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011-08-15 00:50王晓秋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县域金融机构贷款

王晓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大连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王晓秋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县域金融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但县域层面上的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管理模式还是经营范围都受到很大的制约,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大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为题,对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程度、面临的困境及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县域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水平的思路与建议,从而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县域经济;金融支持

近几年,随着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大连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引擎.

一、大连县域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对 "三农"的信贷投放有所增加

随着我市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银行机构积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全市涉农贷款快速增长.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479.2亿元,同比增长 30.34%.2010年末,大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64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亿元,比年初增长3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个百分点.2011年前4个月,涉农贷款余额802.2亿元,新增涉农贷款余额108.6亿元,同比增长42.6%.

(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有效缓解农户、农村中小企业 "贷款难"

1.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农行、农信社、大连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推出 "惠农卡"工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惠农通、设施农业大额农户贷款等针对 "三农"服务的特色产品,加大支农服务力度.

2.推动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障机制.2010年新推出了玉米、大豆、水稻、花生4个大田农险新品种.目前,7个试点品种为3.5万户农户提供了近4.07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1486.16万元.

(三)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

1.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大连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完成了农信社不良资产处置及银行组建法律程序,募股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为 "三农"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

2.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截至2010年底,大连共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家,其中6家村镇银行、1家贷款公司.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立足本地拓展业务,成为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3.大力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2010年底大连在涉农区市县已开业29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74.8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充分发挥了灵活、便捷的特点,解决了农户、农村小企业生产经营的燃眉之急,有效缓解了 "融资难"问题,成为支持"三农"的有生力量.

二、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金融领域的功能趋于弱化

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包括农业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对其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推进集约化经营,按照市场份额、成本核算和规模经济的原则,调整了机构网点布局,实行 (收缩农村)与 (拓展城市)并举战略,发展战略明显呈现出向城市移位的倾向,同时,信贷重心转向了城市,新增贷款集中投放到了效益更好、风险更小的重点企业或行业,县和县以下机构基本上只有办理存单质押贷款,对法人企业的贷款均要上报审批.

大连市涉农银行网点除邮政储蓄银行以外,都是呈下降趋势的,这种减少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经营网点的减少.工行、农行、建行、农信社降幅分别达到35%、50%、40%、30%.

(二)县域中小企业、农户融资难问题突出

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县域中小企业投资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农业生产本身具有高风险、长周期、低收益等特点,为此农户的贷款需求很难获得满足,即使得到贷款,也不太符合农户现在的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户的贷款需求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业务来实现,但是农村信用社提供的贷款通常额度较小,单个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一般不会超过2万元,农户联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一般不超过5万元,根本不能满足农村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资金需求.

县域企业大部分属于小型企业或微型企业,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先天不足,大部分企业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条件.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信用、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为此,县域金融企业对这些贷款十分谨慎,而这种谨慎放贷行为直接导致这些企业融资难.

(三)县域经济主体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的资本市场,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主要面向国有企业,农业利用资本市场实施证券融资非常困难.农业龙头企业无论是通过争取额度直接上市,或通过股权转让间接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都存在一定困难.龙头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数量也相对有限.

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上市公司43家,股票45只.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5家,境外18家,资本市场累计融资879.68亿元.其中农牧渔业只有8家,即獐子岛渔业、础明集团、天宝股份、科冕木业、壹桥苗业、汉枫常绿、润泽农化、吉翔农业等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四)融资中介服务及相关配套体系发展滞后

相对县域经济发展融资新需求,融资中介发展明显滞后. (1)担保公司规模偏小; (2)抵押贷款评估存在登记环节多,收费高,甚至有重复评估登记和乱收费等问题. (3)农业保险险种仍然不足,水产、水果、蔬菜等较多的农副产品不在保险风险覆盖范围内.

三、县域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加快现有县域金融机构改革步伐

(1)督促和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完善现有信贷管理体制.各商业银行总行、省分行应考虑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下放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增加授信额度,灵活制定信贷政策,不搞 "一刀切". (2)积极探索合作金融的改革模式,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符合现代银行业治理要求的商业银行,定位于服务 "三农"的功能上,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科学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强化农村信用社的合作金融主体地位,增强资金实力,规范经营行为,继续拓展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特色信贷业务. (3)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和商业性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的不足,农业发展银行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使其信贷支持的重点从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支持农业生产、加工、转化、流通领域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和推广以及县域扶贫开发等领域的业务. (4)引导邮政储蓄将资金投向当地.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基层分支机构仍无明显变化,只存不贷、小额质押贷款也还停留在试点阶段.应抓住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在县域全覆盖和资产业务全面延伸的机遇,引导其信贷业务 "本土化". (5)扩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试点,继续引导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 "三农"保险,通过政府补贴或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机制.

2.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目前我国县域银行性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农民 "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成为金融体系中的 "短板".为了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有效发挥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央选择以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突破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其中尤以村镇银行为主,为此要加快培育村镇银行,使之创新性地开展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农村土特金融产品.要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

(二)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随着农村金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适应 "三农"需要的信贷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改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继续根据各地特色开展包括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 "惠农卡"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对于较为成熟的创新品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探索适合农村需要的金融中介服务,发挥金融中介联通需求和供给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完善包括信贷、期货、保险在内的农村金融市场

发展信贷、证券、保险、期货、担保分工配合、相辅相成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

1.改变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以银行类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扩展直接融资所占比重,探索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2.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已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做深做细,完善市场品种结构,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作用,分散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市场风险.

3.不断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证券期货市场,形成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证券期货市场相互配合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四)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落实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的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在创建良好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配合中央监管部门做好农村地区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有序发展,推动其增加支农投入、提高支农服务能力.同时,加强对其他地方性金融机构和组织的风险防范.充分发挥地方财税杠杆作用,通过出台适当的财税扶持政策,引导金融信贷资金在农村地区增加投入,推动金融机构扩大 "三农"服务.

[1]陈雨露,马勇.中国农村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6).

[2]田剑英.普惠型区域性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9).

[3]朱海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4]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5]姜丽明.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0 (22).

[6]关守科.新型涉农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中国金融, 2010(24).

[7]于源.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 2010(12).

F832.7

A

1671-6183(2011)11-0055-03

2011-10-17

王晓秋(1964-),女,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贸易.

[责任编辑:姜卉]

猜你喜欢
县域金融机构贷款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还贷款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