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1-08-15 00:47李晓霞王屹楠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信息化

李晓霞,王屹楠

(大连教育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区域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晓霞,王屹楠*

(大连教育学院 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1)

教师教育基础条件建设可以从网络环境建设、应用平台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表述。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就必须构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网络课程体系和网络资源库。

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

“十一五”期间,大连教育学院创建了“研训一体、校本研修、网络支撑”的区域教师教育模式,信息化建设作为区域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学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学院原有的校园网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建立了以教师培训为主要功能的网站——大连教师网(www.dlteacher.com)。大连教师网的建立,改变了教师培训的传统模式,形成一个立体、交互的教师教育支持系统。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效解决了“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中的诸多矛盾,如工学矛盾、课程设置与教师需求之间的矛盾、强制性培训与培训经费和培训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等,为“十一五”期间教师教育提供了快捷、及时、有效的培训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客观基础,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探讨总结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对于总结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现状

1.硬件建设——网络环境建设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互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2006年3月大连教育学院在大连市教育城域网共享300M的基础上,光纤接入网通100M专线,大大改善办公网络环境,实现光纤连接到各个办公楼,百兆线缆到桌面,实现学院处处、室室有网络节点,有电脑联网。在2006至2007年间又扩容了网络核心设备,架设核心交换机和二层交换机等;整个校园网络采用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三层结构。并架设负责校园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和U TM(统一威胁管理)设备。同时配置IBM、HP等服务器,Lenovo等大容量存储设备,有效保障服务器的数据安全性。先后建设微机室5个,并配备计算机254台,为信息化应用提供便利条件。在安全性方面配置网络版杀毒软件,为教师教育网络平台的畅通运行提供了稳定、高效、安全的软硬件环境。

2.软件建设——应用平台建设

2006年初学院建立大连教师网,为“十一五”教师教育搭建起资源平台、交流平台、管理平台和指导平台等四大功能平台,具体包括及时应答、校本研修、教师博客、教育播客、教师档案、电子图书等应用系统。

2008年学院对大连教师网进行二次改版,又增设“特色资源”和“研修平台”,为“研训一体、校际联动”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实现教师教育的远程培训和管理。

实现教师培训由“理论型课程”向“实践性课程”的转变。“研训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是“十一五”教师教育的基本路径。如何实现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师培训,问题从何而来,研训教师下基层学校调研收集问题是一种方式,大连教师网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及时应答平台”是面向全体基层教师的一个栏目,任何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登录“及时应答平台”提出,专兼职研训教师会限时在网上给予答复。“及时应答平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专家组会予以审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由教育学院的课题委员会开发成研训专题,进而研发出培训课程。这些专题和课程使教师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基层教师在当地就可以完成一部分培训内容,有效地解决了培训中的工学矛盾和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实现教师资源获取由“单一、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在前网络时代,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资源获取的形式大多是书本或是定期教研活动中教研员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其获取形式单一、资源来源封闭,相对地导致一线教师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全体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大连教师网”搭建了“数字图书馆”,为基层教师提供丰富优质的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资源,其中包含了9千余种期刊杂志(几乎囊括全部公开发行的期刊杂志)和2万多种电子图书(以基础教育类为主要内容)。只要在教师网登录“图书馆”,就可以进入到电子期刊或电子图书。同时“大连教师网”还通过“特色资源”平台提供大量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如优秀教案、精品课件、中高考信息、优秀试题等。

实现“校本研修”的远程指导和管理。“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是以“校本研修”为主,“校本研修”的责任主体在基层学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三个重要环节。大连教师网的“校本研修指导”栏目为校本研修提供三方面信息。一是“校本研修计划与指导”,每月提供给基层学校指令性研修计划和指导方案;二是围绕每月的研修计划提供“校本研修资源”,如提供好文章或推荐好书等;三是提供“成果交流”,基层学校在校本研修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一些研修成果均可以提交到“校本研修指导”平台。“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是通过教师网的“教师档案”和“研修平台”来实现。通过“教师档案”管理系统载入教师的研训活动记录,会自动生成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再通过市(区)两级研训教师的二次评价,经综合加权后得到教师继续教育的最终评价学分。“研修平台”管理系统进行“十一五”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通过平台可以完成信息发布、作业提交,沟通交流和考试评价等管理工作。

实现教师跨时空的交流与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学习是校本研修模式下教师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网络搭建校际间、区域间教师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热情,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中予以考虑的重要方面。为此,“大连教师网”建立了“教师博客”“教师论坛”“教育播客”“视频会议”等聊天和视频互动平台,为学院和基层学校教师提供更广阔更快捷的交流渠道。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在信息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技术人才是信息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因素。信息人才能力的发挥是信息竞争的主体,是信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原动力。在学院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把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优秀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作为学院的重要工作。学院将职能任务、岗位特点、发展进步等作为出发点,不断进行经费投入和机遇提供,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培养锻炼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开展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纳入教师培训体系,进行整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制度,通过脱产进修、短期培训、岗位培训、自学等方式进行不同对象、不同程度的继续教育。为教师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二、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的创新路径

随着教师教育专业化建设的发展,教师教育信息化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当前对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亟须新的理念与策略。结合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工作实际,在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上应着重创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桥梁——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建设

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区域性教师教育联盟建设,即面向教学实践和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实践共同体”,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能够成为该共同体的成员。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建立起“知识经验+实践+网络协作+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模式。

建设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构建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鼓励和推荐各进修院校和中小学校加盟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能够发挥教师教育系统的优势,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搭建起我市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教育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连市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与全省、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贯通、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管理体系。

2.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群——网络课程体系建设

应该着眼于开发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精品课程群,让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可以有效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师教育课程的条块分割、教学手段落后和方法陈旧的现状,使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并使它们形成相互支持、互相促进的局面,促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创建教师教育精品课程群也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措施。应该鼓励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申报精品课程。

目前信息化基础设施从硬件方面看大多已经能够满足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但是在软件建设方面,部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仍然比较落后。迫切需要通过课程培训或者政策引导等手段,尽快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实质性的提高。

3.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教育资源库即网络资源库,网络资源库建设是教师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热点和要点,要按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来建设。

实用性。教师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要根据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选择、处理,提升资源质量,逐步积累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教学资源,使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达到最恰当和最优化,实现教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开放性。教师教育网络资源开发人员应由教师、教育专家和社会上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士组成,开发真正能为教师教育提供教学帮助的资源。因为他们制作出的软件具有实用性、实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很好的兼容性,这样就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第二是内容的开放性,即内容要有多样性、交互性和扩展性。根据教学需要和个人爱好,教师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添加到资源库中,以便最大范围与专家、学者或他人学习交流。

可持续性。教师教育信息化中的网络资源建设应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要树立保护网络资源提供者的知识产权的观念,同时让平台拥有者通过购买拥有资源平台中元数据数据库记录的所有权,以增强资源管理者对资源建设的参与度,为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对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资源库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前,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因此,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1]不断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会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信息素养提升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入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

[1]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J].管理信息系统,2002(3):2.

Thoughts on Basic Condition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Teac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L IXiao-xia,WANG Yi-nan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Teacher education basic condition construction can be approach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etwork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ists training.In order to deepen teac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regional teacher education alliance construction,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and network resource base are to be built up.

teacher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network environment;regional teacher education alliance;network curriculum;network resource base

G43

A

1008-388X(2011)02-0013-03

2011-03-24

李晓霞(1972-),女,辽宁大连人,中学一级教师。

阅文]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信息化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