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

2011-08-15 00:45
当代经济 2011年8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预警商业银行

○ 严 芳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 福建 厦门 36000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

○ 严 芳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 福建 厦门 360000)

本文在全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前人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路。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预警体系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

(1)商业银行基础工作薄弱。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文字记录,而目前有些商业银行管理工作混乱,大量存在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缺漏。这些重要文件的漏缺,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同时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信用贷款审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这是信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贷前调查往往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不严。三是贷后检查表面化。

(2)商业银行管理缺乏系统性。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不高,各部门之间缺乏系统性的信息互通机制,对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进行联网管理,从而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3)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和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健全是形成信贷风险的重要内部因素。从制度体系上看,内部控制制度、贷款审查制度薄弱,安全性、流动性 、盈利性的经营原则难以落实到位。从管理体制上看,国有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但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仍有缺陷,主要是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各种风险管理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从经营机制上看,决策机制不健全,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充分制度化。

(4)商业银行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5)商业银行之间盲目无序的竞争。由于我国金融制度不完善,各商业银行之间彼此进行了盲目无序的竞争。如放弃原则为企业多头开户,致使企业逃避了信贷资金的监督。同时,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一些部门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信贷部门对信贷管理不严,在信贷过程中贷款审批职责模糊不清。稽查制度流于形式,没有严格落实;在贷款发放后未能及时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信息部门未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其掌握的信息也未能被有关部门和决策领导所采用。

2、借款者个人方面的信贷风险

(1)收入波动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后,一些借款人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或暂时失业等市场原因,无法按期还款,有的虽然具备还款能力,但迟迟拖延还款,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增加。中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体系,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人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作出正确判断。

(2)蓄意诈骗贷款。借款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贷款。他们得手后大多携款潜逃、挥霍或改变贷款用途,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致使贷款无法偿还。

(3)多头贷款或透支。日前,国内许多银行管理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协调和互通机制。一些借款人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报送不完整的个人信息资料,在同一银行各个部门里多头借款或进行透支,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

(4)抵押物难以变现。一旦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中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3、借款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信用方面

企业和银行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事实也表明:超过70%—90%的问题贷款是由企业经营原因导致的,社会信用的缺失会产生道德风险。企业在注册资金上造假,在会计报表数据上造假,骗取银行贷款,并以各种形式拖欠、逃避银行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些企业赖账思想严重,企业之间相互大量拖欠形成难以解开的债务链,无法回笼资金偿还银行贷款。

4、政府金融体系以及法律机制方面

(1)政府的指令性贷款和政策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一直受到来自政府的干预,即使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这种干预依然存在,造成信贷资金资本化、财政化,是形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计划体制的政策性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中仍然存在。如政府要求对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开发和创新提供贷款资金支持,且利率较低;为老边穷等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扶贫解困贷款;为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惠贷款等。这些政策性贷款受政府命令的影响,一般在项目评估和审批上把关不严,缺乏足够的经济约束力,借款人对贷款的管理和使用上都缺乏足够的严肃性,无形中使银行的信贷活动充满风险。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导致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增加。

(2)金融体系不健全。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不但是诱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利于商银行深化改革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最终不利于银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目前最突出的就是利率管制问题。

(3)法律机制不建全。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金融市场极不完善和规范,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法律机制的不健全,还表现在各经济主体缺乏对信贷资产的保护意识,使商业银行难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4)金融业发展的滞后。金融业市场化进程的滞后造成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的滞后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滞后。由于金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金融业发展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如央行所采用的直接信用控制、利率管制手段、商业银行资金分配等宏观调控手段,都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这种调控机制与内控机制的滞后,使信贷资金的运行很难市场化,造成信贷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权衡“安全”与“效率”的结果,而实质上金融业发展的滞后成为金融业最大的风险。

二、构建完善科学有效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信息系统

通过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对有关市场风险信息进行收集和存储,根据客户的信用历史资料和实况,利用一定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数据分析方法,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及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设立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客户信用等级等,从中综合统计得到不同等级的信用分数,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分数,分析客户按时还款的可能性和风险系数,决定是否予以授信以及授信的额度和利率,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防范的指标系统

(1)利用企业在这些指标上的统计资料,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企业的监测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发出预警。这个指标体系通常包括如下方面:其一,企业偿债能力指标。流动比率,又称营运资金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净值之比。其二,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资产收益率,又称投资收益率。它是用来衡量企业有效利用所有资产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资产总额一无形资产);销售利润率,是指企业税后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其三,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存货周转率,是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之比。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应收账款周转率,又称为收账比率,是指赊销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之比。

(2)对信贷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确定信贷风险权重和等级。及时有效识别预警信号,对信贷各项预警指标的分析和识别预警信号是构建信贷风险系统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一般使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对信贷风险分类并对其单项指标加权平均后进行计分,可通过计算目标层综合风险指数来反映客户信贷风险总体情况及预警状态。

根据预警模型风险指数可将客户信贷风险等级及预警状态设置为5级。商业银行要集中全行对预警指标体系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风险分析等方面有专长的人才,以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信贷风险进行归纳分析,及时发现预警信号。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

3、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

风险的评估是指对信贷过程出现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对风险的管理,能针对风险的存在采取有效的信贷控制管理措施,防范或减低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的评估方法可以有定性的和定量的。定性的分析可以利用一些国际或国内惯用的银行风险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估。例如《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以资本对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来衡量,该比率不低于8%等。定量化分析的模式运用比较广泛,如投资组合风险分析、收益的分析模式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等。利用定量分析可以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分析。在对信贷风险的评估过程中除了银行信贷专家外,还应该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专家、财务专家、证券公司理财专家等银行外部的人员对贷款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定期对贷款企业进行检查,帮助客户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使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抑制,防患于未然。

4、建立快速预警纠偏机制并健全预警决策系统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提前发现并及时处置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及时处置方面。很多时候受资金、政策及其他方面的制约而无法采取有效措施,使已相当严重的问题久拖难决。近年来中银信托公司、广东国投公司、南方证券公司等一些金融机构相继关闭或破产就雄辩地证明这一点。建立和完善以资本充足率为主线的快速预警纠偏机制,应根据信贷充足率的高低,把信贷划分为几种情况。监管部门据此采取不同的预防性监管措施,从而实现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

[1]赵江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与系统[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一林:转轨时期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韦淑婷: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6).

[4]李健、李建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宏观视角分析[J].复旦大学学报,2007(10).

[5]何树红: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分析与管理[J].经济问题探索,2003(15).

[6]陈欣、谢志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市场周刊,2005(7).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预警商业银行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