕卢家楣.师范专业基础课程心理学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0(10):48-49.

〔3〕全莉娟,王道阳,姚本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34.

〔5〕教育部心理学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关于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草稿)[J].心理学动态,1999(4):75.

G65

A

1673-260X(2011)01-0189-02

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建设课程项目(ZDKC0924)

猜你喜欢
师范心理学课程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