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大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08-15 00:47赵凤平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赵凤平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三件大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赵凤平*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谱写了艰苦卓绝、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1年7月1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展开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卷,一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就会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启迪、教育、鼓舞和激发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最好的教科书。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主要干了三件大事,中国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发展阶段,使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顺应时代前进的浪潮,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正在迎来光明灿烂的前景。90年的奋斗历程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今天的巨变,我们今天的辉煌,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艰苦奋斗的结果。

一、第一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强大的中国曾以“四大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但是,到了近代,曾经辉煌的中国却在世界发展潮流中衰败了,曾经引领世界潮流的中华民族却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行列中落伍了。落后一定挨打,贫弱必遭强欺。从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大大小小的资本主义列强都对中国虎视眈眈,把中国当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通过一个个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索巨额赔款,瓜分中国领土,抢占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于危难之中,昔日强大的中国无奈地被沦为半殖民地。巨大的耻辱,深深刺痛着中华儿女的心,民族危亡逼迫着仁人志士行动起来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是,改变悲惨境遇、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客观地摆在了不屈的中国人面前。伟大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奋起抗争,却遭至连连失败;无数民族精英苦苦探求民族复兴之路,却始终见不到光明。“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呐喊,是当时的中国人几乎绝望的真实写照。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吹响了“振兴中华”的号角,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囿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辛亥革命还是以同旧的反动势力妥协而告终。国家没有摆脱分裂和动荡,民族依然在痛苦中呻吟,人民仍旧在黑暗中徘徊和摸索。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要在中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必须要有新的阶级充当领导力量。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一个将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斗争的需要。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演变,特别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并与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立准备了干部条件。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很快制定出民主革命的纲领,并掀起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4年至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1]这场大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加紧压迫中国人民所激起的强烈反抗。“在这场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推动国共合作,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显示出自己的先进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扩大了在全国的政治影响。随着中国革命力量的迅速壮大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从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发动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发展了党组织,参加了北伐战争。这场革命运动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获得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2]2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遭受了严重挫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杀害,党的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时,“党及时召开八七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党在各地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粉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抵制和克服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新道路的开辟,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在其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2]39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恐慌,蒋介石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了大规模“围剿”。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红军分别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正当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逐步在革命根据地得到贯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坚持正确主张的领导人受到排挤和打击。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进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开始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永载史册。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是中华民族从生死存亡的绝地走向独立和解放,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决定战后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2]79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推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和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党在敌后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一系列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党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遏制了国民党的反共逆流,维护了国共合作抗日新局面。总之,在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争取抗战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党在积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开展,使人们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了全党结合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水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为顺利渡过抗日战争的困难阶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1945年春夏之交,为了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努力争取中国的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空前团结起来,为彻底打败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这次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在七大路线的指引下,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人民共同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由中日的民族矛盾转化为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以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时,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出发,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此毛泽东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国共两党共同签署了《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此后,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大地一度出现和平的曙光。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为继续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统治,拒不承认人民在抗战中已经取得的权利,无意实行任何民主改革,并背信弃义撕毁包括《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协定和协议,甚至不惜发动内战。这样,一场关系中国走向光明还是走向黑暗的大决战终究不可避免。

1946年6月26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平民主方针的同时,领导解放区军民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即,又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并适时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纲领。同时,党在解放区领导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整党运动和新式整军运动,并从各个方面加强了人民政权建设工作。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相继发起具有战略决战意义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摧毁了国民党政权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决战取得胜利之际,党及时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方针。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及其他一系列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东南、华南和西南等广大地区。

随着战略决战的胜利和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立新中国的蓝图。会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平,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中国人民被压迫、被奴役、被侵略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黑暗历史,彻底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历史,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独立、统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它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中国人民从此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方向,使中华民族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政治事件,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具有深刻久远的影响。”[3]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从古未有的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胜利。

二、第二件大事: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重任。“新中国成立伊始,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国内,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残存的势力仍在负隅顽抗。饱受战争蹂躏的经济是个烂摊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国际上,冷战格局的形成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革命的矛盾,美国不仅顽固地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且实行孤立和遏制政策。”[2]205面对一系列考验,中国共产党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根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各项基本方针,带领全国人民为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

建国后的头三年,我们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沉重而彻底打击了资产阶级实施的行贿拉拢、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等各类不法行为。“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较好地发挥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作用。“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项工作虽然也有缺点和偏差,但从总体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4]

1956年9月,我们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了1956年5月党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4]

1958年,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又一次失误。这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党还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从1958年底到1959年7月中央政治局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但到了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进而在全党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损失。”[4]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且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1月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此外,还给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帽子。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措施,从1962年到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在1962年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断言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和企图复辟,并成为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初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学艺术界的一些代表人物进行了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教育科学文化问题发生了愈来愈严重的‘左’的偏差,并且在后来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4]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10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是非常特殊的10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十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占据了主导地位,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这种错误煽动极左思潮导致的社会动乱严重发展并长期持续,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5]121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调整的深入,党的领导层内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认识分歧逐渐加深。在实际工作中,中央一线领导人在判断形势、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屡屡与毛泽东的意见相左,这使毛泽东日益感到不满。他把工作中的分歧视为两条路线的斗争,并得出了中国正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严重危险的结论。他认为,只有采取断然措施,才能彻底揭露党和国家的阴暗面,使领导权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为此,他决心发动一场公开的全面的自下而上的群众广泛参与的全国性政治大革命。尽管毛泽东发动这场运动的主观意愿是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并进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他对形势的估计、所提出的理论和采取的方法都是错误的,结果只能事与愿违。在这场运动发动和发展过程中,在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始终存在对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这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这十年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改善,国家对农业的资金、物质投入继续增加;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行业有较大的发展;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和邮电通讯设施相继建成;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若干重要成就;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起步;外交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为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借鉴,值得我们从多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改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而不能实行“大民主”和“造反有理”;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而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5]138-141

实事求是地说,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由于缺乏经验和严峻复杂国际环境的影响等原因,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失误和曲折,但错误和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建立和巩固了新型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实现和加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坚决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我们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

历史是不能也不容割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有机统一的。后人总是在继承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前行,又总是要超越前人而不断创新,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应当承认,没有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历史时期奠定的政治前提、制度基础和创造的物质条件,就不会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功。

三、第三件大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航程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新时期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这次大会确定了分两步走,在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党所提出的宏伟目标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此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勇敢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跨入21世纪。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大会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以后,党中央相继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以后,党中央先后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随着小康目标的提前实现而不断提速。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更加紧密。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6]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新的实践和发展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努力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我们党很好地担负起了执政兴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年均经济增长率是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我们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显著上升。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13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坚持不懈地为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蓝图和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的历史。90年来,我们党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富强,进行了锲而不舍的努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绩。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讲话中,都强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始了“四个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是改革开放时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通过艰苦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中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根本性的增强,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国际地位获得了根本性的提升。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先锋、组织和领导功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并努力付诸实践,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发挥了强大的组织和领导功能,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了一整套先进和崇高的价值体系,继承、吸收和弘扬了中外先进文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9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无愧是一个不辜负中国人民重托的党,无愧是一个始终保持、发展并充分展现其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90年的历史证明:要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考验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结论。

90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107.

[2]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党史知识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简明读本[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61.

[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1-12.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学习导读[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6]赵凤平.三个30年:伟大的历史征程[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4):1-7.

Three Major Even ts: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Commemorating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ZHAO Feng-ping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1921 is the epoch-making even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For the past 90 years,the CPC led the Chinese people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There are three main events,which lasted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thus writing down the epic of arduous,heroic efforts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hinese nation;great rejuvenation

D2

A

1008-388X(2011)02-0001-07

2011-03-26

赵凤平(1954-),男,辽宁昌图人,教授,中共大连教育学院委员会副书记,纪委书记。

阅力]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